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斌
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即將開幕,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將于2月13日至15日赴德國出席此次會議,之前他還將同馬斯外長共同舉行第五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zhàn)略對話。從目前看,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將是王毅和德方領導人交流的重要議題。與此同時,由于德國政壇剛剛爆發(fā)“大地震”——被視作默克爾政治接班人的卡倫鮑爾宣布放棄基民盟黨主席職務,2021年默克爾就面臨退休,所以德國在內政外交方面正面臨一個關鍵的“不確定期”。
競爭者也可以是伙伴
作為歐洲經濟和政治的“領頭羊”,德國一直很重視發(fā)展與中國的關系,中國也同樣如此。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德國方面一直非常關注。德國疫情防控的主要負責人、衛(wèi)生部長施潘多次告誡國民保持冷靜,避免對來自疫區(qū)的人員采取歧視態(tài)度。目前德國仍允許中國航班往來,也沒采取限制入境的措施。盡管一周前《明鏡》周刊的封面在新冠病毒問題上抹黑中國,但是德國媒體對中國政府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公開、透明、果斷的措施作出了基本上客觀的報道,對《明鏡》周刊博眼球的行為予以批評。德國政府根據中方的需要,提供了醫(yī)療物資援助。德國社會各界也對中國的疫情表示了極大關注,一些德國體育明星還專門錄制了短視頻為武漢加油,許多德國朋友還紛紛給筆者來信表示慰問。
今年中德、中歐有多項重要政治議程。2月初德國外長馬斯就對王毅外長表示,今年對德中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作為在明年就將卸任總理一職的默克爾,于今年1月的兩個重要講話中大篇幅地談到了德國對華關系,可見其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
首先,默克爾對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表示敬重,她認為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技術能力,德國和歐洲應該建設性地看待中國的成就。
其次,默克爾專門指出不要因中國經濟上成功,就視其為威脅。一些德國乃至歐洲的媒體經常會炒作“應該把中國看作競爭者還是伙伴”的話題,對此,默克爾給出的答案是競爭者之間也可以建立起伙伴關系,基礎是相互對等以及遵守相應的規(guī)則。
第三,對于“脫鉤”,默克爾明確表示這并非明智之舉,在她看來“脫鉤”無異于對他人的能力蒙住雙眼視而不見。
據德國媒體2月12日報道,德國聯盟黨聯邦議會黨團已經基本決定不會排除華為參與德國5G建設,但要求對5G建設設立高安全標準。聯盟黨議會黨團的這一決定與總理默克爾和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之前提出的路線保持一致,這也與之前歐盟的態(tài)度保持了一致。2020年下半年德國將成為歐盟輪值主席國,其對歐洲對華關系也將發(fā)揮重要作用。德國政府也對今年9月在萊比錫舉辦的首次中國與歐盟27個成員國首腦峰會寄予厚望。德方希望借助這一峰會使歐中在三大議題上取得進展:一是達成中歐投資保護協(xié)議;二是通過碳排放交易體系合作為世界做表率,促進全球氣候保護;三是加強中歐雙方在第三國及世界其他地區(qū)(如非洲)的合作。
地緣政治中的新角色
默克爾之所以完全不像身處政治生涯尾聲的領導人,在近期多次對德國的內政外交發(fā)表重要看法,很可能也是預見到德國政壇、包括其所在黨團內部的不穩(wěn)定。果不其然,2月10日卡倫鮑爾因德國地方選舉問題宣布辭去黨主席職務、放棄總理候選人資格。由于默克爾已經確定明年退休,這也使得德國政黨政治的中堅力量基民盟突然之間面臨著尋找領路人的艱巨任務。有不少德國學者擔心,基民盟會像2019年的社民黨一樣,因內訌長時間群龍無首。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德國人十分憂慮因為政治上的不確定性導致德國失去目前在歐洲和國際上的地位。
冷戰(zhàn)結束后,“一超多強”下的世界走向多極化。但隨著近些年國際局勢的急劇變化,歐洲感覺自己在美國的世界視域中不再處于“中心位置”。這一變化其實并非始于特朗普,早在奧巴馬當政時就認為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美國對歐洲的關注日趨減少。同時在過去30年間,世界各極之間的力量對比發(fā)生了極大變化。1990年德國統(tǒng)一時,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占比僅為1.7%,德國則為6.8%。而今天,中國的占比達到16.3%,德國下降為4.5%。歐洲的軌跡也與德國相似。因此,德國乃至歐洲要想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中保持重要的影響力,就必須重新定義并獲取自己新的世界地緣政治角色。
在默克爾這類德國傳統(tǒng)政治精英眼里,一直堅持一體化的歐洲必須在這個時刻發(fā)出更強的聲音。而同樣來自德國的馮德萊恩將其領導的新的歐盟委員會定義為“地緣政治委員會”,其意圖便在于此。眼下,歐盟通過綠色新政(GreenDeal)意欲在2050年將歐洲打造成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大陸,亦是為其在世界上保有一席之地而邁出的重要一步。同時,歐洲將在對外發(fā)展援助及維護世界和平上發(fā)揮更大作用。
作為歐洲最主要的經濟驅動力,德國深知經濟是自己在歐洲保持影響力的關鍵,而經濟也是歐洲在世界的立身之本。正如默克爾所說,德國乃至歐洲在一些領域已經落后了,不再是世界領先。未來德國可能會更加關注如何擁有更多關鍵技術能力,例如芯片的設計生產能力,擁有屬于自己的大型數據存儲和管理服務商,能夠自己生產新型動力電池組等等。
德國已把自己視為歐洲的主要領導力量,激烈的國際競爭令歐洲不能再遲緩,在落后的領域歐洲必須整合各國的力量奮起直追。如默克爾所說,只有這樣,歐洲才能成為一個多極世界體系中有擔當的一極?!?/p>
(作者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區(qū)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德語學院教授)
國際論壇版文章除社評外,均不代表本報觀點。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電子信箱:[email?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