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王芳麗
去年5月底我到五強溪電站采訪,那時心中已然醞釀著本期特別策劃。以前從未踏足武陵山脈,也未曾親近過酉水,對那片山河的印象,還停留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和沈從文的《湘行散記》——質樸、神秘,充滿靈性。
我們從長沙驅車經(jīng)由常德前往沅陵縣。時值春夏之交,天地間就像被潑灑了大片的綠色染料,汽車在雞鳴犬吠中穿越了一個又一個村莊,溪流、稻田、花圃、吊腳樓時不時躍入眼簾,空氣中是陽光烘烤泥土和草木的清香,暖風輕拂,人和牲畜都有些醉酒般的微醺。
大學時期有位常德的舍友總愛夸她家鄉(xiāng)美,我當時暗自有些不服氣,誰的家鄉(xiāng)不美?南方山清水秀的地方多了,風景大抵相似,有什么值得驕傲呢?可如今親眼看到,分明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人有人的氣質,山水有山水的氣質,未經(jīng)文章潤色之前,它們美則美矣,卻泯然天地間??梢坏┍晃娜俗プ∑渖耥崳吧阌辛遂`魂。就像我一來到這里,便知這是陶淵明筆下那片景,武陵故地,山河故人,一切仿佛還是1800多年前的模樣,除了我們呼嘯而過,猶如誤闖桃花源的時空旅客。
到達沅陵后,順著河堤望去,只見沅水寬廣平靜,溫柔秀美。沅水兩岸是連綿不絕的山嵐,武陵山脈蜿蜒到這里已經(jīng)是和緩的余脈了,郁郁蔥蔥的樹木將岸上的村莊、道路全部包裹起來——我們仿佛到達了一片無人之境。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辰州府嗎?我不禁錯愕。水運興旺時,黔中郡、辰州府繁華一時,多少船只滿載貨物,順流而下直達洞庭,碼頭人聲鼎沸,商賈纖夫摩肩接踵,古鎮(zhèn)商號林立,但現(xiàn)在,即使在辰州府的府治所在地——沅陵縣城,街道也十分冷清,零散商戶門可羅雀。后來我們坐快艇經(jīng)過一些集鎮(zhèn)碼頭,情況更不如沅陵。同行的開船師傅說,每周五趕集時這里才會熱鬧起來,做小生意的、趕集的村民將道路擠得水泄不通。我想,那時或許才及昔日辰州府十分之一的盛況吧。
駐足沅陵,酉水就在這里注入沅江,沈從文隨著酉水順流而下,那時,他已然感受到了古城的衰落,又幾十年過去了,我才姍姍來遲。“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痹?jīng)千帆過盡、百舸爭流的沅陵縣,正逐漸回歸到陶淵明筆下“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的原始狀態(tài)。
這里是酉水的終點,也是我認識酉水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