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靜
(鄭州大學附屬南陽市中心醫(yī)院 神經內科,河南 南陽 473000)
吞咽困難為中風后常見并發(fā)癥,約51%~73%中風患者會出現吞咽困難,在中風后存活4~5年患者中,約10%患者仍存在吞咽困難,吞咽困難易引發(fā)脫水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1,2]。因此,臨床應積極采取最佳護理方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以護理協(xié)調為主導的多學科團隊協(xié)作(MDT) 模式屬于護理新趨勢,護理內容統(tǒng)籌規(guī)劃,協(xié)調展開護理工作,護理過程中集合各學科力量,利于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效率。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中風后吞咽困難患者98 例,旨在探究護理協(xié)調為主導的MDT 模式應用價值?,F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中風后吞咽困難患者98 例(2017年4月-2019年4月),按入院時間分為實驗組(n=49) 與對照組(n=49)。實驗組:男25 例,女24 例;年齡51~76 歲,平均年齡(62.13±4.98) 歲。對照組:男23 例,女26 例,年齡52 ~77 歲,平均年齡(62.73±5.21) 歲。2 組基線資料(年齡、性別)均衡可比(P>0.05)。
二、選取標準 1.納入: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3]腦卒中診斷標準;洼田飲水試驗2~5 級;均存在偏癱癥狀;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訂承諾書。2.排除:其他疾病所致吞咽障礙者;合并咽喉感染等嚴重并發(fā)癥者;一般資料不完整者;合并心力衰竭者;合并惡性腫瘤者;伴有嚴重意識障礙或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本研究者。
三、方法 2 組均予以營養(yǎng)神經、改善微循環(huán)等常規(guī)措施對癥干預。
1.實驗組 予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向患者詳細介紹疾病機制,發(fā)放既往成功案例匯總手冊,提高患者康復信心,告知患者飲食應以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糊狀類食物為主。
2.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護理協(xié)調為主導的MDT 模式,⑴建立“以護理協(xié)調為主導的MDT 模式”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1 名??谱o士長,3 名康復??谱o士,1 名高壓氧醫(yī)師,1 名心理咨詢師,1 名營養(yǎng)科醫(yī)師,專科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小組成員通過座談、討論制定護理計劃,小組組長負責統(tǒng)籌規(guī)劃、溝通協(xié)調團隊工作,包括職責分工、護理方案實施等。⑵建立小組微信交流平臺,小組組長建立微信群,邀請小組成員加群,通過微信群及時反饋患者病情信息,利于合理調整護理方案。⑶吞咽功能訓練,小組組長分配康復專科護士對患者實施攝食訓練,進食時將患者頭部偏向健側肩部,以點頭樣吞咽法訓練患者進食,若患者出現咀嚼不靈情況,可輕壓舌根刺激機體產生吞咽反射,訓練頻次為15min~30min/次,3 次/d;使用耐碎材質餐具引導患者進行上肢進食功能訓練,訓練步驟為:坐位、抓握餐具、攝取食物、將食物送至口中,模擬進食訓練應在飯后1h 進行,30~50 次/d。⑷高壓氧治療護理,高壓氧醫(yī)師依照患者病情,科學安排高壓氧治療周期,并向患者講解高壓氧治療注意事項,例如加壓時做吞咽、鼓氣、捏鼻等動作。⑸飲食護理,小組組長分配營養(yǎng)科醫(yī)師負責患者飲食干預,營養(yǎng)科醫(yī)師評估患者營養(yǎng)狀況,并依此制定針對性營養(yǎng)餐,小組組長分配康復??谱o士配合營養(yǎng)師監(jiān)督患者飲食情況,觀察患者進食量,指導患者合理營養(yǎng)搭配。⑹心理護理,心理咨詢師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估患者所存負性情緒,包括焦慮、抑郁、害怕、恐懼等,依照問卷篩查結果,通過邀請既往成功案例現身說教等方式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康復積極性。
四、觀察指標 ⑴采用標準吞咽功能評價量表(SSA) 評估2 組干預前后吞咽功能,共18~46分,評分越低,吞咽功能越好;采用吞咽障礙特異性生活質量量表(SWAL-QOL) 評估2 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共44~220 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⑵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 評估2 組護理工作滿意度,分非常不滿意19~37 分;不滿意38~56 分;一般滿意57~75分;滿意76~94 分;非常滿意95 分。護理工作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 /總例數×100%。
結果 一、SSA,SWAL-QOL 評分 干預前,2 組SSA、SWAL-QOL 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實驗組SSA 評分較對照組低,SWAL-QOL 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二、護理工作滿意度 實驗組護理工作滿意度95.92%較對照組81.63%高(P<0.05),見表2。
討論 中風后吞咽困難患者易引發(fā)吸入性肺炎、營養(yǎng)失調等并發(fā)癥,增加死亡風險[4]。臨床應積極探討一種最佳護理方案,提高患者攝食及吞咽能力,改善營養(yǎng)狀況,提高預后效果。常規(guī)護理中護理人員多依照既往臨床經驗實施護理,護理內容單一,缺乏針對性,無法全面滿足患者實際需求[5]。
以護理協(xié)調為主導的MDT 模式為新型護理方式,因具有全面性、針對性等優(yōu)勢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針對中風后吞咽困難患者予以護理協(xié)調為主導的MDT 模式,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SSA 評分低于對照組,SWAL-QOL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以護理協(xié)調為主導的MDT 模式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以護理協(xié)調為主導的MDT 模式涉及多個學科,通過建立護理小組,將不同學科有機結合,有效整合各學科資源,充分利用各學科優(yōu)勢,全面實施護理干預,且依托微信平臺及時反饋患者疾病信息,利于小組組長及時合理調整護理計劃,協(xié)調分配護理任務,可提高護理質量[6]。吞咽功能障礙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重要因素之一,以護理協(xié)調為主導的MDT 模式通過攝食訓練、模擬進食訓練可提高患者吞咽能力;高壓氧治療可增加氧含量,改善病變周圍缺血、缺氧狀況,促使腦組織形成側枝循環(huán),利于改善吞咽障礙;營養(yǎng)科醫(yī)師依照患者營養(yǎng)狀況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營養(yǎng)餐,康復??谱o士配合營養(yǎng)師監(jiān)督患者進食情況,觀察患者進餐量,并指導患者營養(yǎng)搭配,利于保障患者每日營養(yǎng)攝入量滿足機體需求;吞咽功能訓練、高壓氧治療可促使患者吞咽功能改善,使患者進食量增加并形成良性循環(huán),營養(yǎng)狀況改善對加快患者康復進程有積極意義。此外,由于中風后吞咽障礙患者因功能障礙、病情遷延等因素影響易產生焦慮等負性情緒,影響疾病轉歸,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明確患者實際心理狀態(tài),通過邀請既往成功案例現身說教等方式,利于消除患者顧慮,可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和負性情緒,提高患者康復信心,加快康復進程。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實驗組護理工作滿意度95.92%高于對照組81.63%(P<0.05),表明該護理方案具有較高護理工作滿意度。
綜上所述,中風后吞咽困難患者予以護理協(xié)調為主導的MDT 模式,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并具有較高護理工作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表1 SSA、SWAL-QOL 評分(±s,分)
表1 SSA、SWAL-QOL 評分(±s,分)
?
表2 護理工作滿意度[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