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和昌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崧廈鎮(zhèn)事業(yè)綜合服務中心,浙江紹興 312300)
雜交粳稻憑借自身擁有的諸多優(yōu)勢,在我國南方等地廣泛種植。目前,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單季雜交粳稻的種植面積比較大,其中多年份的雜交粳稻約4 000 hm2。為提高雜交粳稻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種植人員應掌握相關(guān)的栽培技術(shù)措施?;诖?,探討了雜交粳稻的栽培技術(shù)措施。
粳稻是水稻的一個品種,其特點是日照時間短、耐寒,米質(zhì)有較強的黏性,口感好,蛋白質(zhì)含量相對較高。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是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對雜交粳稻栽培技術(shù)進行研究,對于進一步提高水稻產(chǎn)量及稻米品質(zhì)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1]。
2.1 優(yōu)選良種采用直播方式對雜交粳稻進行栽培的過程中,選種是一個較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要確保所選的雜交粳稻品種具有良好的豐產(chǎn)性,同時還要耐肥抗倒,稻穗要大,粒要多。浙江省上虞區(qū)可以選擇的雜交粳稻品種有甬優(yōu)1540、甬優(yōu)15、甬優(yōu)538、中浙優(yōu)8號、中浙優(yōu)1號、嘉豐優(yōu)2號以及浙粳優(yōu)1578等,這些粳稻品種的質(zhì)量均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的規(guī)定要求。
2.2 精耕細作在栽培雜交粳稻前,應當對大田進行精細耕作,具體要點如下:耕作深度控制在18 cm左右,平整田塊,使大田內(nèi)所有田塊的水平高差保持在5 cm以內(nèi);在雜交粳稻播種之前,應當先將田間周圍的雜草全部清理干凈,然后進行深耕,并將浮面上的雜草撈出;對大田進行分畦,每個畦的寬度控制在3 m左右,之后在四周挖設(shè)深度和寬度均為30 cm左右的溝槽,并在畦面上灌水,以此來使泥漿變得沉實,從而抑制雜草復生。
2.3 科學播種
2.3.1 浸種 浙江省上虞區(qū)的單季雜交粳稻以晚稻為主,因此可將播種的時間定在6月初。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浸種催芽,具體做法如下:種子在浸泡前,先將種子平鋪于室外進行晾曬,時間控制在24 h,然后使用的確靈可濕性粉劑對種子進行浸泡,時間控制在48 h左右,將種子撈出后瀝干,放入溫度為50 ℃左右的水中,進行淘種,撈出后置于避風、向陽的位置,用麻袋進行覆蓋,當90%以上的種子露白后,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當種子上出現(xiàn)根芽后便可進行播種。
2.3.2 播種 在對雜交粳稻進行播種時,必須控制好每667 m2大田的播種量,可采用分畦定量的方法對播種量進行有效控制,并確保邊角都有種子播入。同時,還要保證播種的均勻性,為防止出現(xiàn)出苗不均勻的情況,可在大田邊播種預備苗,并在預備苗生長至3葉以上時,進行補缺[2]。
2.4 肥水管理
2.4.1 除草 播種后3~4 d,可用稻杰(可分散油懸?。┟?67 m2噴施80 mL除防雜草,第2次封草在秧苗3葉1心時,可選用野光丙草胺可濕性劑每667 m2噴施80~100 mL。
2.4.2 施肥 在雜交粳稻的栽培過程中,為促進雜交粳稻生長,需要保證肥量充足,同時要控制好氮磷鉀肥的比例,避免比例失衡影響雜交粳稻的品質(zhì)。可選用秸稈還田或禽畜糞便作為基肥;當雜交粳稻進入分蘗期后,施分蘗肥,該階段以施復合肥為主,控制好施肥量,當雜交粳稻3葉期時,施尿素,5葉期時,則可施碳酸氫銨和氯化鉀,達到6葉以后,可通過施復合肥來促進平衡。當雜交粳稻處于8葉期時,停止施肥;雜交粳稻的主莖余葉為兩葉時,可施復合肥來?;?。
