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際凡
向大師致敬
看畫,通常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直截了當?shù)貜漠嬛袑ふ覄?chuàng)作軌跡,及由此產(chǎn)生的感染力。
其次,相對復雜些。無論是中國畫,還是油畫,都存在這樣和那樣的門檻。 并非一定要講出啥道理、高深莫測的說明,但作品的確存在似是而非的論點,就看個人理解上的準則。因此,比較而言,這樣的品畫需要提前做功課,而且要有足夠的耐心,慢慢去享受。
我的作品《此山望那山》,從藝術角度看待藝術,可視與不可視,始終交替并存,這是一個大的格局。畢竟,人的儲存空間有限,而且好多東西也是隨機性的。比如人在心情好的情況下,去看一幅畫作,與不良狀態(tài)下進行比較,感受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是肯定的。討論形而上與形而下,道理就在于此。
希望攀上“高大上”之說,乃人之常情。關鍵是要根植于廣泛的社會基礎之上,否則就成為一句空話??陀^上兩種形式都在,千萬不要自詡“此山比那山高”。相反,去挖掘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這才是當務之急。
作品《山與山相連》,就好比有人闖紅燈還撞了人,與論肯定一邊倒。有些事就不是那么直白,要看個人所持立場,觀點不同講法肯定相悖,毫無疑問。還有甚者,將國際事務說三道四。別人家的事,連別人都說不好,更別提我們了,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此時無聲勝有聲”,就好比中國畫中的留白,非常重要,視而不視全由人。當潮水退去時,才能看清是誰沒穿褲子。
如果,我們單從色彩學角度去看待西畫,它遠勝于中國畫,尤其是在客觀表達上的能力,這是事實。同時,它的科學性,還有色彩的完整性,以及隨機賦色,即主觀能動性方面,一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畫家個人而言,因受外部條件影響,一系列的創(chuàng)作活動,個性化越加顯得一發(fā)不可收。這也導致了每個人的畫風各有千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色彩語言,除了感觀之外,還有就是人的潛意識記憶。
不可否認的是,僅憑目前有限的認知,即便熟讀西方繪畫史,各時期、各流派,及所謂風格的解析,也只限于做些表面文章,很難深入,也不可能深入。這點必須加以明確指出,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因此,主觀臆斷常常是決定性的。其中,有賴于個人的習慣、愛好,包括自身的一些隱處??傊?,對待前人的遺產(chǎn),繼承與發(fā)展兩者并列。
歡樂世界
山與山相連
色魔
作品《色魔》是我對印象派情有獨鐘之后而創(chuàng)作的,這也是一種緣分吧。無論看早期的塞尚、高更,還有梵高,其畫風各具個性,還有像莫奈、德朗等人的作品,都一樣為之震撼。從形式上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共通點,即便年代久遠,但它仍在不斷蒸發(fā),并貫穿自身繪畫之路。《色魔》便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我的體會是,強烈的色調(diào)對比,效果就是不一般。你們覺得呢?
我對于音樂的敏感,首先就是聽力好,什么樣的旋律都聽過不忘,這是必需的。還有超強的記憶力,指揮家陳燮陽曾說起:“年輕時候記性尤其好,聽過的曲子記得牢,以至于在校由鋼琴轉為指揮。后來的藝術生涯中,很多曲子是靠背譜演下來的。”音樂如此,那么繪畫呢?對于色彩的興奮點超越常人,這也是必需的。綜上所述,音樂與繪畫兩者之間互通性強,而且具有相同的吸收能力,即采集肉眼或聽覺上的,那些非普遍性的東西。人們冠以“大師”不無道理。那么,究竟何為非常規(guī)呢?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關鍵還是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因為只有這樣,所謂靈感的溫床才能形成,別無選擇。繪畫不同于音樂,它是靠顏色、造型吸引人眼球。因此,將一種模式轉換為另外一種,也就是個人“畫風”,這恰恰是畫家們苦思冥想的一件事。
作品《向大師致敬》從側面邁入另外一個空間,似乎有前人的影響。唯有不同的是在探索印象派大家莫奈的《睡蓮》之下,有感而發(fā)。從畫面的感染力說,確嘗試走出自己的路,但它能否成立,那就不是我自己能夠說了算的,同時需要時間!
看有的畫,使人覺得比較壓抑。雖然不是故意所為,但實際便是如此。每個人對事物的反應,顯然有所不一。就好比一些人同去觀海,有的人對大海卷起的巨浪倍感興奮,而且受此鼓舞;有的人則憂心忡忡,不知所措;還有的甚至將它比作兇猛的野獸,并加以抵制;等等。上述表現(xiàn),實質(zhì)都是一種心里暗示,僅此而已。
畫圖人的想法,同樣是畫外之意另有隱情。此話怎講?通常情況下,在每幅作品創(chuàng)作時,都下意識地將自身習慣性的東西,通過畫面?zhèn)鬟f出明確的符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個人“畫風”吧,只是有些尚不明確而已。如此解釋,也許可以使人更加接近畫家內(nèi)在的情感,以及創(chuàng)作時的行為軌跡。最終呈現(xiàn)的,其實是刻意想象的畫面,從頭到尾都在“杜撰”,卻又是真實的。這與人類生存的狀況如出一轍。日常中許多事情,往往都是人為的,而處理得體卻有事半功倍之作用。
作品《歡樂世界》顯示大自然的千變?nèi)f化,從中激發(fā)出的無窮力量,通過畫筆傳遞出的藝術之音,從另一個側面展現(xiàn)自然之美。仔細去看,就覺得順理成章了。一次一次踐行,夯實自身基礎,并從一個高度邁向又一高度。
任何藝術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油畫的最大特點,就是塑造對象的能力要比其他繪畫形式強多了,而且隨機性也大。它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圖,繪成各種色調(diào)并將其修飾的惟妙惟肖。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簡單的一件事,有時也會出現(xiàn)多種走向。假使一股腦地行事并忽視其他的,勢必有意無意影響至周圍的人,得不償失。相反,變通一下。即便與自己觀點有所差距,但過后說不準還將被采納。理論上而言,繪畫是既有體力上的,又有腦力方面的,絕非隨意涂上幾筆了事。相反,意在筆先,就是畫之前,腦子不停地在盤算,想必畫圖人深有體會吧。出于某種原因,作畫有設定想法,否則,只能解釋成“大象作圖”,畫到哪兒是哪兒。即便畫一幅風景,也有靈魂。它能夠讓人過目難忘,不然,看了等于白看。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