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文武,王金樂
(1.貴州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產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25; 2.貴州省特種水產工程技術中心,貴州 貴陽 550025)
養(yǎng)魚先養(yǎng)水,良好的水質是水產動物生長和保持健康的前提。在池塘集約化養(yǎng)殖條件下,養(yǎng)殖動物呼吸耗氧、殘餌、排泄物和代謝產物的影響,常造成水體出現(xiàn)缺氧及氨氮等有害物質含量升高,從而影響?zhàn)B殖動物的生長和健康,甚至死亡[1-2]。增氧機對水質的調節(jié)有重要作用,已廣泛應用于水產養(yǎng)殖中,其能夠有效地增加池塘水體的溶解氧,保證水產動物有充足的氧氣,調節(jié)水體中各物質的平衡,從而達到健康養(yǎng)殖、減少疾病的發(fā)生、降低餌料系數(shù)和提高養(yǎng)殖經濟效益的目的[3-7]。
浮游植物作為水生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主要的初級生產者,其組成和群落結構的變化直接影響到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對維持水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起至關重要的作用[8-10]。浮游植物的種類、豐度和生物量與水體的營養(yǎng)程度和魚的產量潛力提升有密切聯(lián)系[11-12]。保持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物質組成和群落結構合理,使有益藻類占比增大,對促進漁業(yè)養(yǎng)殖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已有一些增氧機對養(yǎng)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結構影響的研究報道,但在山區(qū)養(yǎng)殖上的研究較少,鑒于此,對加裝增氧機池塘的水質及浮游植物群落結構進行研究,以期為提高山區(qū)池塘初級生產力和單位面積的養(yǎng)殖效益提供理論支撐。
試驗1號池塘面積為800 m2(長50 m,寬16 m,平均水深1.5 m),主養(yǎng)鯉魚,套養(yǎng)草魚、鰱魚,養(yǎng)殖密度為1 000 kg/667m2,魚類規(guī)格為8~12 cm。池塘配備2臺葉輪式增氧機(綠一,YL-0.75),運行時間為每天的上午7:00~9:00和下午15:00~17:00。
2號池塘(CK)面積為1 200 m2,為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池塘,未配置增氧機,養(yǎng)殖魚類品種、密度和規(guī)格與試驗池塘相同。
水體理化指標測定采取現(xiàn)場測定和實驗室測定相結合,現(xiàn)場用水質分析儀(HachiHQ30d)測定水溫(WT)、電導率(EC)、溶解氧含量(DO)和pH,根據國標方法采集水樣,并于實驗室按照《水和廢水水質監(jiān)測方法》測定水體總磷(TP)、總氮(TN)、氨氮(NH4+-N)、硝酸鹽氮(NO3--N)、亞硝酸鹽氮(NO2--N)、磷酸鹽(PO43--P)、高錳酸鹽指數(shù)(CODMn)和生化需氧量(BOD5)。
定性樣本用25號浮游生物網在水中按“∞”字形進行采集,將網底管內的水樣收集于100 mL標本瓶中,用4%的福爾馬林現(xiàn)場固定,送回實驗室鏡檢觀察。定量樣本用采水器采集水面下0.5 m處水樣1 L裝入采樣瓶,加入15 mL魯哥試液進行固定,靜置48 h后吸去上清液,移入50 mL標本瓶,定容至50 mL進行鏡檢。
定性和定量樣本使用顯微鏡(Nikon50i)進行鏡檢,將樣本充分搖勻,吸取0.1 mL于浮游植物計數(shù)框內,根據相關文獻[13-15]進行物種鑒定和密度計算。
運用PRIMER5計算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H’)和Margalef豐富度指數(shù)(J’),2口池塘數(shù)據差異和Pearson相關性分析運用spss19.0進行,采用Excel 2007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物種優(yōu)勢度指數(shù)(Y)計算按照參考文獻[8]進行。
從表1看出,水質指標中,WT、DO、TN、TP、NH4+-N、NO3--N、CODMn、BOD5和PO43--P 1號池塘極顯著低于2號池塘;pH和NO2--N 2個池塘差異不顯著;DO 1號池塘顯著高于2號池塘,EC 1號池塘極顯著高于2號池塘。
表1 試驗池塘水體的理化指標
從圖1看出,2個池塘中共檢出浮游植物7門43屬94種,其中,硅藻門(Bacillariophyta)30種,占31.91%;綠藻門(Chlorophyta)32種,占34.04%;藍藻門(Cyanophyta)19種,占20.21%;裸藻門(Euglenophyta)6種,占6.38%;隱藻門(Cryptophyta)2種,占2.13%;甲藻門(Pyrrophyta)4種,占4.26%;黃藻門(Xanthophyta)1種,占1.06%。1號池塘檢出浮游植物7門41屬90種,其中,硅藻門29種(32.22%),綠藻門31種(34.44%),藍藻門17種(18.89%),裸藻門6種(6.67%),隱藻門2種(2.22%),甲藻門4種(4.44%),黃藻門1種(1.11%)。2號池塘檢出浮游植物6門33屬77種,其中,硅藻門24種(31.17%),綠藻門26種(33.77%),藍藻門17種(22.08%),裸藻門和甲藻門均4種,各占5.19%,隱藻門2種(2.60%)。
