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江涌
你可能想不到,直到1995 年1 月1 日,人們才在石油平臺上第一次觀察并記錄到異常巨浪:它高25.6 米,比周圍的浪頭高出了兩倍多?!段锢碓u論X》一篇題為《巨浪之路》的文章,是這樣解釋異常巨浪形成的線性機制:假設(shè)有三波獨立的浪(A 浪、B 浪、C 浪),以不同速度向同一個方向涌動,當(dāng)這三波浪的波峰重疊時,簡單的疊加便可能形成局部的超級巨浪。事實上,非線性機制與線性機制共同作用概率更高。在實驗室中,而異常巨浪往往出現(xiàn)在水槽的中間。
那么,關(guān)于巨浪的研究對我們有什么用呢?
近日,視頻《奔涌吧,后浪!》在網(wǎng)絡(luò)刷屏后,很多“前浪”將其看成對后浪的真情告白,希望后浪奔涌,掀起滔天巨浪。很快,另一撥人跳出來說:“別急,還有我們,中浪。”
要想理解中浪,要先了解阿里巴巴前參謀長曾鳴教授提出的“三浪疊加”模式。在該模式里,傳統(tǒng)零售為1.0,國美、蘇寧模式為2.0,淘寶模式為3.0?,F(xiàn)實中,不是三種模式誰取代了誰,而是三種模式同時存在,存在復(fù)雜的非線性關(guān)系,彼此交互、相互融合,形成了科學(xué)家非線性模型描述的異常巨浪。
在“三浪疊加”里,誰最不好受?可能都不好受,但最不好受的應(yīng)該是中浪。傳統(tǒng)零售1.0 的社區(qū)門店很難被取代,贏在方便。淘寶模式3.0 的電商模式來勢洶洶,強在效率。國美、蘇寧的大賣場2.0 模式被夾在中間,思來想去,只能向線上轉(zhuǎn),正面迎戰(zhàn)后浪淘寶。
和“三浪疊加”很像的一個提法是“三期疊加”。指的是,增長速度換擋期、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然而,換擋可能很顛,陣痛可能比較長,消化可能不良。
更麻煩的是,“三浪疊加”遇到了“三期疊加”。正所謂,“前浪有房住,后浪未起步,中浪剛首付”。一聲嘆息。
前浪為啥有房住?主要可能是因為迎面趕上了紅利時代。這些60 后、70 后的前浪,在20 世紀(jì)八九十年代抓住了改革開放后最容易抓的幾波紅利:全球化紅利、改革紅利、制度紅利、人口紅利。
中浪為啥剛首付?因為也趕上了紅利時代。這些80 后、90 后的中浪,在本世紀(jì)最初十年抓住了改革開放深化后不那么容易抓的幾波紅利:教育紅利、創(chuàng)業(yè)紅利、創(chuàng)新紅利。毋庸置疑,中浪浪了起來,而且更快、更高、更強。不過,中浪趕上的,可能是個浪尖兒。2020 年不期而遇的各種黑天鵝事件,形成了強大的地心引力。前浪和中浪,都成了浪花一朵朵。
值得期待的,可能真的是“后浪”,這些出生在2000 ~2010 年的后浪,享受過紅利,也看到了危機。
普通浪和異常巨浪有兩個重要區(qū)別:一是高度,二是形狀。普通浪沒有異常巨浪高,看起來也是連續(xù)的,而異常巨浪在觀感上就是非連續(xù)的。
試想一葉扁舟,在普通浪中漂蕩,一般不會因為巨大的落差而傾覆。而僅在20 世紀(jì)下半葉,海上的異常巨浪就曾有22 次讓航母遇到危險。異常巨浪的破壞力,不在于它規(guī)模大、沖得高,而在于它落差大,摔得狠。
在紅利時代,到達浪峰之前,人們習(xí)慣于快起步,猛加速,倍速,10 倍速。很多“成功”的企業(yè)家就是這么做的:抓機會、賺快錢。但也有像任正非、張瑞敏、王石那樣的企業(yè)家,堅持不賺快錢,不賺大錢,幾十年如一日,向一個垛口沖鋒。
這些企業(yè)家為什么不沖上風(fēng)口浪尖,成為時代“弄潮兒”?可以看看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荒島余生》。影片描寫一家快遞公司經(jīng)理乘坐的貨物航班失事后,流落荒島,歷經(jīng)7 年終于回到文明世界。在影片最后,主人公劃著一艘七拼八湊的木筏,試圖突破涌向荒島的巨浪。他沒有沖到浪尖,而是在到達巨浪中間高度時候就打開了加速用的“鐵皮風(fēng)帆”,從巨浪的中部穿了過去。
所以說,華為、海爾、萬科等一批“前浪”企業(yè),之所以不賺快錢,就是因為不想從浪尖上摔下去。正因如此,我們形容成功企業(yè)時,往往是說“穿越周期”,而不是“跨越周期”。所謂穿越周期,就是從一浪又一浪中間穿過去,而不是一味地往潮頭上沖,寄希望于從一個浪尖兒跨越到另一個浪尖兒。
如果說,前浪已成功上岸,那么,中浪和后浪可以向前浪學(xué)些什么呢?
