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魏齊 本報記者 劉揚
編者按:2月10日,美國國防部發(fā)布了總額約7054億美元的2021財年國防預算需求文件。那么,這份由軍方提出、交由國會審議的國防預算清單,都側重了哪些作戰(zhàn)領域所需裝備的采購呢?從美軍的這個愿望清單又可以看出未來戰(zhàn)爭的哪些趨勢與走向呢?
太空軍154億美元“抗擊新威脅”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2日報道,剛剛組建的太空軍要求在2021財年為其提供154億美元,以繼續(xù)建設這支羽翼未豐的部隊,并保持自身武器計劃正常運轉。10日發(fā)布的預算文件稱,這筆資金是抗擊新出現的太空威脅、并使軍事太空行動從作戰(zhàn)支援過渡到作戰(zhàn)的關鍵的第一步。
報道稱,由于太空軍仍然隸屬于美軍空軍部,這項預算需求屬于空軍預算的一部分,其中包括25億美元用于部隊維持和裝備維護,103億美元用于科研開發(fā),24億美元用于采購。2021財年太空軍的軍事人員經費列入空軍預算內,預算材料顯示,當年將安排約6400名軍事人員和3500名文職人員編入該軍種。
在2021財年預算需求的“研究與開發(fā)”部分中,用于新型導彈預警衛(wèi)星(下一代的“天頂持續(xù)紅外項目”星座)的資金從2020財年的15億美元增加到25億美元,這是太空軍和空軍預算需求中支出增長量最大的項目之一。同時,其他重大航天研發(fā)項目資金也有所增加。正在開發(fā)的與新GPS衛(wèi)星連接的地面控制系統——“作戰(zhàn)控制系統”項目資金從4.45億美元增加到4.82億美元。下一代火箭的發(fā)展資金從4.32億美元猛增至5.61億美元,軍用GPS用戶設備的支出從3.21億美元增至3.91億美元。
報道稱,作為采購工作的一部分,美國太空軍希望在3項涉及國家安全的航天發(fā)射上花費10億美元,其中包括最后2顆“天基紅外系統”衛(wèi)星的發(fā)射。太空軍還申請6.28億美元購買2顆下一代GPSIII衛(wèi)星。根據預算材料,海外應急行動專項支出中的7700萬美元,將用于反太空作戰(zhàn)行動,以及SBIRS衛(wèi)星和衛(wèi)星通信的額外開發(fā)費用?!?/p>
構建分層反導系統
2021財年預算需求中,包括了美國導彈防御局(MDA)提出的92億美元的需求,其將重心放在開發(fā)和部署分層的國土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上。其主要項目是發(fā)展全新的地面攔截彈,增強“宙斯盾”反導系統和“薩德”反導系統的性能,使其能夠攔截洲際彈道導彈。
《防務新聞》報道稱,MDA正在為“下一代攔截器”(NGI)提供資金,而不是繼續(xù)執(zhí)行已取消的“重新設計殺傷器”(RKV)項目,后者原本計劃用更先進的殺傷器來升級現有陸基中段導彈防御系統的地基攔截彈(GBI)。MDA在整個五年預算計劃中為NGI計劃提供了49億美元的資金,其中還不包括采購資金。NGI計劃在2020年代中期完成測試。
除了在為發(fā)展NGI提出6.641億美元的需求外,導彈防御局還調整區(qū)域反導系統,例如“宙斯盾”和“末段高層區(qū)域防御系統”(薩德),以提供分層的國土導彈防御能力。根據預算申請文件,MDA正在采取措施評估“宙斯盾”武器系統,以確定是否可以對其升級以抵抗洲際彈道導彈的威脅,特別是系統中使用的SM-3BlockIIA導彈。MDA希望在2021財年耗資3920萬美元來研究這種可能性。
此外,該機構還希望在2021財年花費5660萬美元對“宙斯盾”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并測試在夏威夷的“岸基宙斯盾防御測試中心”。在羅馬尼亞“岸基宙斯盾”陣地已升級了導彈。MDA還要求為“薩德”系統的改進工作提供2.736億美元,其中包括為“薩德”國土防御型提供資金?!?/p>
狂購反艦導彈扯上中國
《防務新聞》報道稱,過去十年來,中國艦隊的驚人增長,促使美國海軍計劃在未來5年內狂買大批反艦導彈。
