高曉冬 孫桂玲 劉兆瑞 韋 銘 張洪海*
(1.曲阜師范大學,曲阜,273165;2.泰安市青年攝影家協(xié)會,泰安,271000;3.昆明市朱雀鳥類研究所,昆明,650224)
2019年2月19日,泰安市生態(tài)攝影師孫桂玲在山東省泰山岱頂(海拔1 500 m)觀察并拍攝到白喉紅尾鴝,當時是以3只小群活動(圖1)。棲息生境為山地森林,當天晴朗干冷,城區(qū)溫度為6℃/-4℃,岱頂出現霧凇景觀。同域分布的鳥類有棕眉山巖鷚(Prunellamontanella)和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elliotii),后飛至別處,直至15:00—16:00重新返回樹叢,隨即被1只大山雀(Paruscinereus)驅趕。3月6日和8日,他又在附近同海拔處觀察到3只小群在樹叢中活動,有時飛至空中和地面覓食,附近的鳥種有麻雀(Passermontanus)、北紅尾鴝(Phoenicurusauroreus)、鷦鷯(Troglodytestroglodytes)、紅嘴山鴉(Pyrrhocoraxpyrrhocorax)等(陳天翔,葉崢嶸,彭國勝個人交流)。
白喉紅尾鴝屬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鳥類,分布在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和尼泊爾等國家,在中國分布在陜西南部、內蒙古、寧夏、甘肅南部、西藏東南部、青海東部和東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和湖北等地[1-2]。繁殖于海拔2 400—4 300 m亞高山針葉林的濃密灌叢,冬季下至村莊及低地,多喜飛行而性野,遷徙時成小群[3]。
圖1 白喉紅尾鴝(Phoenicuropsis schisticeps),攝于2019年2月19日,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攝影:孫桂玲Fig.1 White-throated redstart(Phoenicuropsis schisticeps),Date:19th Feb.2019,Site:Taishan Mountain,Taian City,Shandong Province;Photo by SUN Guiling
2019年2月28日,泰安市生態(tài)攝影師劉兆瑞在山東省泰山岱頂(海拔1 500 m)觀察并拍攝到1只高原巖鷚(圖2)。棲息生境為高山巖石,當天多云,城區(qū)溫度13℃ / 1℃,發(fā)現時與領巖鷚(Prunellacollaris)混群,3月6日在附近同海拔處也觀察到1只(陳天翔,葉崢嶸個人交流)。
高原巖鷚屬雀形目巖鷚科(Prunellidae)鳥類,分布在中亞至蒙古西北部、俄羅斯貝加爾湖以東、中國西北及青藏高原西南部,之前國內僅見于新疆和西藏。一般棲息在海拔2 800—5 000 m的多巖石高山草甸,結小至大群活動,有時與其他巖鷚及嶺雀混群。上體似領巖鷚,但喉白而邊緣黑,體側具褐色點斑,腹中心乳白色[1,3]。
圖2 高原巖鷚(Prunella himalayana),攝于2019年2月28日,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攝影:劉兆瑞Fig.2 Altai accentor(Prunella himalayana),Date:28th Feb.2019,Site:Taishan Mountain,Taian City,Shandong Province,Photo by LIU Zhaorui
泰山作為華北中東部地區(qū)最高山脈,地形復雜,植被保存相對完整,物種分布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也是山東省鳥類分布熱點區(qū)域。近幾年隨著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的持續(xù)監(jiān)測和觀鳥拍鳥人群的增加,陸續(xù)發(fā)現東洋界鳥類分布新紀錄[4-6],白喉紅尾鴝和高原巖鷚是其中的2例。同時需要審慎考慮的現狀是,泰山也是民間隨意放生動物較多的名山,很多動物被人為擴散到此并能在野外形成穩(wěn)定種群,如黑臉噪鹛(Garrulaxperspicillatus)、橙翅噪鹛、歐亞紅松鼠(Sciurusvulgaris)等。民間隨意放生的動物種類難以調查清楚,根據2016—2017年朱雀會組織的全國鳥市調查,在青海省西寧市市轄區(qū)湟中橋農貿市場劉家寨鳥市上出現過高原巖鷚,但未見白喉紅尾鴝(韋眳個人交流)。北方鳥市的調查以及本地鳥市的常年持續(xù)調查,均未發(fā)現這兩種鳥類,綜上應該可以排除人為放生或籠養(yǎng)逃逸的可能[7]。
觀鳥人于2018年11月14日和2019年2月23日在東靈山也觀察到白喉紅尾鴝(Terry,郝帥丞個人交流),東靈山海拔2 303 m,屬于太行山脈。關于這兩種鳥類的遷移規(guī)律研究不多,推測是沿青藏高原-秦嶺-太行山向東擴散到泰山。近幾年我國向東擴散的鳥類時有紀錄報道,以紅尾鴝屬為例,藍額紅尾鴝(Phoenicuropsisfrontalis)、赭紅尾鴝(Phoenicurusochruros)、賀蘭山紅尾鴝(Phoenicurusalaschanicus)等均在其傳統(tǒng)分布地以東的太行山脈觀察到,可能存在相似的擴散路徑[8-9],生境和氣候變化可能也是導致其擴散的重要影響因素[10-11],其在泰山的分布需要進行持續(xù)的監(jiān)測和研究。經查閱《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和《山東省鳥類志》以及其他文獻資料,確認以上2種為山東省鳥類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