首先,不要總想著把前浪拍到沙灘上。想想那個實驗室水槽里的實驗,巨浪都是在水槽中間形成的。在岸邊或者沙灘邊的海岸,浪只有兩種:一種是拍在礁石上的小浪;另一種到達海岸的浪真的是巨浪,形成的原因是海嘯。所以,不要總想著把前浪拍到沙灘上。因為你拍前浪的同時,自己也上了岸。
其次,要向前浪學(xué)習(xí)“浪的原理”。前述科學(xué)實驗揭示了幾個浪的基本原理:1.要有浪,先有水。大海中,水就在那里。生活中,知識就是你的水。2.要起浪,很受傷。大海中,無風(fēng)不起浪,遇(海底)山浪更高。生活中,無挫折,不成長。3.要大浪,得迷茫。實驗中,科學(xué)家用交叉水流激發(fā)非線性效應(yīng)。大海中,洋流匯集處常常形成巨浪。生活中,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無法見彩虹。4.浪得高,摔得狠。大海中,異常巨浪也叫“瘋狗浪”,常常船毀人亡。生活中,不能一直浪,浪過之后,塵歸塵,土歸土。
“前浪”給出的這四條基本原理,中浪和后浪們應(yīng)該怎樣認真體會呢?
平靜的海面上,突然有了浪。明眼人一看,就能發(fā)現(xiàn)兩個特點:不確定性和不連續(xù)性。首先,什么時候起浪,尤其是異常巨浪,是不確定的,要不然就不叫“異?!被颉隘偣贰绷?。其次,浪在平靜的水面上制造了不連續(xù)性。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其原理:“浪奔”說的是不確定性,奔向何方,恐怕連浪自己都不知道。“浪流”說的是不連續(xù)性,流到哪里為止,不僅取決于水,更取決于溝。
了解“浪的原理”有啥用?學(xué)會浪,才能浪。前浪不忘,后浪之師。
在后紅利時代,按照紅利時代的方法,是浪不起來的,也是浪不長久的。因為,水流變了。
首先,和紅利時代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不一樣的是,后紅利時代的“慢就是快”??茖W(xué)家在實驗中造異常巨浪,用的不是最快水流,因為如果水流太快了,相撞之后容易破碎??茖W(xué)家用的是,成120 度交叉角的小水波。這就是為什么大海中的異常巨浪會“拔水而起”,毫無征兆。
其次,和紅利時代的“十倍速度,一騎絕塵”不一樣的是,后紅利時代的“斷點續(xù)連”。在紅利時代,人人都想一飛沖天。在后紅利時代,斷斷續(xù)續(xù)、糾糾纏纏、黏黏糊糊,才是跨越不連續(xù)性,從而活下去的方法。
再次,和紅利時代的“贏家通吃,一統(tǒng)江湖”不一樣的是,后紅利時代的“一桶糨糊”。紅利時代,是獅王爭霸的時代,是英雄的時代。后紅利時代,是烽煙再起的時代,是梟雄的時代。天花亂墜、眼花繚亂、心亂如麻、活蹦亂跳,怎一個亂字了得?
最后,和紅利時代的“千變?nèi)f變,發(fā)展不變”不一樣的是,后紅利時代的“不變?nèi)f變”。紅利時代,發(fā)展是硬道理,萬變不離其宗。后紅利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雖說經(jīng)歷了紅利時代的“前浪”們可能已“大江東去,浪淘盡”,但畢竟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或許能陪“中浪”和“后浪”多走一程。
獨浪浪,不如眾浪浪。奔涌吧,后浪!堅持呀,中浪!別停下,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