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應有方法。不能盲目抓瞎,也不能墨守成規(guī)。掌握適合自己的、積極的學習方法,會讓你在學習中游刃有余?;畹嚼?,學到老,在終身學習的理念日益被提倡的今天,我們更應培養(yǎng)科學、有效的學習能力。
名人堂
錢鍾書的學習方法
錢鍾書,1910年生于無錫,曾任文學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是我國現(xiàn)當代著名的學問家、翻譯家、小說散文家。他的長篇小說《圍城》、長篇學術(shù)巨著《管錐編》等都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成就和造詣是多方面的。他的學問淵博,在當代中國可謂出類拔萃。就其治學之道,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博聞強志,深思慎取。
錢鍾書從啟學之時,就博覽群書。讀中學時,就讀了《天演論》等英文原版著作,還啃下了《古文辭類纂》《駢體文鈔》《十八家詩鈔》等,至于他喜愛的小說雜志更是愛不釋手,披閱不倦??既肭迦A后,他的第一個志愿是“橫掃清華圖書館”。他終日泡在圖書館內(nèi),博覽中西新舊書籍。如果是自己的書就用又黑又粗的鉛筆劃下佳句,又在書旁加上他的評語。他閱讀面之廣,連許多教授也嘆為觀止。
錢鍾書的博覽,不僅在清華聞名,而且蜚聲海外。1935年夏,錢鍾書到英國牛津大學攻讀。這里擁有世界著名的專家、學者,尤其是該校擁有世界第一流的圖書館——牛津博德利圖書館,它不僅有規(guī)模龐大的中心圖書館,而且在其周圍建有幾十個專題圖書館。錢鍾書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盡情閱讀文學、哲學、史學、心理學等各方面的書籍,他還閱讀了大量的西方現(xiàn)代小說。由于錢鍾書的知識面極寬,“牛津大學東方哲學、宗教、藝術(shù)叢書”曾聘他為特約編輯。
錢鍾書的博學,歸功于他的博覽。他閱讀書籍所寫的札記,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毫不夸張地說,他寫學術(shù)巨著《管錐編》時,所用的資料足有幾麻袋。
錢鍾書做學問的深思慎取首先表現(xiàn)在對待前人的態(tài)度上。他的《管錐編》以札記形式,糾正了前人的不少謬誤之處,同時也充滿了許多自創(chuàng)的新見。錢鍾書以文學的眼光發(fā)現(xiàn)不少被文學家忽視遺忘的“文心”,豐富了我國的文藝理論。其次,錢鍾書對當代權(quán)威敢論長短。
錢鍾書的深思慎取,又是與自己的獨創(chuàng)之見相聯(lián)系的。他常常以新的觀點、新的方法、新的資料去豐富中國文學研究的寶庫。他以心理學來闡釋古典詩文、小說中的心理狀態(tài)。
錢鍾書主張先博后約,由博返約。即先廣泛涉獵,博覽群書,然后再在此基礎提煉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這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僅使他成為一代學術(shù)泰斗,也為后世學者指出了正確的成功之路。
素材解讀
做學問,要捧著真心,記著本心。做學問不是為了出名,不是為了成功,而是為了汲取知識,讓自己的大腦得以更充分的利用,讓自己的思維得以更厚重的積累。錢鍾書做學問,先博學,后深思,繼而根據(jù)需要慎重取之,這樣的方法讓學問先厚又薄,充分為己所用。
適用話題
做學問 讀書的方法 做學問的意義
錢穆:我的讀書方法論
我在一鄉(xiāng)村小學中教書,而且自以為已讀了不少書。有一天,那是四月初夏之傍晚,獨自拿著一本東漢書,在北廊閑誦,忽然想起曾文正公的家書家訓來,那是十年來時時指導我讀書和做人的一部書。我想,曾文正教人要有恒,他教人讀書須從頭到尾讀,不要隨意翻閱,也不要半途中止。我自問,除卻讀小說,從沒有一部書從頭通體讀的。我一時自慚,想依照曾文正訓誡,痛改我舊習。我那時便立下決心,即從手里那一本東漢書起,直往下看到完,再補看上幾冊。全部東漢書看完了,再看別一部。以后幾十冊幾百卷的大書,我總耐著心,一字字,一卷卷,從頭看。此后我稍能讀書有智識,至少這一天的決心,在我是有很大影響的。
又憶有一天,我和學校一位同事說:不好了,我快病倒了。那同事卻說:你常讀《論語》,這時正好用得著。我一時茫然,問道:我病了,《論語》何用呀?那同事說:《論語》上不說嗎?子之所慎,齋、戰(zhàn)、疾。你快病,不該大意疏忽,也不該過分害怕,正是用得著那慎字。我一時聽了他話,眼前一亮,才覺得《論語》那一條下字之精,教人之切。我想,我讀《論語》,把這一條忽略了,臨有用時不會用,好不愧殺人?于是我才更懂得曾文正公家訓教人切己體察,虛心涵泳那些話。我經(jīng)那位同事這一番指點,我自覺讀書從此長進了不少。
