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永健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敝祆溆衷疲骸肮湃俗魑淖髟?,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古人還云:“詩者有三偷,淺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氣?!本透呖甲魑牡乃夭亩裕忌搿盀闊o米之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已經(jīng)熟背的古詩詞中摘取。摘取詩詞素材同樣有三境:“淺者”將與命題主旨相關聯(lián)的詩詞直接嵌引入文,也可作為分論點建構行文支架;“中者”對詩詞略作解讀,將其詩意與主旨進行有機的勾連;“高者”提煉詩詞意境入文,展情境再現(xiàn)之妙。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笨忌x書已逾十載,積累各種主題的詩詞頗多,故而隨手拈來并非難事,何樂而不為?
一、偷其字:移花接木
所謂“偷其字”,就是直接引用古詩詞中的名句素材入文,以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及文化意蘊;或者借用詩詞的典型結構框架來搭建文章的結構支架,以使分論點古香古色,莊重典雅,勾人眼眸?!巴灯渥帧钡牟呗砸c有三:一是所引用的詩詞素材要與命題主旨有內在的聯(lián)系,或者將詩詞素材附屬于與主旨關聯(lián)的詩人。二是文章的題目、開頭、過渡、結尾及文中均可引用詩詞素材,但銜接融匯必須自然,切勿給人以堆砌之感。三是詩詞素材一旦作為論據(jù)呈現(xiàn),考生可在引用之后進行分析,以便將詩詞素材與主題勾連起來,形成一個嚴密的敘議整體,或者作為抒情言志的載體,那詩詞素材中的意象就要與整篇文章的情境協(xié)調一致,共同為表情達意服務。例如全國卷高考優(yōu)秀作文《選擇誠信,選擇中華魂》。
選擇誠信,選擇中華魂
湖南一考生
一份誠信,一腔熱血,一片拿云心事。
一曲誠信,一闋高歌,一劍笑看風云。
誠信是一條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絕,流出了黃面孔,流出了黃土地,流出了華夏大地的眾生蕓蕓。
誠信是一支神奇的筆,龜背上長出了漢字,漢字上長出了華夏。一代代一脈脈,吸天地之靈氣,吮日月之精華。
誠信是中華民族之魂。華夏禮儀之邦,誠信成為高尚道德的尺度,美麗靈魂的砝碼。誠信者,人必敬重。
有這樣一朵誠信的花,它誠信于愛情。這朵花里,充盈了孟姜女的眼淚,雷鋒塔下的呻吟,遙遙天河間的無盡思念,草長鶯飛中梁祝雙雙。這朵愛的誠信花,凝聚了李清照的“尋尋覓覓”,柳永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陸游的“幾年離索”,王維的“紅豆生南國”。這朵誠信的花喲,凄美,哀婉。
有這樣一棵誠信的樹,它誠信于友情。這棵樹里,長滿了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元稹、白居易的共看夕陽,歐陽修、范仲淹的互勉互勵。這棵誠信的樹里,深藏著王勃的“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韋應物的“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棵友情的樹啊,濃郁,雋秀。
有這樣一方誠信的土,它誠信于人民。周恩來的鞠躬盡瘁,焦裕祿的不辭勞苦,孔繁森的一心為公。這一方誠信的熱血啊,洗禮出岳飛的精忠報國,戚繼光的橫掃倭寇,林則徐的虎門銷煙。這一方誠信的土,深厚,凝重。
誠信忠于愛情,有誠信的滋潤,愛情才會幻化得更加豐腴、迷人。
誠信忠于友情,有誠信的灌溉,友情才會出落得更加純潔、脫俗。
誠信更忠于人民,忠于國家,忠于千千萬萬的公仆,忠于蒸蒸日上的華夏。有了這份誠信,這愛國的心才會更火熱,這愛國的情才會更真摯,這愛國的胸懷才會更加蕩氣回腸。
誠信,就是中華魂!選擇誠信,就是選擇中華魂。
