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鎖 樊喜燕
漢語和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和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文字之一。漢字的使用和書寫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及世界人類文明的偉大標志。漢字所承載的豐富信息、深刻內涵和文化傳承等無比重要。有如此的厚度、廣度和重要度的漢字書寫,在毛筆退出主要書寫工具之后,只有停滯沒有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后,在掃盲階段,上幾年學就能寫一手好字。隨著社會和科學的發(fā)展,中小學課程設置越來越多,課業(yè)負擔加重,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每況愈下?,F(xiàn)在加上計算機等工具普及應用,不僅中學、大學,而且讀到碩士、博士的絕大多數(shù)學生,甚至有些專家、學者、教授、公務員、醫(yī)護人員等等,能把字寫像樣一點的也為數(shù)不多。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啟蒙書寫,字格太小,用筆太細是最重要的。
◎字格小筆芯細,不能體現(xiàn)筆畫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第一學段”中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p>
傳統(tǒng)的基本筆畫有點、橫、豎、撇、提、折、鉤八種。如撇、捺,在字中很有裝飾性和表現(xiàn)力,斜撇的寫法,下筆稍頓筆,由重到輕向左下行筆,收筆時出尖。斜捺下筆較輕(輕落筆),向右下由輕到重行筆,行至捺腳處重按筆,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輕提筆拖出,收筆要出尖?;\統(tǒng)地講,最起碼的要體現(xiàn)撇的由重到輕和捺的由輕到重。
然而實際情況是,小學生初學寫字格一般都小于1.5cm,相應鉛筆也只能用小于0.9mm的細芯筆。筆芯細則筆畫沒有粗細輕重的明顯變化,這樣書寫只能造成筆畫的隨意性,更不能體現(xiàn)出“撇撇似刀” “點點如桃”等形態(tài)之美。不必說課標要求,就是中國人幾千年傳統(tǒng)書寫基本規(guī)則,要“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是個常識,但自從普及鉛筆、鋼筆等硬筆之后,尤其是在廣大教學實踐中,僅僅是在理論和口頭上強調基本筆畫,就是沒有真正落實在書寫實踐中。根基就不好,怎能建成高樓。
寫字和寫好字不是一回事,作為書寫藝術的文字和應用工具的文字是兩個概念。我們首先是寫好字,寫出漢字藝術,小學生初學寫字要做到規(guī)范美觀。學習漢字書寫,不管硬筆軟筆,都有一個起筆、運筆、收筆的過程,只不過硬筆速度快了而已。比如一筆橫畫的書寫,難度比較大。長橫起筆稍頓,之后向右上方輕些行筆,一般的長橫傾斜程度不可過大,看上去不水平即可(有的專家說和水平線呈3度角),收筆時重按一下。由于字格小,相應的筆畫自然就短,加之筆芯細,很難實現(xiàn)起筆、運筆、收筆幾個動作,就是書寫到位看上去也不顯明。這樣寫了多少年字,也沒有寫過一個標準規(guī)范的筆畫,焉能寫好一個字。
