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 朱曉玲
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通過對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勤工助學開展情況的調查與分析,了解學生的勞動素質狀況及對勤工助學的評價情況。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勤工助學工作的現(xiàn)狀提出拓寬勞動教育理念融入勤工助學工作路徑的三點建議:一要完善勤工助學管理體制與機制;二要豐富勤工助學崗位內容和形式;三要堅持教育引導及宣傳普及雙管齊下。
圖1 調查對象性別比
圖2 調查對象農村、城鎮(zhèn)比
圖3 調查對象家庭經濟困難認定情況
圖4 大學生參加勤工助學的意義
本次調研從兩個方面開展,一是勤工助學理論方面的文獻研究。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材料,了解當前中國社會對于勤工助學的前沿研究和熱點研究,了解勤工助學發(fā)展的理論動態(tài)和趨勢。二是問卷調查。通過設計問卷,利用大學生熱衷于新媒體的特點,通過微信問卷星小程序向廣大學生隨機發(fā)放問卷。通過問卷調查得到有關高職學生勞動素質狀況及對勤工助學看法和建議的一手資料,進而全面了解和分析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勤工助學開展情況和學生的評價情況。
調查問卷設計的基本框架。調查問卷一共有15道題,包含四部分內容:一是調查對象的背景情況,包括性別、年級、獨生子女、家鄉(xiāng)及家庭經濟情況等5題;二是大學生勤工助學認同程度調查,包括大學生對勤工助學的看法、勤工助學對提升勞動素質的意義、家長對子女參加勤工助學的態(tài)度和影響學生參加勤工助學的因素等5題;三是將高校開設保潔崗作為勞動教育融入勤工助學的探索途徑,考察調查對象對開設勤工助學保潔崗的態(tài)度、參與意向和建議等4題;四是一道開放性題目,征求大學生對于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勤工助學工作路徑的看法和建議。
本次調查問卷利用問卷星采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式向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各年級學生隨機發(fā)放,共回收有效問卷1354份,有效率為100%,為后期的分析收集了真實有效的數(shù)據(jù)。
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在調查問卷中,女生為954人,占總體比例的70.46%(見圖1),符合藝術類高職院校的生源規(guī)律。來自農村的學生人數(shù)遠遠高于來自城鎮(zhèn)的學生人數(shù),為841,占總體比例的62.11%(見圖2),也符合一般高職院校的生源規(guī)律。調查對象非獨生子女人數(shù)為1079人,也遠遠高于獨生子女數(shù),占總體比例的79.69%??傮w樣本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shù)為672,占總體比例的49.6%(見圖3)。
2.調查對象對勤工助學教育意義的認同感強
在調查過程中,文章主要從調查對象對參加勤工助學的看法、家長對子女參加勤工助學的態(tài)度、勤工助學育人效果這三個方面分析該校學生對勤工助學教育意義的認同程度。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顯示(見圖4),調查對象在“你認為大學生參加校內勤工助學能獲得什么?”一題中,有84.93%的學生認為通過勤工助學能獲得勞動報酬,改善生活;83.53%的學生認為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74.89%的學生認為有助于提升人際交往能力;80.5%的學生認為可以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就業(yè)能力;60.71%的學生認為可以豐富業(yè)余生活;80.21%的學生認為有助于自立自強、吃苦耐勞精神的養(yǎng)成。所有選項選擇率均超過60%,反映了大部分學生認為參加勤工助學同時兼顧資助和育人功能,在獲得勞動報酬的同時,對提升自身勞動素養(yǎng)、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就業(yè)能力均有所幫助。
當問及“父母對你參加勤工助學的態(tài)度如何?”時(見圖5),有59.6%學生選擇了“你能參加勤工助學,父母很開心”,也有39.15%的學生選擇了“只要學習好了,其他不管”或“無所謂”,這說明超過一半的家長希望學生在校能夠積極參加勤工助學,但是也表明一部分家長認為勤工助學只是子女在校內的兼職,對校內勤工助學的育人作用的了解并不全面,校內勤工助學的宣傳工作仍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普及。
圖5 家長對子女參加勤工助學的態(tài)度
圖6 勤工助學對提升勞動素質的意義
圖7 勤工助學對學生產生的影響
圖8 學校開設勤工助學保潔崗的必要性
在被問及“你認為校內勤工助學對于提高大學生勞動素質有意義嗎?”時(見圖6),有77.4%的學生認為“非常有意義”或者“有意義”。在問及“你認為參加勤工助學對提升勞動素質的意義?”時,有61.6%學生認為“認識到勞動很辛苦,應該珍惜勞動”,有69.65%的學生認為“有利于個人良好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有61.15%的學生認為“平時更加注重維護校園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只有13.22%的學生認為勤工助學對學生無法產生什么影響(見圖7)。兩項調查結果說明調查對象勞動價值觀比較正確,對于勤工助學帶來的勞動教育意義比較認同。
3.調查對象對開設勤工助學保潔崗的態(tài)度及建議
在問及“你認為學校有設立校內勤工助學保潔崗的必要嗎?”時(見圖8),有50.59%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有33.9%的學生認為“無所謂”,有15.51%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表明支持設立保潔崗的人數(shù)占調查人數(shù)一半。
在問及“學校開設勤工助學保潔崗位,你有意向的崗位有?”時(圖9),意向排名前4位的保潔崗位分別是:教室保潔員44.31%,教職工辦公室保潔員33.09%,學生宿舍公共區(qū)域25.78%,室內走廊及樓道保潔員25.26%。說明調查對象的選擇具有比較明顯的傾向性,選擇意向多集中在學生日常前往最頻繁的室內場所,如教學樓、行政區(qū)域和學生宿舍。
在問及“你對設立勤工助學保潔崗有什么建議?”時(見圖10),有58.94%的學生認為“保潔工具充足且完備,滿足保潔需要且保護學生安全”,有52.66%的學生認為“應提高保潔崗位報酬、提高參與積極性”,有54.14%的學生認為應“規(guī)范勤工助學保潔崗的日常管理,完善評分考核方式”,有47.78%的學生認為“應加大對勤工助學保潔崗位的宣傳”。
圖9 學生對勤工助學保潔崗位的意向
圖10 對開設勤工助學保潔崗的建議
調查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學生對勤工助學資助育人作用認同感強、參與積極性較高、對勤工助學促進勞動素質提高的認可度較高。同時,通過調查分析得知,學生普遍認為參加勤工助學可以有以下改變:在思想上認識到勞動的意義,培養(yǎng)個人良好勞動習慣;學生更加愛校,注重維護自己的校園衛(wèi)生;進一步密切了同學之間的關系;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有所改善。說明校內勤工助學兼顧資助和育人的作用,對提升大學生勞動素質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通過調研也發(fā)現(xiàn)勤工助學存在幾點共性的瓶頸問題:一是崗位工作內容比較簡單,工作形式比較單一,目前學校一般開設行政管理、后勤服務、教學或教輔助理崗位,較少開設與專業(yè)技能相關的崗位;二是學生課余時間繁忙、普遍參加校外兼職的情況較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參加校內勤工助學,作為學校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實踐平臺,勤工助學在區(qū)別于校外兼職及校內學生組織和社團活動的功能定位上仍然需要進一步明確;三是因為勤工助學時間、場地、經費等限制,對于勞動教育理念融入勤工助學的路徑,學校一般采取開設簡單的校園保潔維護等體力工作來實現(xiàn),單一的勞動教育形式降低了學生對參加勤工助學的熱情,同時不利于勞動教育理念的重塑和勞動價值觀的培養(yǎng)。