文章亮點主要有三:一是結構布局簡單明了,起承轉合無比清晰,慣于運用排比句式,內蘊排山倒海之語勢,給人“開窗放入大江來”之豪邁情懷。二是素材豐富,薈萃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將“誠信”主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文章例舉了傳說人物伯牙、子期,唐人元稹、白居易、王勃、韋應物、高適,宋人歐陽修、范仲淹、岳飛,明人戚繼光,清人林則徐,現(xiàn)當代人周恩來、孔繁森,等等??v跨六個朝代,考生知識之廣博,理解之深刻,表述之到位,確是同輩翹楚。三是詩詞素材旁征博引,精華薈萃,豐富異常。第六段直接嵌引李清照《聲聲慢》、柳永《雨霖鈴》、陸游《釵頭鳳》及王維《相思》中的詩句來論證“誠信這朵愛情之花的凄美與哀婉”,第七段引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及高適《別董大(其一)》中的詩句來論證“誠信這課友誼之樹的濃郁與雋秀”。咋一看,考生視野之廣闊,素材之豐贍,信息之密集,語言之精美確實給人一種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之感,但是仔細一審視,考生所引用的詩詞,幾乎都來自于課本,卻給人以“胸藏丘壑”之感。由此可見,課本詩詞是一個豐盈的素材庫,考生勇“偷其字”,對付一篇高考作文綽綽有余。
二、偷其意:點石成金
所謂“偷其意”,就是化用詩詞中內容、技法、結構等,主要聚焦“寫什么”以解決素材的問題,其次也可關注“怎么寫”以解決行文思路的問題,“會如何”以解決文章感染力的問題。盡管都是模仿借鑒,但是“偷其意”在對考生文化素養(yǎng)的要求上,明顯高于“偷其字”,這就需要考生從寫作的具體實際出發(fā),竭盡四兩撥千斤之能力,借詩詞素材之詩情,引發(fā)自我之文情,借詩詞素材之事例,勾出自我之論據(jù),啟發(fā)靈思,喚醒感覺,聯(lián)想生發(fā),演繹成文,最終達到揚己之長、避己之短、以真取勝、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終極目的。郭沫若曾說“我有一個寫作秘訣,就是先看人家的書再寫”,黃庭堅評價杜甫之詩“無一字無來處”,兩人所言如出一轍,其關鍵點就在于模仿之人能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點石成金。因此,“偷其意”的核心點就在于如何化用詩詞素材中的意蘊,將詩詞精魂轉化為高考作文。這已經(jīng)是高考作文的高級思維層次。例如全國卷高考優(yōu)秀作文《人生重在選擇》。
人生重在選擇
吉林一考生
作文話題像一葉小舟,負載著心靈在詩海游渡。關于“選擇”的名句珍珠,是這般感人至深、璀璨奪目!
——題記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睈蹏娙饲?,一生都在為富國強民而探索著,然而懷王昏庸、奸佞當?shù)?,屈原的種種努力都因為“忠不被用”而無濟于世。是隨波逐流、從俗偷生,還是寧為放逐也不茍且?這兩句詩如實地表達了屈原毅然決然的人生抉擇;堅持我的追求,執(zhí)著我的所愛,繼續(xù)我的奮斗,即使為此九死一生也決不后悔!正因為屈原有此偉大的選擇,他才能深思高舉、正道正行,成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其英名業(yè)績“與天地比壽,日月齊光”。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大詩人李白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輩豈是蓬蒿人”,但他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長安三年,不過是供統(tǒng)治者“歌舞升平”“淺吟低唱”的御用文人。“大濟蒼生”成泡影,滿腹經(jīng)論無所用。然而,李白畢竟是李白,他不為高官而奉迎,不圖厚祿而諂媚,在去留、窮達的十字路口上,毅然選擇了不“摧眉折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其正直、偉岸、瀟灑,成就了他那豪放、脫俗、飄逸的偉大品格。
