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等學校舉辦少數民族預科班是黨和國家加快培養(yǎng)少數民族地區(qū)人才的特殊政策措施,是高等學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教育部印發(fā)的教民[2005]5號《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管理辦法(試行)》指出:預科班學生是針對當年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適當降分、擇優(yōu)錄取的少數民族學生。少數民族預科班是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采取特殊措施,著重提高文化基礎知識,使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得到進一步提升與發(fā)展,為在高等院校本、??瓢l(fā)展,專業(yè)學習前打下良好學習基礎,所開設的一種教學班制度。是國家加快培養(yǎng)少數民族人才而采取的一種特殊辦學形式。它的層次既不屬于高中,也不屬于大學,是介于二者之間一種特殊的辦學層次。
關鍵詞:少數民族預科班;日常管理;第二課堂
江蘇師范大學2018-2019第一學年首次招收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教育科學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對預科班學生進行整建制管理。他們是少數民族學生工作的重點。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的加盟,帶來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豐富了學生活動內容和形式的同時,也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學校、學院領導非常重視,為此配備了少數民族專職輔導員。
一、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基本情況
(一)預科班學生生源情況
教育科學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來自五個地方(云南省、貴州省、內蒙古自治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十四個民族(維吾爾族13人、柯爾克孜族1人、壯族7人、蒙古族10人、彝族8人、苗族3人、侗族2人、仡佬族2人、瑤族2人、傈僳族1人、白族1人、布依族1人、回族1人、穿青人1人)共53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37人。
(二)專業(yè)方向
根據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高考時的文理分科情況,少數民族預科班分為文科和理科兩個專業(yè)方向。文科生有19人,理科生有34人。除了中國通史(文科)、物理(理科)外,其余課程統(tǒng)一教學。
(三)我校少數民族預科班入學成績情況
2018-2019第一學年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的入學成績如下表所示:
多數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來自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qū)、農村,經濟發(fā)展較落后。特定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造就了他們特有的品質,具有較強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習較刻苦,但基礎參差不齊,尤其是來自新疆南疆地區(qū)的學生,學習基礎更為薄弱。預科班是以班為單位來編置的,但同一個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民族地區(qū)、學生間的知識技能、發(fā)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四)學習基礎參差不齊
預科班學生的外語是其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一個53名學生的班級中只有少數基礎是好的,小部分處于中等水平,半數學生處于偏低水平,還有少數是基礎特別差的。其他民族學生語文和英語的基礎較好于新疆籍學生。且新疆籍學生普通話水平參差不齊。
(五)課程設置不同
除新疆籍少數民族外的學生,進入預科學習前和漢族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一致,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教材,但在知識技能上相對于內地大學生還有缺欠。新疆籍學生的雙語學習只包括本民族語言和漢語。英語不作為主要課程,沒有系統(tǒng)學習,英語基礎差,新疆籍學生的語文課是本民族語言教學,漢語課程教材包括:漢語精讀、漢語聽說、漢語閱讀等,沒有接觸過語文課中文言文的學習。
(六)語言障礙
除新疆籍少數民族外的學生,普通話沒有問題,能理解教師講課內容。但少數新疆籍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不高,理解能力較差,上課不易聽懂,和老師的溝通交流少。
二、日常管理
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的日常管理應遵循校紀校規(guī)的嚴格要求,遵守《學生手冊》里的規(guī)章制度。生活上要體現領導、老師、輔導員的關心、愛心、細心、耐心。少數民族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對新的環(huán)境沒有歸屬感,充滿陌生感,競爭能力不強,不適應從緊張的高三學習生活進入預科學習。這些使預科班學生在心理上感到困惑和迷茫,容易受到不正確思想理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響,其思想的復雜性和可變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要加強預科班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強民族團結教育,使各民族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tǒng)。
(一)日常管理基本策略:
(1)用嚴管理學生行為
管理少數民族預科班,要加強預科班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及時關注時事政治,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無特殊情況下,每天晚自習看一節(jié)課時間的央視新聞或者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節(jié)目。鼓勵學生勤奮學習,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利用自習課和圖書館資料自覺學習,開闊視野,為進入大學生活做準備。預科班學生每個月最少看一本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管理班集體,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應當嚴格遵守國家法律和校紀校規(guī)。違反校紀校規(guī)的學生,視其違紀情形按照《學生手冊》和學校有關規(guī)定給予相應處理。培養(yǎng)有力的班干部,班干部各司其職,發(fā)揮學生骨干的主動性和增強學生的執(zhí)行力。