2.4.3 灌溉 雜交粳稻作為一個水稻品種,對水的需求比較大,因此在雜交粳稻栽培中,必須做好灌溉工作。
當雜交粳稻進入分蘗期后,應遵循薄水勤灌的原則對雜交粳稻進行灌溉,灌水深度控制在40 mm,間隔3 d左右,在前一次灌水落干后,再次進行灌水,深度與第一次相同。當秧苗數(shù)超過計劃穗數(shù)的80%后,便可擱田,擱田是水稻高產(chǎn)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要做到“三看”,即看天、看地、看苗,當田間植植株群體數(shù)達到要求時,要及時擱田,控制無效分蘗。時間可按秧苗的長勢進行合理確定,以10 d左右為宜,擱田結(jié)束后,應當灌一次薄水,使水自然落干,通過多次輕擱,使秧苗進入分化期,此時進行復水即可。
當雜交粳稻進入抽穗期后,應遵循淺水勤灌的原則,避免缺水,并在齊穗之前,采用輕擱的方式促進根系生長,當雜交粳稻進入揚花期后,進行一次滿灌。雜交粳稻進入結(jié)實期后,可以適當減少灌水量,每次灌水的間隔時間控制在5 d左右,以薄灌為主,控制在35 mm左右,待水自然落干后,露出大田,再按照之前的方法進行灌水,直至雜交粳稻收割前7 d左右,可以斷水。需要注意的是,應避免過早斷水,否則會影響雜交粳稻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
在對雜交粳稻進行施肥的過程中,應確保田面無積水,并在施肥后,采用小水漫灌的方式進行灌溉,以水促肥,使肥料達到深施的效果。同時,在施藥期間,應進行灌水。此外,如果雜交粳稻在幼苗期時,遇到干旱少雨的天氣,則應采用薄水勤灌的方法進行灌溉。
2.5 病蟲害綜合防治在雜交粳稻的病蟲害防治中,可采用農(nóng)業(yè)防治與藥物防治相結(jié)合的方法,宜采用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shù),以此預防和控制病蟲害大面積發(fā)生[3]。
2.5.1 農(nóng)業(yè)防治措施 對雜交粳稻的病蟲害進行農(nóng)業(yè)防治時,可采用水旱輪作或是種養(yǎng)結(jié)合等模式對有害生物進行抑制,以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率。同時,可在冬季到來時進行曬田,并以灌水的方法消滅越冬的蟲卵,從而也能對病蟲害起到預防效果。
2.5.2 藥物防治措施 浙江省上虞區(qū)單季雜交粳稻常見的病蟲害有以下幾種:稻縱卷葉螟、稻飛虱、二化螟、稻曲病以及紋枯病等。可針對各類病蟲害的特點,采取適宜的藥物進行防治[4]。
(1)紋枯病多發(fā)生在雜交粳稻的分蘗后期和孕穗前期,可采用井岡霉素、穩(wěn)騰(可溶液劑)進行防治,每667 m2分別噴施200、100 mL進行防治,通常噴藥2~3次,便可使紋枯病得到有效控制。(2)稻曲病一般發(fā)生在雜交粳稻破口期間,因此,可在破口前,在葉枕與倒二葉平出時期,用肟菌戊唑醇懸浮劑40 mL/667 m2左右或啶氧丙環(huán)唑懸浮劑60 mL/667 m2左右對水后對雜交粳稻的穗部進行噴施,能有效預防稻曲病。(3)對于稻飛虱,可在低齡若蟲高峰期時,使用烯啶吡蚜酮水份散粒劑5~10 g/667 m2或吡蚜呋蟲胺水份散粒劑20 g/667 m2,對水稻的中下部進行噴施,能有效防控稻飛虱。(4)對于稻縱卷葉螟,可在雜交粳稻分蘗期時,用阿維菌素乳油劑9~12 mL/667 m2或氯蟲苯甲酰胺水份散粒劑6 g/667 m2,對水后進行噴施,以此達到預防效果。(5)可在雜交粳稻破口時,使用阿維氯苯酰乳油劑40~50 mL/667 m2或阿維甲蟲肼乳油劑 50 ~ 60 mL/667 m2對水進行噴施,由此可有效預防二化螟。
在我國南方各地,雜交粳稻的種植非常廣泛,尤其是江浙一帶。栽培雜交粳稻是一項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工作,想要實現(xiàn)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的目標,就必須掌握相關(guān)的栽培技術(shù)措施,并在實際種植中進行合理運用[5]。通過優(yōu)選良種、大田細耕、科學播種、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措施,能夠為雜交粳稻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