于謙: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此詩題為《石灰吟》,但遠遠不止吟詠石灰。作者托物言志、設喻抒懷,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作者理想的追求、人生的選擇。于謙少有大志,二十三歲中第入仕,直至擔任兵部尚書之重職,如果他不能握好“選擇”這把雙刃劍,勢必為劍所傷,成為罪惡的俘虜。正因為他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崇高選擇,才能具備“粉骨碎身全不怕”的志節(jié),才能秉持“清風兩袖朝天去”的廉潔,才能成為忠勇如岳飛的民族英雄,德高似包拯、海瑞的一代清官。
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面對列強入侵、朝廷昏庸、民族危亡,林則徐果斷地選擇了“虎門銷煙”,何以有此決心和行動?這兩句詩就是其人生追求、人格理念 、價值取向的具體寫照:只要有利于國家民族,我就盡志而為,雖死不辭,怎能因為是禍就躲避,是福就爭取呢?或許有人會說:“此詩寫于‘銷煙之后?!辈诲e,時間上的確如此,但這種偉大的情志早已根植于心胸、融匯于血液,成為他人生的準則、行為的指南,并與其聯(lián)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相輔相成,共同鑄就了他人生的偉大與不朽。
文章構思別具一格,在用材上既不講生動有趣的故事,也不發(fā)長篇的議論與分析,而是精選了幾個考生曾經(jīng)背誦過的詩歌名句作解釋,談體會,巧妙引用到文中,是“偷其意”之典范??忌策x取了四個人物的名句進行評述解讀,將詩句內涵與主旨銜接,其中屈原選擇正直愛國,李白選擇高傲豪放,于謙選擇清廉執(zhí)著,林則徐選擇忠誠勇敢,他們的選擇成就了他們崇高的人格和輝煌的人生??忌趯γ總€人物進行評述時,都關注到了兩點,一是人物本身的所作所為就與命題的主旨“選擇”關聯(lián),二是所化用的詩句盡管不能完全直接論證主旨,但是通過考生的分析,使之也與主旨發(fā)生了勾連,這樣就確保了詩句的論據(jù)性質,更確保了四則材料均可直接證明“人生重在選擇”的觀點。除此而外,在詩詞素材的使用上,考生還將“偷其字”與“偷其意”交匯運用,以直接引用的詩句去解讀分論點詩句,在豐富論據(jù)之余,也讓文章脫離平淡而具有了別樣的文化意蘊。至于結構布局上的支架問題,如果開篇有詩詞嵌入,會更耀眼;結尾處有一段總括,會讓整個結構更為嚴謹。
三、偷其氣:推陳出新
所謂“偷其氣”,該“氣”即指“氣韻”,而“氣韻”則為文章獨特的風格、典雅的意境或無窮的韻味。由此,可見這里的“氣”,已經(jīng)不再停留于形似的層面,而是抵達了神似的境界,這就對考生的文化素養(yǎng)、想象能力和思維水平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事實上,詩詞的意境是指所寫之“境”與所達之“意”的水乳交融,是群體化了的“象”與“情”的內外貫通??忌迷娫~意境,就必須站在透徹領悟詩詞思想與藝術表達的基礎之上,結合自己獨特的領悟,有機地勾連作文命題主旨,智慧地選擇素材角度進行新的演繹與擴張的一種用材技法。這是對詩詞素材進行的個性化解讀,更是對原有詩詞意境的著色與補充,開拓與創(chuàng)新。杜甫曾說:“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边€有人如是說:“一切寫作都從模仿開始,未有不模仿而成為大家者;一切模仿都必須有創(chuàng)新,未有不創(chuàng)新而成為大家者?!庇缮鲜稣撜咚钥梢?,模仿是高考作文寫作的捷徑,但是創(chuàng)新卻是模仿的終極目的。如若考生一味模仿,不求思維創(chuàng)新,那就只能是東施效顰,結果會適得其反。為此,“偷其氣”只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條件,而不是寫作的全部歸宿。例如江蘇卷高考優(yōu)秀作文《遙遠的琵琶語》。
遙遠的琵琶語
江蘇一考生
轉軸撥弦,撫琴簫歌,幽怨在弦間顫然,歲月從指間滑落,綿綿的鄉(xiāng)音如流水般靜靜的蔓延、回想……
千載琵琶作胡語
月華如練,一輪相思獨懸在藏藍色的夜空,灑下萬般愁緒。你身著一襲水綠色的長裙獨坐在清冷的光輝下,娟影蕭疏,纖纖束手彈奏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萬般離愁,空靈而又落寞。茫茫蒼穹,凝眸仰望,那廣寒宮里的嫦娥獨自守著孤寂的歲月,一年又一年,一守就是一千年。
你低頭無語,指尖的音符夾著屢屢哀愁輕輕流淌,將月色的柔美蕩滌得凄涼。你是否也將會守著異域的土地直到歲月銷蝕了容顏,最終留下一丘青竹向著黃昏?
