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秀娥
摘 要:古詩詞的學習能夠較為全面地豐富初中生的語言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深入探尋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應完善課堂教學內容,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要求,展現教育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從而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了解,實現文化傳承與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課堂;詩詞教學
在初中階段,學生思想正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并且已經掌握了根據現象探究本質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一定要促使其提升學習興趣,進而激發(fā)他們思維水平,使其深深體會到古詩詞表達出來的自然美、人文美,實現高效教學目的。
一、以閱讀理解體會詩韻
古詩詞閱讀是學生進行鑒賞和理解詩詞的重要過程,詩詞的美感在于韻律、用詞和意境,因而相關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時可以就這三點對學生來做出實際培養(yǎng),讓學生在不斷閱讀及理解中發(fā)現并認同詩詞之美,在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將一些極富感情的詩詞朗誦為大家展現,將描寫詩詞美景的情境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為大家播放,讓學生增進對詩詞的認同感,進而有感情的閱讀詩詞,體會詩詞韻味。例如筆者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教學中,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為大家重點講解,通過圖片為大家展示了一些冰天雪地、萬物素白的雪景,筆者又帶領學生找出了本詩的韻腳,讓學生帶著感情去進行詩文朗誦,通過邊閱讀邊想象將詩中描寫的冬日景色明確理解。
二、感受古詩詞的朗讀特點,鑒賞古詩詞的獨特韻律
古詩詞是一種有特殊格式與韻律的文體,每個字詞都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有助于他們更快速、更精準地把握詩詞主基調,進而對詩詞內容產生情感共鳴。由此出發(fā),教師在進行古詩詞鑒賞教學時應首先通過朗讀教學促進學生形成“語感”,通過齊讀、自由讀、配樂讀等方式,分析詩詞的節(jié)奏韻律、語氣語速,讓他們跟隨詩詞節(jié)奏的抑揚頓挫感受詩人情感的變化,如此將平面文字轉化為有感染力的語言,可以使之對詩詞情感形成更主觀的認知。
三、落實以讀為本
在學生閱讀古詩詞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對比拼音的基礎上找出生字生詞,避免出現添字或丟字的問題,同時還要確保讀音的準確性。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依賴心理,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當學生完成自讀后,教師可以要求個別學生進行朗讀,并由其他同學進行評議,糾正錯詞。此外,教師要做好范讀工作,保證情感充沛,讓學生得到熏陶。在閱讀中教師還要把握停頓與節(jié)奏的準確性,從而讀出其中感情,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美,并進入古詩詞的意境中。
四、理解古詩詞背景,仔細揣摩
古詩詞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內容之一,以其獨有的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師應引導學生清楚認識到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性,以提升古詩詞教學質量為目標,在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水平與素養(yǎng)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古詩詞在創(chuàng)作中有著特定的意圖,如與友人的分離、仕途不順、感慨時光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古詩詞的背景出發(fā),開展教育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結合實際生活,體會詩人情感
古詩詞來源于詩人的實際生活,是對生活體驗的一種凝練的文學藝術表達。某些情況下讀者也只有通過生活才能形成類似的感悟。換句話說,將古詩詞知識與個人生活感受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學生可以在頭腦中形成更清晰的印證,所學知識也才能真正靈活地運用到他們自己的生活中,甚至樂于參與到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各種生活場景,引導學生沉浸到這些場景之中,讓學生仿佛置身于詩詞所描繪的世界。
六、剖析語言,感受古詩詞語言美
縱觀大多數古詩詞不難發(fā)現,古詩詞語言具有精煉、優(yōu)美、押韻等特點。無論是描述事物、人物,還是敘述故事、烘托環(huán)境,都是濃淡適宜、相得益彰。甚至有些古詩詞不能換一字。并且不同古詩詞的風格主要就是取決于語言特點。所以,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語言鑒賞教學。對此,可采用以下鑒賞教學方法:第一,煉字類。大部分古詩詞的語言都非常凝練,一句一詞一字皆能表現出事物特征、作者心境。所以,對于這類詞語的賞析,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修辭、造句等方面入手,剖析作者煉字的精巧。以七言絕句《赤壁》為例,教師可先讓學生分析詩詞內容,而后與學生共同剖析“銷”、“與”、“鎖”等的用法。然后讓學生思考是否可以換做其它詞語。第二,進行語言風格的賞析。有些古詩詞整體比較豪放,有些則比較雋永。所以,對于不同類別的古詩詞,教師可與學生共同討論、交流,剖析其語言特征,進而分析其詩詞風格。
七、豐富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
老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豐富的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古詩詞的枯燥,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可以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去補充詩中的留白部分。留白是中國畫中常見的手法,但留白不僅限于畫中,在詩中依然會用到留白的手法。有一些詩,整體的意境描繪得很好,但是沒什么細節(jié)刻畫,添加細節(jié)又對詩的整體沒什么影響,老師就可以先翻譯成現代文,在名詞的前面留下空白給學生自己發(fā)揮想象填上去。補充留白這種方法可以用的詩可能不多,但是是一種能有效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方法。類似的還可以讓學生去仿寫簡單的詩,不需要有很嚴格的要求,但是要學生去主動地發(fā)揮想象,并模仿所學到的詩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古詩詞教學的價值,并通過更加恰當的方式組織開展教學全過程,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古詩詞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子康.淺析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創(chuàng)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