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鋼
(福建工程學院 設計學院,福州 350118)
室內設計是對已有的建筑物內部空間,依據其應用屬性、所處環(huán)境與一定標準,采用建筑設計原理實施深加工的增值準備工作,以滿足人們對它的視覺感觀、功能應用需求。作為從建筑工程設計里面的裝飾中演化出來的一種設計,室內設計不但涉及工程技術方面的知識,還要運用到藝術理論知識,科學技術知識,才能合理規(guī)劃設計室內空間,以滿足人們的物質功能需要及審美訴求。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當前人們已從對物質生活條件的追求,轉變成了對精神層面上的追求享受,且人們的審美需求變得更加的多元化、個性化,如在室內設計方面有的喜好復古風、有的喜好田園風、有的喜好歐式風等。室內設計師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唯有不斷提升自我,發(fā)展創(chuàng)新,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形勢需要。科學技術永遠都是社會前進的動力,短短幾十年,我國已經從一窮二白的勞動密集型國家轉變成技術密集型的國家。各個行業(yè)涌現出來大量的先進技術,包括各種新技術、新材料,這也為室內設計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如順應數字化時代發(fā)展而產生的數字技術、數字材料等,為非線性形態(tài)的應用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推進了室內設計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非線性形態(tài)中的“非線性”源自數學領域,是相對“線性”而言,指不成比例、無規(guī)律性,將非線性理念應用到室內設計當中,便有了非線性形態(tài)的概念,即不對稱的、無規(guī)律的、非固有、不成比例的形態(tài)。非線性形態(tài)打破了傳統(tǒng)室內設計中依照一定的比例分布、呈現事物的固有形式,從規(guī)整、呆板、單調、乏味的審美疲勞中跳脫出來,創(chuàng)造出更具生命力、活力、組織性、連續(xù)流動性的審美形態(tài),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空間展示,豐富了室內設計的表現形式及藝術內涵,使室內空間凸顯生機性、動態(tài)性和多元性,滿足人們對室內空間環(huán)境的多元化需要。非線性形態(tài)賦予室內設計更寬廣的思路、更自由的搭配和更多變的形式,當前各類新技術和材料的產生使非線性形態(tài)得以應用到更多的室內設計項目中,設計師可以借由數字設計的輔助,設計并模擬出更多復雜的空間形態(tài),還可利用參數化的數字軟件構建更為精確的設計模型,而數控加工方式的應用也有效提升了室內設計的可操作性,可以說非線性形態(tài)推動了室內設計在設計思維、設計手法、建造等方面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
非線性是一類變量和自變量間不成線性關系,有著曲線、曲面或不確定的屬性,隨著非線性科學的發(fā)展進步,非線性不再單一的指數學名詞,而已在其他不同領域滲透,在空間和時間上應用,是指無規(guī)律的運動與突變。形態(tài),顧名思義就是事物的形狀、表現,能讓人在視覺上觀察到物體特點,還能通過其他感官傳達信息,如思維下所獲取的“情態(tài)”。因此,對于非線性形態(tài),會展現出一種具有動態(tài)性、多元性、生機性等特點。如果將這些特點運用在室內設計中,能夠很好地切合現代室內領域需兼顧各類復雜因素的本質訴求。非線性形態(tài)視域下,設計師可打破固定思想框架的桎梏,根據需要自由地切換于秩序和無序、靜止和運動等相對的設計思維中,使室內設計的效果更為自然、豐富,增強室內空間的動態(tài)化、復雜性和流動性。
室內設計本身需要兼顧到設計對象的使用訴求、視覺審美、結構形式、材料尺寸等諸多綜合性因素,而不論是哪項因素,都存在著一定的不可控性,單向性的設計思維形式往往容易顧此失彼,基于非線性形態(tài)的室內設計思維能將多項復雜的室內建筑因素綜合作用起來,形成復雜化的形態(tài),將每一項設計因素限定為可控參數,充分發(fā)揮各個參數的綜合作用,根據設計的程度不斷調整參數、修正設計空間形態(tài),最終完善設計的結果。室內設計需綜合考慮室內結構、空間形式、材料等要點,因而基于非線性形態(tài)的室內設計思維所限定的設計因素主要分為三大類,即結構因素、形式感因素和材料結構因素。室內空間的原結構往往是固有的,設計思維就是不斷推進原有室內結構,實現固有結構向曲線化轉型的一個過程。在設計實踐中,設計師根據室內空間結構、客戶訴求,結合非線性形態(tài)視角,拓展并創(chuàng)新其設計思維,在計算機中輸入具體的室內結構參數值,使相應的設計結構生成曲線性的形態(tài),進而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地細化調整。形式感方面,基于非線性形態(tài)的室內設計思維打破了基于傳統(tǒng)認知的慣性思維,通過呈現不同的視覺焦點和審美側重點,表現不同的室內空間風格,使室內設計不僅表現出造型的美感,而且實現精神上的升華,從而激發(fā)人們對室內設計意蘊的精神認同。例如,馬奕等在改造湖南省畫院項目中,將原有的樓梯形態(tài)設定為相互交織的6條曲線和3個曲面,曲面和線條一方面圍繞樓梯主體旋轉,另一方面或粗細、或轉折、或停頓,表現不同的變化效果,不僅造型美觀,而且突出了濃厚的藝術氛圍。材料結構方面,借助架空、錯位等形式,凸顯非線性形態(tài)的多重變化,設計時需綜合考慮室內空間各關鍵部位的最大承受力,進而確定空間結構及尺寸的變化范疇,將材料結構因素限定為可控參數,并在電腦中輸入相應參數,輔助完成設計?;诜蔷€性形態(tài)的室內設計思維通過綜合考慮結構、形式感、材料結構三類因素,務求設計理念、室內形態(tài)、現場狀況的有機融合,使設計的效果更為全面,富于變化性和創(chuàng)新性,切合了生動、復雜的現實本身。