漢字書寫藝術在全世界獨放異彩,都是通過基本筆畫進行表現(xiàn)的。就是一個鉤,也要稍轉蓄勢,鉤出力度,才能體現(xiàn)美。啟蒙或任何時候的書寫都要充滿情感。筆芯太細,鉤的根部和出鋒處沒有多大的區(qū)別,學生書寫就不用在意了,甚至可以不提鉤,或寫出的鉤短,軟弱無力,平淡無奇。老師們常常一個字留寫十遍八遍的書面作業(yè),鉛芯細,字格小,隨意涂鴉,久而久之學生會厭煩,還哪能談對漢字的熱愛,更起不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講究注重每一個基本筆畫,才能寫出筆畫美進而使整字寫得漂亮。寫出美的漢字,才會有美的展現(xiàn),學生才會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進而使人的素養(yǎng)得到提高。寫好小小漢字,亦可養(yǎng)成一個人的好品位。
◎字格小筆芯細,忽略整字和作為部件時的變寫及筆畫的變化
常見的是“木”在作偏旁的時候捺變寫為點?!巴痢薄巴酢痹谧髌缘臅r候下面的橫變寫為提?!坝稹痹谧鳌坝鹱诸^”時“習”的橫折鉤變寫為橫折。兩個“克”“先”連寫時前面一個字的豎彎鉤變寫為豎提?!坝辍痹谧鳌坝曜诸^”時橫折鉤變寫為橫鉤。變寫大多是作偏旁部首時,為了節(jié)省空間,給組合部件留出余地,這樣既美觀又不失漢字作為部件組合的內涵。如果是用毛筆等筆畫粗的書寫工具寫大字,如果不變寫,有時無法安排結構,逼迫得改變筆畫性質。筆芯細就無所謂了,完全可隨意書寫安排,常常憑自己感覺想當然來寫,或出現(xiàn)筆畫并不應有的交叉,字跡混亂,版面不干凈。
“點”在漢字的應用中非常之廣,變化也很多。點畫在一個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樣重要,是一個字的精神體現(xiàn)。在硬筆書寫當中,也很容易寫出右 點、左點、提點、撇點。從審美的角度講,不同的位置,寫不同的點。比如相向點是右點和撇點組合且右點短撇點長,相背點是撇點和右點的組合,禿寶蓋的點是左點。由于筆芯細,小學生在初學寫字時就一兩種點,沒有各種點變化。如禿寶蓋的點常常寫成撇點,看上去刺眼不舒服。
我們往往因為筆畫短而抱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觀察中小學書寫大都連橫平(橫筆左微低右微高)豎直都做不到。尤其是豎畫,它在漢字起著支撐的作用,要寫得筆直挺拔。盡可能把漢字寫美,還要寫清垂露豎與懸針豎。在硬筆書寫當中,不用過于嚴謹,頓一下筆同樣有垂露的效果,直寫下去自然出鋒即為懸針豎。垂露豎緊收顯得穩(wěn)重,懸針豎有鋒芒顯得放縱。二者不可混亂,也不可只寫一種筆畫。收放恰當,硬筆楷書,亦能生動活潑神韻十足。可學生大多不知道垂露豎與懸針豎,更談不上寫了。
由于字格小筆芯細,現(xiàn)在學生普遍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長短橫不分。 比如“美”第六畫的橫最長,好多學生把第七畫寫得最長?!绑尽笔堑谌嬜铋L,而在“缶”作偏旁部首時,第二、第三畫長短混淆。有時撇和長點不分。比如“貝”在作偏旁部首時,往往把最后一筆的長點寫成撇。小字格細筆芯書寫到今天,人們習以為常,不是什么大錯。按標準規(guī)范,難道這不是錯字嗎?至于像“冒”這種特殊情況,更是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也不注意,上邊既不是“日”字,也不是“曰”字,而是一個“冃”字,第三、第四橫畫和左右兩邊的豎都不能相連,“冃”和“冒”是“帽”的本字,如果寫成“日”或“曰”,和“冒”風馬牛不相及。由于這些字大多可以作其他字的偏旁部首,又組成數(shù)量眾多的常用字,一錯百錯。難怪現(xiàn)在的學生照著書抄也是錯字連篇,難道我們都怪罪于學生嗎?
中國人都有寫好字的強烈愿望,大都希冀接受書法培訓,是我們沒有找出問題的結癥之所在。古人寫字就是普通教師教,書寫再差的老師學生其書寫總有個字樣,拿到現(xiàn)在任意一個讀書人都可以當書法教師。寫正確規(guī)范的漢字,是一件必須也是不難做到的事情。如果不利用課堂這塊主陣地,就指望社會上的書法培訓班或書法教師指導,中國漢字的書寫質量怎能大范圍普遍提高,怎能涌現(xiàn)眾多出類拔萃的優(yōu)秀書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