我常愛把此故事告訴給別人。有一天,和另一位朋友談起了此事。他說:《論語》真是部好書,你最愛《論語》中哪一章?這一問,又把我愣住了。我平常讀《論語》,總是平著散著讀,有好多處是忽略了,卻沒有感到最愛好的是哪一章。我只有說:我沒有感到你這問題上,請你告訴我,你最愛的是哪一章呢?他朗聲地誦道:“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蔽易類壅b的是這一章,他說。我聽了,又是心中豁然一朗,我從此讀書,自覺又長進了一境界。
(節(jié)選自《人生十論·自序》)
素材解讀
無論是做學問也好,讀書也好,都要學會運用,而不能讀“死”書。以書為師,從書中學習人生道理,并學會自省自查,這才是正確的學習讀書之道。錢穆讀《論語》而知曉人生哲理,這就是他的成功之處。
適用話題
學以致用 學有所用 學貴有思
朱熹讀書“六到”“八要”法
我國宋代理學家朱熹一生勤奮好學,他在長期的求知過程中,總結(jié)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到”“八要”讀書方法,現(xiàn)在看來,仍然有借鑒作用。后人將他的“三到”發(fā)展成為“六到”:
1.心到
讀書要多用心,這是求知的根本方法。對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靶牡健币笞x書時應深鉆精思,多問幾個為什么,以求得對字義或文義較深刻的理解。
2.眼到
除了要把書上的字句一一看清楚,還應要求在許多方面盡量增加感性知識。現(xiàn)代由于書籍、報刊、資料等信息量劇增,必須加強“眼到”的訓練,力求提高閱讀率。
3.口到
朗讀背誦即為口到。讀書時若不口到,只是一味地摳字義詞義、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就無法品味到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豐富的神采音韻,難以真正透徹地理解作品。
4.耳到
除專心讀書外,還應大量與人討論,大量采納別人的意見,有效利用廣播媒介,從各種講座、報告中吸取知識,彌補不足。
5.手到
不動筆墨不讀書。許多學有成就的人認為,動手抄寫是讀書的關鍵之一。手到,除了練習與實踐外,還有助于思考。實際上,不動手讀書就難以奏效。因為不寫不抄不加批語,就等于不記載自己的思想語言,不表達自己的心得體會。事實上,手到有助于所讀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有助于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同時能夠培養(yǎng)文字表達能力。
6.足到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埋頭讀書有時仍無法明白事理,還應該到實地看看。足到應該是有目的性的,并要結(jié)合自己的讀書實際。
八要:
1.要立志;2.要循序漸進;3.要熟讀精思;4.要虛心靜慮;5.要切身體驗;6.要做遲鈍工夫;7.要節(jié)節(jié)是疑;8.要鉆進書本。
(選自《小讀者》,有刪改)
素材解讀
讀書學習要創(chuàng)造并充分利用已有條件,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地認識學習,而不能流于表面。讀書學習還要學會創(chuàng)新,不能墨守成規(guī),要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求真。
適用話題
學習的方法 學習的角度 學習的內(nèi)涵
討論會
錢偉長教授在提到學習方法時提出了兩條原則:第一條是對所有知識不要背,而是要分析它的中心思想和結(jié)論,記住主要內(nèi)容;第二是在學習中學會抓全局、抓重點。學習中要懂得跨越困難,大踏步地前進。魯迅認為讀書要先容易后困難,他曾說:讀書“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么,無論看多久都不會懂的。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于是,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的”。還提倡“邊讀、邊思、邊問”,拿到一本書,總是先大體了解一下書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書的內(nèi)容實際給自己提出很多問題,如:書上寫些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自己對這個題目又該怎樣寫?那么,你在學習、讀書方面有哪些好方法呢?和你的同學們分享討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