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摘要:沈周是明代繪畫史中杰出畫家,與文徽明、唐寅和仇英并稱“吳門四家”。沈周作為“吳門四家”的開山鼻祖,其藝術成就影響深遠。沈周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講究師法自然,尊重古法,其山水畫的藝術風格在經營位置、隨類賦彩、意境表達、筆墨等風格上都獨樹一幟,具有強烈的個性。本文將圍繞靈動成熟的筆墨、新穎別致的構圖以及恬靜幽雅的意境三個方面對沈周山水畫的藝術風格展開論述。
關鍵詞:沈周;山水畫;藝術風格
中國傳統(tǒng)繪畫歷史悠久,涌現出眾多杰出的畫家,而沈周毫無疑問是明代文人畫的領軍人物,在宋元繪畫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開創(chuàng)了吳門畫派。沈周(1427—1509),今江蘇蘇州人,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師承黃公望、王蒙,擅長山水、花鳥和人物,其中山水畫的藝術成就突出。沈周山水畫的題材多描繪南方山水及園林景觀,充分體現了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沈周山水畫在構圖形式上講究平淡天真,在筆墨運用上注重嚴謹秀麗,在意境抒發(fā)上強調恬靜淡雅,通過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表達出寧靜致遠的恬淡心態(tài),在古法與自然中形成獨特的藝術特色,對后來文人畫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靈動成熟的筆墨
筆墨是山水畫的骨肉。沈周山水畫筆墨特點大致分為兩種:其一是筆墨繁密的“細沈”山水,其二是筆墨粗簡的“粗沈”山水。沈周早期“細沈”山水,取法王蒙,用筆細致,筆墨規(guī)整,線條流暢,皴法細致,景物繁密厚重,體現了嚴謹的繪畫風格【1】。以《廬山高圖》為例,其筆墨取法宋元文人畫傳統(tǒng),畫中山石林木皴法學習王蒙,并融合了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講究淡墨層層皴染,濃墨層層疊加。用筆一絲不茍,穩(wěn)重老練,筆墨細密繁復,濃淡相宜,虛實相間,極具姿態(tài)。畫中廬山雄偉挺拔,開啟了以山水象征人格的先河,畫中瀑布高懸,一瀉千里,山巒疊嶂,泉水涌動,山色秀美,極為壯觀。沈周中晚期的“粗沈”山水,摒棄宋元傳統(tǒng),取法自然,風格由繁密厚重轉向粗簡雅逸,筆墨瀟灑豪放,不拘傳統(tǒng),藝術風格鮮明【2】。以《雪山圖》為例,此圖描繪了寒冽冬天,江水兩岸的冬景,草木凋零,勁松傲立,枝椏錯疊,溝崖疊嶂,群峰連綿,群山之間有一茅屋,寒門緊閉,荒無人跡,充滿蕭條寂靜之感。畫面中,山石以短筆勾勒,用筆剛建有力,以禿筆重墨裝飾青苔,生機勃發(fā),山石筆墨濃淡有別,疏密相間,整幅構圖大氣磅礴,氣象萬千,筆墨渾然天成,獨具老辣渾厚之態(tài)。以《溪山秋色圖軸》為例,此圖為是沈周中晚期所作,畫中山巒疊嶂采用披麻皴法,筆墨簡約瀟灑,勾寫靈妙,輕松典雅,敷色爽然簡潔。畫中高峰佇立,湖面平靜,湖水透明,視野遼闊,構圖自然樸實,實為粗筆山水佳作。畫中題有:“筆拙墨澀,不足入目,則夫所贈之意為可重耳,鼓汝高裝潢之,家題其所自云?!弊阋娚蛑苤t虛包容的高尚品格,畫以人傳,德行兼優(yōu)之士更能讓后代銘記于心。
二:新穎別致的構圖