教育與勞動密不可分,勞動是教育的動力和源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重視勞動教育,歷屆國家領導人對于勞動教育均有重要講話和重要文件,特別是黨的十九大至今,勞動教育的作用被不斷強化。201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將勞動教育納入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并舉的全面培養(yǎng)教育體系,大大強化了勞動教育的地位。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是對勞動教育的最新文件和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勞動教育對新時代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意義。
將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融入高職院校勤工助學的核心價值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符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增強高職大學生勞動意識,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勤工助學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系統(tǒng)學習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積累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經驗,提升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能力,能夠夯實職業(yè)學生的立身之本。
二是踐行資助育人和實踐育人的需要。勤工助學是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工作路徑。作為發(fā)展型資助,學生參加勤工助學,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通過勞動獲得合法報酬,一方面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經濟壓力,在實踐的過程中學會學以致用,可以促進學生擇業(yè)觀、道德觀和社會責任感的發(fā)展,發(fā)揮著資助育人的作用。另一方面,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接受鍛煉,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珍惜勞動成果,培養(yǎng)勤儉、奮斗、創(chuàng)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彰顯實踐育人的成效。
三是符合推進勞動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需要。目前在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工作中,還存在勞動育人價值被忽視、勞動教育被淡化、勞動理念普及度不高等問題。勞動教育主要以開設勞動課作為實現(xiàn)路徑。但是該課程內容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踐要素不足、形式單一,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真正要實現(xiàn)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融入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需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育兩方面的改革創(chuàng)新。通過優(yōu)化理論教學內容、拓寬實踐教育路徑、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形式,才能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行合一。而推進這樣的改革創(chuàng)新正是推進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融入高職院校勤工助學的工作使命。
勤工助學作為高職院校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平臺,其教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工作業(yè)務涉及學校的宣傳、學工、財務、后勤、團委、二級學院等多個部門。加強和完善勤工助學體制與機制的頂層設計,即在《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指導下,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勤工助學管理制度,積極探索構建“學校——用人部門——二級學院”三級管理體系,明確各級部門之間的工作職責,優(yōu)化勤工助學各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流程。其次,學校應完善勤工助學考勤評分考核方式,避免少數(shù)學生出現(xiàn)出工不出力的現(xiàn)象;要充分考慮不同年級學生學習實習等具體情況,合理安排上崗時間;對于后勤清潔維護等崗位,學校還應配齊勞動防護工具,加強崗前安全教育,減少學生參加勤工助學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通過調查分析了解到,學生對勤工助學認可度高、參與熱情高,希望進一步拓寬勤工助學渠道、增設與專業(yè)相關的勤工助學崗位。這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關于“高等學校要注重圍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結合學科和專業(yè)積極開展實習實訓、專業(yè)服務、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等,重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應用,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增強誠實勞動意識”中的指導精神一致。高職院校應充分發(fā)揮勤工助學的智力優(yōu)勢和育人平臺優(yōu)勢,將勤工助學與校內學科專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習實訓相結合,加強與社區(qū)、行業(yè)、企業(yè)的溝通與聯(lián)系,積極拓展校外勤工助學渠道,豐富崗位內容和形式,促進勞動教育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化。
勞動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勞動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學校應堅持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生參與勤工助學的全過程中去:一方面堅持教育引導,將勤工助學納入新生入學教育、勞動主題教育、資助教育月或學校素質學分體系中,積極開展勤工助學崗前培訓,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參加勤工助學培養(yǎng)自立自強意識,通過勞動實踐實現(xiàn)自身價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要加強勤工助學的宣傳和普及,合理利用線上線下宣傳平臺,如宣傳欄、校園廣播站、校園內滾動屏幕、門戶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大力宣傳勤工助學活動的開展情況,營造“勞動最美麗、勞動最美麗”的濃厚校園氛圍,讓勤工助學成為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勞動教育形式,增強勞動教育的感染力和滲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