以往,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傳統(tǒng)室內設計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設計手法,設計師結合場地實際及自身設計素養(yǎng),構思設計方案,并在CAD施工圖階段融入結構、材料等要素,在這一手法中,設計師的主觀性尤為重要,其設計結果一旦需要變更、修改,則過程尤為復雜。隨著數字技術的出現,在非線性形態(tài)視域下,室內設計中應用了大量的數字技術、數字化建模等,為室內設計手法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現代化數字技術為非線性形態(tài)的表現奠定了基礎,借助這一表現技術,室內設計可將虛擬的構想轉化成為真實可視的效果,不斷豐富空間的形式表達,細化了設計的細節(jié),促進了室內設計的手法創(chuàng)新。
當前,基于非線性表現技術的室內設計則采用自下而上的設計手法,結合多視角多維度的思維形式,綜合考慮各類設計性因素,將其限定為可控參數,根據設計需要不斷調整參數,借助表現技術生成多個設計形態(tài),從中選出最優(yōu)的形態(tài),不斷修正設計,最終完善設計的結果。借助數字化的建模方法,可應用3D模型生成并導出室內設計所需的信息數據,構建起詳盡的數據表,對室內空間定位的每個要點予以編碼,以準確定位空間位置、格局尺寸等細節(jié),如此一來,不僅簡化了CAD施工圖的制作,也提升了數據傳送的精確度,即便需要進行相關參數的調整,也能及時處理,使后續(xù)的施工建造有精確數據的依托,利于施工的順利開展。
在室內設計過程中,以非線性形態(tài)的構建作為參照,將數字技術、數字加工進行有效地對接,能更精準地控制室內建造這一模塊的施工過程,使室內建造完整表現出設計的構想及所需效果。可以說非線性形態(tài)視域下,室內設計的整個過程都需要數字技術的加持,而數字化的持續(xù)推進也為室內設計各環(huán)節(jié)的變革及創(chuàng)新提供有效路徑。
以某茶樓設計為例。茶樓是人們喝茶休息的地方,該茶樓地處城市的繁華地段,在茶樓二層的過道中心有一組小包廂,包廂外墻體則是茶樓的中心景觀,需要有著很強的觀賞性,因而,對墻體的形態(tài)設計就尤為重要。
設計借用了自然樹皮的形式,打造茶樓古樸天然的意境,具體是結合墻體高度,以0.8米為一個層次,設置三層不同的曲線曲率,使各層順著垂直方向實現交錯、重疊的同時,又各自有高度不一的直線附于曲面之上,形成近似于天然樹皮一樣的復雜脈絡。結合上述建造構想及實地測算,應用數字模型導出相應的數據,并根據形態(tài)構建需要,將該墻體的設計分解成為五個不同的單元模塊,形成富于變化的數列組合,細化至每個構件、不同尺寸、曲度、長度、定位點等,將這些數據傳達給材料供應商,由供應商結合材料結構特性及其實際利用情況調整尺寸,根據其單元組合需要設定編號,將其運至現場后,再由建造方根據圖紙編號進行裝配,整個建造模塊過程充分發(fā)揮了數字技術的優(yōu)勢作用,數字化的應用有效避免了信息傳遞的偏差,建造模塊的各方能深入地了解設計師的意圖,實現了對室內建造模塊的精準控制和高效建造,使建造的效果切合設計構想。室內建造是室內設計的成果體現,這一模塊能否與設計模塊緊密配合,決定了項目的最終效果能否準確還原設計的構想。數字技術將設計與建造緊密地貫穿起來,因而在室內建造模塊融入數字技術,不僅帶動了建造形式、材料應用等方面的革新,而且提升了設計與建造的協(xié)調效果。
縱觀現代室內設計的發(fā)展歷程中,不難發(fā)現其設計理念往往圍繞著人們的需求和審美而發(fā)生變化,當前社會呈現出開放、多元的勢態(tài),傳統(tǒng)的單向性思維難以滿足人們對室內空間的多樣化需求,室內設計領域唯有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將各類復雜因素有機地融合起來,促進室內設計行業(yè)的長足發(fā)展。非線性形態(tài)以其富于生機性、動態(tài)性和多元性等優(yōu)勢,賦予室內設計更寬廣的思路、更自由的搭配和更多變的形式,促進了室內設計的思維創(chuàng)新;為表現非線性形態(tài)而衍生出的數字技術、數字化建模等應用,也為室內設計的手法創(chuàng)新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數字技術、數字加工的有效對接,實現了對室內建造、施工過程的精準把控,帶動了建造形式、材料應用等方面的革新,而且提升了設計與建造的協(xié)調效果。非線性視域下,室內設計領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新成果,為室內設計發(fā)展創(chuàng)新提供了有力的實踐支持,同時也進一步拓展了室內設計的創(chuàng)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