構圖是山水畫的骨架,是山水畫的骨骼和結構。構圖清晰給觀眾帶來了獨特的形式美感,構圖的形式美感是一切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礎,構圖的形式美感對山水畫創(chuàng)作至關重要,布局和內容是山水畫構圖的關鍵所在。從構圖形式結構來看,沈周山水畫構圖講究對角線、一河兩岸、左右平衡等構圖方式,同時注重畫面協(xié)調,靈活布局,多選取半畝方塘、一洼荷蓮、活潑孩童、強健老叟等意象入畫,使得畫面平淡天真,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3】。以《臥游圖冊十六開·江山坐話》為例,采取對角線構圖,寬闊的湖面將畫面景物一分為二,湖面左邊樓閣聳立,山石秀麗,樹木青翠,湖面右邊三三兩兩松樹姿態(tài)萬千,樹底下文人騷客指點江山,在云氣的環(huán)繞下遠處群山若隱若現,畫面洋溢著一片寧靜祥和之氣,仿佛使人身臨其境,對大好山川充滿向往之情。以《青園圖》例,沈周采取一河兩岸式構圖,描繪了青園的湖山秋色。該圖結構嚴整均衡,局部穿插變化,使畫面景物安排得體,意境清幽。用筆遒勁有力,將勾、皴、擦、點有機結合,虛實相間,筆墨圓潤,畫面平整,設色雅致。畫中一位青年在書屋倚門讀書,庭院景物有致,垂柳隨風飄蕩,茂竹修立,極具生活氣息。畫中題有:“遠山如黛近山青,煙波聳翠一帶橫。登高臨望天色闊,茅舍竹林向春生?!闭嬅鎼芤庾匀?,從詩情、畫意乃至哲理都十分耐人尋味。
三:恬靜幽雅的意境
意境是山水畫的精氣神,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v觀沈周山水畫的意境,恬靜幽雅是永恒的主題【4】。以《東莊圖冊二十一開·北港》為例,畫中山石勾、點、皴法并用,山石墨色層層疊染,墨色濃淡相宜,一洼泉水暗自涌動,荷葉以淡綠色著色,荷花以淡紅色著色,視覺中心突出,遠景設以淡墨綠色,增強空間感。整幅畫面波光粼粼,荷葉綠意盎然,荷花亭亭玉立,吸人眼球,樹木搖曳多姿,儀態(tài)萬千,意境悠然自得,雅麗別致,文人氣息濃厚。以《兩江名勝圖》為例,描繪了江淮兩岸獨特地貌,畫面構圖飽滿,高山巍峨,云霧環(huán)繞,畫面裝飾感強烈,詩意盎然,意境深邃雅致。再以《京江送別圖》為例,畫面采取平遠式構圖,近景楊柳堤岸,友人送別;中景江面遼闊,江中一葉扁舟劃行;遠景群峰連綿,一望無際,視野開闊。畫面中群峰設以墨色疊染,江面留白,意境深遠幽美。作為送別圖,楊柳、高山、流水等景物安排具有典型的象征意義,蘊含著沈周對友人戀戀不舍之情,其畫面構思、境界表達均呈現出鮮明的文人畫特色。
四:結語
總而言之,縱觀沈周的藝術創(chuàng)越生涯,不斷打破陳規(guī),突出自我。取法董源、巨然,嘗試細筆,始拓大幅作畫,筆墨瀟灑豪邁,畫風嚴謹細密,被后人稱為“細沈”。到了中后期,沈周博采眾長,自成一家,筆墨隨意,意境深奧,敷色典雅,形成“粗沈”風格,將詩、書、畫有機融合,促使了文人畫蓬勃發(fā)展,對后世的青藤白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站在今天的文化視角,審視沈周的山水畫所蘊含的精神氣質,其淡泊名利、樂觀豁達、敦厚包容的精神追求任然值得我們學習。研究沈周山水畫的藝術風格,對體驗古人樸實藝術觀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昊,淺議明沈周的“細沈”與“粗沈”[J].藝術大觀,2019(22):0081-0081.
[2]趙晉,淺析元四家的山水畫點景[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8,0(3):83-83.
[3]王國棟,詩到成時梅恰香——沈周書畫藝術探略[J].書畫世界,2020(5):27-29.
[4]張冉,沈周山水繪畫風格特點[J].明日風尚,2017,0(8):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