班主任與班干部商討出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制度,然后全班同學民主討論通過并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班主任不斷滲透素質教育,鼓勵指導班團干部大膽獨立地開展各項工作。管理紀律,要求預科班同學不得無故曠課、請假、遲到。提前十分鐘必須到班,班長給班主任匯報情況。嚴把請銷假制度,必須當面請假,請假理由要詳實,離校請假必須有本人簽名的紙質申請,建立家校聯系,請假信息及時告知家長,在校老師督促學生,出校家長督促學生,做到家?;ネㄓ袩o。管理宿風,嚴格執(zhí)行拍照打卡查勤和班主任突擊檢查方式相結合。班主任可以通過照片及時了解學生到寢情況和宿舍衛(wèi)生情況,在拍照打卡時,每天晚上規(guī)定不同的合作動作,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團結凝聚力和愉悅性。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盡管在文化上有差異,但每個學生都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一部分學生入學成績接近當時高考的一本線。老師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形成自覺地學習意識。學生課上認真聽講,課下新疆籍學生的英語從音標學起。語文文言文百度譯義,對照學習。開學前新老生經驗交流,推薦了較好的學習軟件輔助學習。其他民族學生查漏補缺,利用自習課和圖書館資料自覺學習,并且學院聘用英語社團里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給他們進行學業(yè)幫扶。學生合理分流,我校預科班學生共53人,在班級中形成以八人為一組共七組的互幫小組。分組的原則是:有文有理,學習基礎好帶學習基礎弱的學生,每組有兩個新疆籍學生。在宿舍里,以宿舍為單位互相幫助學習,提倡以普通話進行日常交流,提高普通話水平等。
(2)用愛關心學生心靈
用細心體貼學生,用愛心溫暖學生,用耐心教育學生。使遠離家鄉(xiāng)的少數民族學生感受到學校的關愛,學院的人文情懷。班主任、輔導員經常到班和宿舍詢問學生有什么不適應和需要,遇到問題和困難第一時間出現在他們身邊。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第一次遠離家鄉(xiāng)求學,第一學期盡可能期陪伴他們,讓他們在陪伴下適應和習慣大學生活。依托學校少數民族學生“流光溢彩”工程,為預科班學生配“曙光導師”、“韶光益友”、“星光伙伴”,對他們生活、學習等方面進行幫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班主任和輔導員經常到班和下宿舍以及通過學生的匯報了解學生心理變化,找學生談心,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心理分析,指導學生,鼓勵和激勵學生,特別是對于特殊群體,注入更大的耐心及時輔導,幫助解決問題。資助工作,我校預科班學生預科一年期間,暫無“獎、助、勤、學、補、減”。班主任和輔導員應熟悉學生檔案和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多關注貧困生和單親子女,勤工助學崗位分配上對少數民族學生予以傾斜外也有一些特殊的幫扶行動。
三、第二課堂活動
充分利用學校線上和線下的學習資源,豐富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的教學內容,汲取課堂外的知識養(yǎng)分。而且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各具特點,多才多藝,利用民族文化多元性特點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1)學校不定期的開展學術講座或者活動,在不占用預科班學生上課的時間內允許并鼓勵他們參加(如:“敬文一席”、“潤德講堂”,校社團、院社團組織的各項活動)。
(2)學院在預科班自習課時開展教育講座,及時了解學生動態(tài),為學生解惑。(學院邀請校教務處和教育學院的領導、老師對預科學生開展學業(yè)指導講座、安全健康講座等)
(3)勞逸結合,根據少數民族多元文化的特點,班級內開展活動,舉辦一些小游戲,展現民族特色,增強團結凝聚力。開學至今舉辦的活動有:中秋小聯歡、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調研路——賈汪行、參觀墨上集、少數民族學生元旦大聯歡等。舉辦的游戲有:你比我猜,誰是臥底,書法教學等。中秋小聯歡使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秋意味著團圓,預科班學生遠離家鄉(xiāng),想念親人,借機教育學生學會感恩父母。校學工處協調,學院組織重走習總書記調研之路的紅色教育,使學生們了解了馬莊村歷史和艱苦奮斗的歷史人物以及“馬莊精神”。參觀墨上集,讓來自不同地方的少數民族學生品味了徐州的城市內涵,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通過活動和游戲加深了學生彼此的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的默契,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4)提升素質。開展素質拓展活動,在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yǎng)、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文體藝術與身心發(fā)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訓練等方面完善智能結構,提高預科班學生的綜合素質,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四、結語
認真做好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yǎng)工作,對促進民族地區(qū)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增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tǒng)一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它的特殊性,我們必須要充分地、靈活地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講政治、講原則、講感情、講方法,引導少數民族預科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05(Z2):75.
[2] 趙麗麗.教學管理策略在少數民族預科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企業(yè)家,2020,14.
[3] 張伯成.對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教育發(fā)展“新時代”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34:4-7.
[4] 金力飛.內地新疆高中班預科與高中數學有效銜接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5,02:18-22.
[5] 周騰蛟.教學和管理并重是民族預科教育的有效途徑[J].文化建設,2007,3:53-54.
[6] 薩如拉,蔡天宜,岳永杰.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班教學模式與學風建設研究[J].高教學刊,2019,4:84-87.
作者簡介:常蒙(1992- ),女,安徽阜陽人,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