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泉
眾所周知,在地球各大洲的陸地上,分布著數(shù)量龐大的溫泉。那么,在寂靜漆黑的海底世界里,會不會也同樣分布著溫泉呢?雖然早在十八世紀,科學家就對海底是否有溫泉這一問題基本達成了共識,但由于設備、技術等方面的制約,人們一直沒機會親眼看到神秘莫測的海底溫泉,直到……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科學家對東太平洋海底大斷裂谷地進行考察。他們攜帶的儀器“達爾文”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下潛深
度最深的深海探測器。它不但能夠到達大斷裂谷地最深處,還能搭載兩名科學家。
隨著“達爾文”號被吊臂緩緩放入水中,科學家鉆進探測器內部,駕駛著“達爾文”號緩慢下潛。深度越來越深,光線變得越來越暗。科學家打開探測器前面的兩盞巨大水下探照燈。然而,到達海底之后,這兩盞在海面上能照亮幾公里的探照燈在巨大水壓的作用下,也僅僅只能照亮周圍三四米的距離。
科學家原本以為,如此漆黑寂靜的海底將是生命的禁區(qū),但是眼前的一幕卻讓他們驚呆了:奇形怪狀的海藻在這里生長著,只是變得更小更矮;偶爾從觀察窗口掠過的一些動物,比如章魚,也似乎適應了這里沒有光線的環(huán)境,擁有比同類更長的觸角、更大的眼睛……
探測器沿著海底慢慢移動,科學家突然發(fā)現(xiàn),在前面不遠處,聳立著一個個黑色煙
囪狀的怪物高度為2~5米,呈上細下粗的圓筒狀。一股一股和海水有明顯區(qū)別的液體從煙囪狀物體里面不停地冒出來。這時,儀器顯示,這里的水溫高達數(shù)百攝氏度。這些神秘的“黑煙囪”是什么呢?不但探測器里的科學家迷茫了,就是海面上正通過顯示屏密切關注的學者也迷惑了。
后來,經(jīng)過檢測發(fā)現(xiàn),這些黑煙囪冒出來的熾熱溶液,含有豐富的銅、鐵、硫、鋅,以及少量的鉛、銀、金、鈷等元素。在“煙囪”群附近,水溫常年保持在30攝氏度左右,而同深度其他地方的水溫僅有零下5攝氏度。原來,這些所謂的黑煙囪,就是科學家一直以來苦苦尋覓的海底溫泉,也稱海底熱泉,是指海底深處的噴泉,原理和火山噴泉類似。
海底溫泉多在海洋地殼擴張的中心區(qū),即大洋中脊及其斷裂谷中。僅在東太平洋海隆一個長6公里、寬0.5公里的斷裂谷地,科學家就發(fā)現(xiàn)了十多個溫泉口。不過,海底溫泉與陸地溫泉相比,數(shù)量要少很多。到目前為止,已發(fā)現(xiàn)有海底溫泉存在的海域還不到60處。
我國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臺灣省萬里、綠島、龜山島、蘭嶼四個地方有海底溫泉的泉脈。據(jù)了解,我國的這些海底溫泉全部是由1867年發(fā)生的金山地震形成的。其中,綠島地區(qū)的海底溫泉已經(jīng)被開發(fā)成旅游區(qū)供人們游玩。
不過,旅游只是海底溫泉很小的一部分用途,更大的用途還在于它的礦物質。海底溫泉將各種礦物質微粒源源不斷地由地下帶上來,在海水的作用下,這些微粒往上跑不了多高,就會像天女散花一樣從煙柱頂端四散落下,沉積在溫泉的周圍,形成含量很高的礦物質堆積。如此一來,每年僅鈣、鋇、鎘、錳等金屬被拋入海洋中的數(shù)量就達幾萬乃至幾十萬噸。在陸地礦產(chǎn)日益減少的如今,這一新發(fā)現(xiàn)的意義與價值不言而喻。
人們過去知道的天然成礦歷史,是以百萬年來計算的。比如,我們現(xiàn)在開采的石油、煤、鐵等礦產(chǎn),都是經(jīng)歷了數(shù)百萬年才形成的。而在深海底的溫泉中,通過海水和溫泉水的相互作用來造礦,就大大縮短了成礦的時間。而且,這種礦基本沒有土、石等雜質覆蓋,都是些含量很高的各種金屬的化合物,稍加分解處理就可以利用。雖然,現(xiàn)在人們對海底溫一泉的研究才剛剛起步,但是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研究的進一步加深,海底溫泉必然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