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良 周 翔
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是常見疾病,臨床上主要采用保守治療,西藥治療不良反應較為明顯,且治療依從性差,影響治療效果。骨苓通痹丸是一種純中藥制劑,具有活絡(luò)止痛、解毒化瘀功效。本研究觀察骨苓通痹丸聯(lián)合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治療激素性股骨頭壞死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83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41 例與觀察組42 例。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診斷標準 參照《實用骨科學》[1]中關(guān)于激素性股骨頭壞死診斷標準。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1)參照《實用骨科學》[1]分期標準,符合0 期、I 期、II 期及部分III 期但無手術(shù)指征者;(2)有長期服用激素病史;(3)患者髖部受限,病程發(fā)展可涉及屈曲、外展等;(4)患者患髖MRI、X 線檢查示股骨頭壞死改變;(5)獲得患者知情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心腦血管疾病者;(2)精神疾病者;(3)合并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骨髓炎及關(guān)節(jié)腫瘤等;(4)過敏體質(zhì)者;(5)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婦女。
1.4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停用激素。對照組患者給予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沈陽康芝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842)1 次75mg,每天2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服骨苓通痹丸(四川遠大蜀陽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50092)1 次4g,每天3 次。兩組療程均為3 個月。
1.5 觀察指標(1)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2](VAS 評分)和Harris 評分[3]變化,其中VAS 評分0~10 分,評分越高疼痛越明顯。Harris 功能評分量表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和活動度,評分100 分,評分越高說明髖關(guān)節(jié)功能越好;(2)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6mL,分置于兩管中,每管3mL,其中一管分離全血標本,一管分離血漿標本,放置于-20℃下保存待測;(3)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漿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變化,取上述分離血漿標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TNF-α 含量;(4)觀察兩組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變化,包括骨鈣素(OST)、I 型膠原C端肽(CTX)和I 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PINP),取上述血清標本,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測定OST、CTX 和PINP 含量;(5)觀察兩組不良反應。
1.6 療效標準 依據(jù)《實用骨科學》[1]中相關(guān)評價標準。顯效:經(jīng)X 線檢查示股骨頭壞死面積明顯縮小,且Harris 評分增加70%及以上;有效:經(jīng)X 線檢查示股骨頭壞死面積縮小,且Harris 評分增加20%及以上;無效:經(jīng)X 線檢查示股骨頭壞死面積無明顯變化,且Harris 評分增加20%以下??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41 例,男28 例,女13 例;年齡(34.24±5.14)歲;病程(10.83±2.19)個月。觀察組42 例,男26 例,女16例;年齡(35.10±7.28)歲;病程(11.13±2.01)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和Harris 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VAS 評分和Harri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54、0.542,P>0.05);兩組治療后VAS 評分較治療前降低,Harris評分較治療前升高(觀察組:t=24.428、15.449,對照組:t=13.604、9.682,P 均<0.05);觀察組治療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Harris 評分高于對照組(t=9.040、7.01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和Harri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和Harris 評分比較(分,)
注:對照組采用雙氯芬酸鈉治療;觀察組采用雙氯芬酸鈉+骨苓通痹丸治療;VAS 為視覺模擬評分;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全血黏度高切、血漿黏度和全血黏度低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920、0.514、0.345,P>0.05);兩組治療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漿黏度和全血黏度低切水平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t=13.223、13.614、17.284,對照組:t=7.748、6.781、11.047,P<0.05);觀察組治療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漿黏度和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低于對照組(t=8.343、6.465、11.851,P<0.05)。見表2。
表2 兩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mPa·s,)
表2 兩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mPa·s,)