撫琴簫歌夢回鄉(xiāng)
恍然間,一切忽然變得那么熟悉,這不是你朝思暮想的中原故土嗎?這不是你離開時告別陛下的皇宮嘛?那坐在正堂的不是讓后宮三千佳麗期盼的陛下嗎?你一襲銀紅色的華麗衣裳,鉛華妝成,美得如煙霧繚繞的深潭,深不可測。你看見陛下朝你微笑,深情的呼喚著你的名字。你從陛下深邃的眸子里看到自己的流光溢彩。
管樂合奏,女樂其鳴。你舒展纖細的肢體,撥響了琴弦,如流水般的琴聲像初綻的水荷,空靈的音符伴隨著你高貴的光華輕輕飛揚。燕囀鶯啼,中原的故土上彌漫著屢屢清音……
弦斷有誰聽
戛然而止,一下子變得那么寂靜,只有月光仍在靜靜的流淌、流淌……
你恍然從夢中醒來,只見一會就想著裊裊的余音,靜如煙水的額凝固了你眼角落下的一滴哀怨的鄉(xiāng)愁。你美麗的臉龐黯然消去了光華,斷開的琴弦斷開了遙遠的思念,也許中原的故土只能是夢里的絕唱。黃土風塵,亂世蒼茫,千載的琵琶千載的幽怨,在香消玉殞的時候彈奏出最后的絕響。
雖然只是一場夢,但你依舊愿意沉醉在夢中,沉醉在這琵琶的細語中,光華閃爍……
琵琶聲起,一曲幽怨,任憑浸透鄉(xiāng)音的音符灑滿夢里的故鄉(xiāng)……
文章想象豐富,情境再現(xiàn),語言華美,吸人眼眸,給人以厚重豐贍之感。但仔細揣摩,卻發(fā)現(xiàn)這是一篇在素材使用上精于“偷其氣”的佳作,被情境再現(xiàn)的詩句來自于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三的“杜甫詩三首”中的《詠懷古跡(其三)》,全詩為:“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這是一首詠寫王昭君的詩歌,考生就化用其深邃的詩意,巧妙地借用王昭君“千載琵琶作胡語”來表達對“鄉(xiāng)音”的獨特感悟,非常藝術地詮釋了“鄉(xiāng)音”的文化內涵與精神質地,顯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蘊。僅看文章的三個小標題,就可知考生的文字駕馭能力非同尋常,“千載琵琶作胡語”直接用杜詩原句,“撫琴簫歌夢回鄉(xiāng)”是“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換用,“弦斷有誰聽”是“分明怨恨曲中論”的深化。而在情境再現(xiàn)過程中,考生以杜甫《詠懷古跡(其三)》意蘊及意境為藍本,緊扣“琵琶”這個核心物件進行構思,“作胡語”“夢回鄉(xiāng)”“斷琴弦”三幅精美的畫面有序流動,深切表現(xiàn)了昭君對遙遠故國的思念,以及回鄉(xiāng)不得的無奈與感傷。文章流淌著凝重厚實的愛國情懷,考生的再現(xiàn)可謂酣暢淋漓。其構思之巧妙,意境之凄美,意蘊之深邃,實在使人嘆服不已。由此可見,考生確實“手有金剛鉆,敢攬瓷器活”,是精于對詩詞素材“偷其氣”的高手。
總之,詩詞素材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既然美艷無比,暗香浮動,那考生“偷”用一下也就是無可厚非的。這正如戲劇家曹禺所言:“我是一個忘恩的仆人,我抽取了主人棉被上的經(jīng)線、緯線重新設計、組成了我現(xiàn)在這件丑陋的外衣,但是我不認為這是我主人家的衣服?!辈茇缘膬群?,不是討論該不該“偷”的問題,而是討論怎樣去“偷”的問題,那就是不要只偷皮毛,而要“偷”骨髓和靈魂。就高考作文中如何“偷”詩詞素材的問題,我以為還是根據(jù)考生的具體文化素養(yǎng)去進行抉擇比較好,“淺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氣”,唯有實事求是,各取所需,才可能獲得作文評分的最大化。
[作者通聯(lián):北京師范大學貴陽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