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原文: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①權勢者,凄涼萬古。達人②觀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③,寧愛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
注釋:①依阿:依附、迎合的意思。
②達人:指胸襟開闊、眼光遠大的人。
③身后之身:指死后的名譽。
譯文:一個恪守道德節(jié)操的人,可能會遭受一時的冷落;而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卻會遭受千年萬載的唾棄和凄涼。胸襟開闊且通達事理的人,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價值,顧及到死后的名譽。所以他們寧愿承受一時的寂寞,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涼。
解讀: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很多,有伯夷、叔齊拒食周粟,也有蘇武放逐北海十九年,卻不辱使命,不屈漢使氣節(jié)之風骨,為世代傳誦。當然也有像石敬瑭之流的“兒皇帝”,落得一世笑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終身不仕的段干木憑借自己的品德讓魏國免于兵禍的故事。
段干木是戰(zhàn)國時非常有名的學者,長期隱居于市井之中。魏國的國君魏文侯聽說了此人,便前去拜訪想授予他官爵。沒想到他居然避而不見,還越墻逃跑,因為他不屑于與那些在戰(zhàn)亂中俯身奔走的食客和豪門為伍。對他的這一舉動,魏文侯并沒有惱怒,反而越發(fā)尊敬他,每次乘車路過他家門時,就下車扶著車前的橫木走過去,以表示對段干木的尊敬。沒過多久,秦國想興兵攻打魏國,有人對秦王說:“段干木是賢人,而魏文侯是一位禮賢下士的君主,天下沒有不知道他禮遇段干木的事情,這樣的國家恐怕不是能用武力征服的?!鼻赝趼牭胶笥X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按兵不動,魏國也因此逃過一劫。
原文:立業(yè)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①慕聲聞②,便成偽果③;講道修德,念念④要從虛處⑤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
注釋:①少:稍微,稍稍。
②聲聞:聲譽、名聲。
③偽果:虛假不實之果。
④念念:一個想法接著一個想法。
⑤虛處:無欲無求的思想境界。
譯文:創(chuàng)立事業(yè),建立功勛,都要腳踏實地,如果稍有貪慕名聲的想法,便會使原有的成果變得虛假不實。講求道義,修養(yǎng)德行,時時都要從安身立命之處建立根基,如果稍有計較功效的念頭,就落入了塵俗之情。
解讀:這句話要求我們建功立業(yè)要踏踏實實,不能夠以求取名聲為目的;而在我們修養(yǎng)德行的時候又要務虛,不能計功,這種“內外兼修”囊括了古代知識分子的全部理想。但是從古至今能做到這般境界的人少之又少,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做了一點事情,便聲嘶力竭地去標榜,“三分成績七分說”,不踏踏實實做搬山不止的“愚公”,反倒成了假裝好龍的“葉公”;也有很多人做了一點好事,就去大肆宣揚,把做好事當成沽名釣譽的工具,引起人的反感,讓人對他的行為產(chǎn)生質疑。
原文:怨因德彰①,故使人德我②,不若德怨之兩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注釋:①彰:明顯。
②德我:“德”此處作動詞,感激我。
譯文:世間的怨恨會因為做善事而變得更加的明顯,所以知道的人會感激我,不知道的會有所責難,與其做了善事讓人對我感恩懷德,不如讓人把贊美和怨恨都忘掉。仇恨都是因為恩惠而產(chǎn)生的,得到的會感謝我,得不到的會仇恨我,還不如讓人把恩惠和仇恨都忘掉。
解讀: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摩擦,會有利益沖突,但恩仇德怨都是相互的,只有不去計較我們給別人的恩德,也不去計較別人帶給我們的怨仇,才會擁有真正安寧的內心。在古代,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秦漢相爭時的劉邦,為了成就帝王之業(yè),不計前嫌接納曾經(jīng)背叛過他的雍齒,后來還封他為列侯,最后雍齒對他更加忠誠,更為重要的是劉邦此舉安定了其他將領的心,大家一致認為他對雍齒都如此厚待,就沒有什么可擔心的了。雖然這是劉邦安定人心的策略,但是也表現(xiàn)了他豁達大度、既往不咎的品質。
原文:醲①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注釋:①醲(nóng):指烈酒、醇酒。
譯文:烈酒、肥美、辛辣、甘甜的味道并非是食物真正的味道,真正的味道是清淡平和的;行為舉止神妙奇特、卓越異常的人并非是最高境界的人,最高境界的人是平常人,行為舉止與普通人無異。
解讀:世界上最美味的飯菜不過是家常菜,那些卓越的人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齊國儲子曾經(jīng)問孟子:“齊王時不時會派人來拜訪先生,想必您一定有卓爾不群的地方吧?”孟子答道:“難道堯舜比一般人多一雙手腳嗎?連古圣先賢都沒有與別人不同的地方,更何況我呢?”在孟子心中,圣人也沒有和我們不同的地方。這其實告訴我們兩點,一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論是成就卓越的科學家,還是家財萬貫的企業(yè)家,他們并不是生來如此,而是在平凡的實踐中得來。我們常??吹胶芏喑晒Φ娜颂貏e平和謙虛,他們能順應外在事物保持固有的真性情,也能包容萬物;在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時,他們會不畏懼外界,指出問題所在,讓人心悅誠服。
另一點說到底,我們都是常人,生活不可能總是圓圓滿滿,人生也不可能總是轟轟烈烈,不論順境逆境都應該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這樣才能避免得意時自滿、失意時絕望,從而讓自己活得輕松快樂、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