注:對照組采用雙氯芬酸鈉治療;觀察組采用雙氯芬酸鈉+骨苓通痹丸治療;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4 兩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漿TNF-α 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血漿TNF-α 水平(93.24±12.14)ng/L,治療后為(47.38±7.98)ng/L;對照組分別為(91.82±10.92)ng/L 和(68.93±5.62)ng/L;兩組治療前血漿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560,P>0.05);兩組治療后血漿TNF-α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t=20.284,對照組:t=12.049,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漿TNF-α 水平低于對照組(t=14.252,P<0.05)。
2.5 兩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OST、CTX 和PIN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960、0.430、0.640,P >0.05);兩組治療后血清OST 水平較治療前升高,CTX和PINP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t=17.152、22.818、13.844,對照組:t=10.055、10.261、6.153,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OST 水平高于對照組,CTX和PINP 水平低于對照組(t=7.360、12.557、10.291,P<0.05)。見表3。
表3 兩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水平比較()
注:對照組采用雙氯芬酸鈉治療;觀察組采用雙氯芬酸鈉+骨苓通痹丸治療;OST 為骨鈣素;CTX 為Ⅰ型膠原C 端肽;PINP 為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6 兩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顯效26 例,有效13 例,總有效率92.86%(39/42);對照組患者顯效17 例,有效12 例,總有效率70.73%(29/41)。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7 兩組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期間出現(xiàn)肝腎功能異常2 例、胃腸道反應1 例、腹痛1 例,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xiàn)肝腎功能異常5 例、胃腸道反應4 例、腹痛3 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率(9.52%)低于對照組(29.27%)(χ2=5.198,P<0.05)。
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發(fā)病較為隱匿,早期發(fā)現(xiàn)較難,若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且干預,則可能發(fā)展為股骨頭壞死塌陷以及骨性關(guān)節(jié)炎形成,從而導致髖關(guān)節(jié)功能障礙、疼痛,致殘率高[4-6]。
中醫(yī)認為,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屬“骨痹”“骨痿”等范疇,其發(fā)病以正虛為本,邪實為標[7-8],應以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為治療法則。骨苓通痹丸是一種中藥制劑,具有活絡(luò)化瘀、解毒止痛、補益肝腎功效,其組成包括獨活、紅花、桂枝、防己、白正、五加皮、當歸、防風、骨碎補、制草烏、千年健、桃仁、海風藤、赤芍、續(xù)斷、威靈仙、桑寄生等。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是一種異丁芬酸類的衍生物,具有鎮(zhèn)痛、解熱、消炎作用,且具有促進軟骨組織再生、改善骨關(guān)節(jié)血液循環(huán),修復關(guān)節(jié)受損神經(jīng)元及增加骨組織供血供氧量[9]。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骨苓通痹丸與雙氯芬酸鈉腸溶片聯(lián)合療效良好;觀察組治療后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而Harris 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骨苓通痹丸與雙氯芬酸鈉腸溶片聯(lián)合可緩解疼痛及改善髖關(guān)節(jié)功能;觀察組治療后血清OST水平高于對照組而CTX 和PINP 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骨苓通痹丸與雙氯芬酸鈉腸溶片聯(lián)合治療可改善患者骨代謝。
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發(fā)生與血液血動力學密切相關(guān),且血液黏稠度增高是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高危因素之一。激素性股骨頭壞死中存在血液流變學異常,由于大量應用激素,導致血脂等產(chǎn)生紊亂,血漿黏度增強,全血黏度增高,導致血液高黏度。本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漿黏度和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骨苓通痹丸與雙氯芬酸鈉腸溶片聯(lián)合可改善血液流變學。TNF-α 可由脂多糖刺激,單核細胞或者巨噬細胞分泌的一種細胞因子,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參與體內(nèi)炎性反應。在股骨頭壞死中,TNF-α 可導致局部的炎癥、血管內(nèi)凝血,從而造成股骨頭局部發(fā)生炎癥反應和營養(yǎng)不足,進一步導致骨細胞的壞死[10-11]。本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后血漿TNF-α 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骨苓通痹丸聯(lián)合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可降低血漿TNF-α 水平。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之處,納入樣本量相對較少,納入觀察指標相對較少,因此還需在后續(xù)研究中增加樣本量和觀察指標,進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臨床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