報道稱,美海軍擬議的2021年預算需求計劃在2020年至2021年之間購買850枚導彈,這些武器唯一功能是在遠距離尋找和摧毀敵艦。報道稱,反艦導彈的購買狂潮源于專家的預測——到203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隊的艦艇數量將激增至420艘。相比之下,美海軍2016年的預算需求中的五年計劃僅包括采購88枚專職反艦導彈。
2021年擬議的武器采購預算比5年前的2016年需求增加了17億美元。這筆資金可用于購買“遠程反艦導彈”(LRASM),該彈可由F/A-18E/F“超級大黃蜂”發(fā)射。它結合了目標識別、一定水平的自主路航路規(guī)劃技術并擴大射程,可以在防區(qū)外殺傷敵方艦艇,公開的射程是“超過200海里”。美海軍2021財年將增加48枚該型導彈,使海軍的這型隱形導彈庫存增加50%,并計劃在未來4年內每年訂購48枚。美國海軍希望在2020年至2025年之間獲得210枚這種導彈。
美國海軍還希望繼續(xù)將雷神公司的“戰(zhàn)斧”導彈升級為“海上打擊戰(zhàn)斧”,該導彈融合了導引頭和一定程度的目標辨別能力,因此可以在飛行中機動以擊中移動的目標。這種“戰(zhàn)斧”的公開射程為900海里。該導彈計劃于2023年形成作戰(zhàn)能力。海軍計劃在2021年購買44套“海上打擊”導引頭套件,并希望在2021年至2025年之間購買451套升級套件。
海軍還計劃購買大量“海軍打擊導彈”(NSM),該導彈的設計目的是輕型艦艇在太平洋作戰(zhàn)時為其提供先進的反艦能力,該導彈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MQ-8C“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一起部署,后者用于超視距定位。海軍計劃2021財年購買15枚NSM,比去年減少了3枚,但計劃在2020到2025財年之間共接收189枚。除了LRASM、“海上打擊戰(zhàn)斧”和“海軍打擊導彈”之外,美海軍還希望在這一時間段采購775枚雷神公司的“標準-6”導彈。它是一種防空導彈,但也能用于反艦。從2020年至2025年之間,具有反艦能力的導彈的總采購數將達到1625枚。▲
近百億網絡戰(zhàn)預算
網絡戰(zhàn)一向是美軍著重發(fā)展的全新作戰(zhàn)領域。
2021財年國防預算申請的清單中,網絡戰(zhàn)領域為98億美元,投資方向主要包括,網絡安全54億美元,網絡空間行動38億美元,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5.56億美元。除了這98億美元,還另外為人工智能投入8.41億美元,為云計算投入7.89億美元。▲
加速核武庫現代化
在國防預算中,核武器現代化的內容再次引發(fā)外界關注。
據報道,核現代化投資預算要求為289億美元,其中主要包括:核指揮、控制和通信70億美元;B-21遠程攻擊轟炸機28億美元;“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44億美元;遠程防區(qū)外(LRSO)導彈4.74億美元;陸基戰(zhàn)略威懾(GBSD)15億美元。
還有國內專家對媒體表示,隨著美軍相關項目已經進入制造或準備制造的階段,如B-21轟炸機計劃明年首飛,未來十年將是美國核武器密集更新換代的時段。
一位中國軍事專家12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這個預算案針對中俄等軍事大國的味道很濃。太空軍的預算用來針對所謂正在出現的新型威脅,這在美國軍方和媒體表述中,基本指代中國。航空力量方面,減少了三代半戰(zhàn)斗機的采購,退役了一些相對低端、難以勝任高強度作戰(zhàn)的機型,而把重點放到了下一代戰(zhàn)機上,都是針對中俄的措施。而海軍狂購反艦導彈更是擺明了針對中國海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