浮游植物優(yōu)勢種共12種(表2),包括硅藻門2種,綠藻門1種,藍藻門9種。其中,變異直鏈藻(Melosiravarians)、席藻屬(Phormidiumsp.)、普通念珠藻(Microcystisincerta)和微囊藻屬(Microcystissp.)為2個池塘的共有種;集星藻(Actinastrumsp.)、銀灰平裂藻(Merismopediaglauca)、顫藻屬(Oscillatoriasp.)、為首螺旋藻(Spirulinaprinceps)為1號池塘的獨有種,顆粒直鏈藻(Melosiragranulata)、卷曲魚腥藻(Anabaenacircinalis)、中華尖頭藻(Merismopediasinica)、色球藻屬(Chroococcussp.)為2號池塘的獨有種。1號池塘中,優(yōu)勢度最高的是席藻屬,其次是微囊藻屬,最低的是集星藻,次低是銀灰平裂藻。2號池塘中,優(yōu)勢度最高的是微囊藻屬,其次是席藻屬,最低的是色球藻屬,次低的是普通念珠藻。
表2 試驗池塘浮游植物優(yōu)勢種及優(yōu)勢度
從表3看出,浮游植物密度2號池塘高于1號池塘,差異顯著,2號池塘的藍藻門和硅藻門物種密度較高;1號池塘浮游植物密度組成以藍藻門物種為主,其次是隱藻門和綠藻門;2號池塘浮游植物密度組成以藍藻門為主,其次是硅藻門和綠藻門。生物量2口池塘相差不大。H’和J’均是1號池塘高于2號池塘,差異顯著。
表3 試驗池塘浮游植物的群落結構差異
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1號池塘浮游植物密度與水溫呈顯著負相關(r=-0.937,P=0.019),與其他環(huán)境因子無顯著相關性;浮游植物生物量與所測環(huán)境因子間無顯著相關性。2號池塘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與所測環(huán)境因子均無顯著相關性。
2口池塘水質除pH和NO2—-N 2個監(jiān)測指標外,其余監(jiān)測指標均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加裝增氧機的池塘(1號)水體營養(yǎng)物質的濃度顯著低于未加裝的池塘(2號),說明池塘加裝增氧機在有效提高水體DO含量的同時,能有效改善水質[16-17]。加裝增氧機水體中氧氣充足,魚類攝食效率高,生長快,能有效降低水體中殘餌的量,從而能夠降低水體中NH4+-N和NO3--N的濃度。當氧氣充足時可促使水體中氨氮進行硝化作用產生硝酸鹽,而氧氣不足時,硝化作用產生硝酸鹽可進行反硝化作用產生氨氣離開水體,亞硝酸鹽是硝化作用及其過程中產生的不穩(wěn)定的中間產物[18],兩口池塘中DO含量平均值分別為6.92 mg/L和5.55 mg/L,該DO濃度對改變水體中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強弱尚未明確,這或許是造成2口池塘NO2--N的濃度差異不顯著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根據《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分析,所測水質全部為地表Ⅱ類或Ⅲ類水質,通過加裝增氧機,可使CODMn、BOD5、DO和TP從地表Ⅲ類水質達到Ⅱ類水質。因此,通過控制養(yǎng)殖密度,并加裝增氧機等增氧或凈水設施,能有效提高池塘水質指標,減少環(huán)境污染。
2口池塘浮游植物物種組成均以綠藻門和硅藻門種類為主,與張家衛(wèi)等[19]的研究結果相似,共檢出浮游植物94(屬)種,高于張芹等[20-21]的研究結果,低于鄧金釵等[22]的研究結果。兩口池塘浮游植物優(yōu)勢種均是藍藻門種類,浮游植物密度組成均以藍藻門為主,表明加裝增氧機,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池塘浮游植物的種群結構,只能通過增氧機調節(jié)池塘水質,從而調節(jié)有益藻和無益藻的藻相變化,達到穩(wěn)定藻類多樣性,改善水質的效果。
浮游植物種類和數(shù)量受多種水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有研究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與水體中N、P的含量呈正相關[23],這與研究中2號池塘浮游植物密度顯著高于1號池塘的結果一致。2號池塘水質較1號池塘富營養(yǎng)化,池塘中浮游植物組成以綠藻門種類為主,密度組成以藍藻門種類為主,綠藻和藍藻種群對水體中營養(yǎng)鹽競爭加劇,其他類群的浮游植物生長繁殖受限,降低了水體中浮游植物物種的豐富度。增氧機的使用,加劇了水體的攪動,降低了水體中N、P的含量,能有效抑制藍藻等大型絲狀藻類的生長,硅藻等小型藻類則能正常生長繁殖,物種豐富度增加,從而表現(xiàn)出1號池塘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和Margalef豐富度指數(shù)顯著高于2號池塘。
張芹等[20]分析了加裝3種不同增氧機的3口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結果顯示不同增氧機對池塘水質均起到較好的調節(jié)作用,可移動式太陽能增氧機和水犁式增氧機池塘中硅藻和綠藻含量更高,效果優(yōu)于普通葉輪式增氧機。本研究未加裝增氧機的2號池塘水溫、TN和TP均高于1號池塘,通過浮游植物群落表現(xiàn)的是密度增加,多樣性指數(shù)降低,藍藻門種類比例增加。因此在高溫季節(jié),要高度關注池塘水質變化,可通過換水或加裝增氧設備等措施改善水質,防止藍藻水華爆發(fā)。
大量研究表明,放養(yǎng)魚類的濾食作用是影響浮游植物群落結構最主要的因素之一[24-25]。本研究結果表明,2口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結構與水質指標相關性較低,可能與池塘套養(yǎng)了草魚和鰱魚有關,草魚對大型水生植物影響較大,鰱魚對浮游植物濾食作用較大。楊建雷[26]的研究顯示,鰱魚的濾食作用可以導致浮游動植物的粒級趨于小型化,并且對藍藻水華有一定的抑制能力,鯉魚對池塘底泥的擾動,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控制水華的效果。在淡水池塘混養(yǎng)模式中,科學配比池塘中鯉魚、草魚和鰱魚的數(shù)量,對調節(jié)浮游植物藻相變化,控制藍藻水華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