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濤等
步槍和大炮的彈藥不是每天都能派上用場,可士兵們的肚子卻是一天也離不開口糧。為了滿足士兵們最基本的需求,向軍隊運輸?shù)母黝愇镔Y當中,口糧自然要占據最重要的地位,各種補給品從華盛頓源源不斷地通過水路運到約克河與詹姆斯河之間的約克半島。麥克萊倫在距里士滿以西32.2km的懷特豪斯碼頭設立一處供應基地,懷特豪斯也就是著名的“白屋”(Whitehouse),附近曾經有一處占地面積68.8km2、擁有300多名奴隸的種植園,這座種植園是美利堅合眾國第一任總統(tǒng)喬治·華盛頓的夫人瑪莎·丹德里奇帶給丈夫的嫁妝。南方著名將領羅伯特·李將軍的夫人瑪麗·柯蒂斯作為華盛頓家族的后裔也曾經住在這里??上碛杏凭脷v史的“白屋”也沒能在戰(zhàn)爭中幸免,在1862年2月的“半島會戰(zhàn)”結束之際,麥克萊倫手下的北方佬為了泄憤,一把火將此地燒成廢墟。懷特豪斯基地臨近潘蒙基河,與薩維奇車站的補給倉庫之間有鐵路相通,波托馬克軍團的吃穿用度和槍炮彈藥都仰仗著懷特豪斯基地的海量儲備?;谶\輸方面考慮,波托馬克軍團的后勤基地在稍后不久向南轉移到詹姆斯河的哈里森碼頭,這處碼頭距離懷特豪斯56.3km,河道比潘蒙基河更為寬闊,能夠容納更多的運輸船,噸位較大、吃水更深的運輸船也可以在這里暢通無阻。
伯恩賽德既是軍人,又是一位發(fā)明家,不過他同樣沒有帶領波托馬克軍團走出困境
堆積如山的硬餅干也是聯(lián)邦軍隊強大實力的體現(xiàn)
麥克萊倫在要求華盛頓提供后勤補給時往往貪多嫌少,動輒獅子大開口,弄得聯(lián)邦政府的一千人等叫苦不迭,因此他得以在此囤積數(shù)量驚人的物資給養(yǎng)。在懷特豪斯基地向南轉移的過程中,經常有大量的糧食、被服和彈藥無法及時運走,為了避免這些補給品落到南方叛軍手里,整車的物資被放火燒掉,成噸的彈藥也被直接扔進潘蒙基河。在決定銷毀物資時,麥克萊倫倒是行事干脆利索、毫不拖泥帶水,與接到作戰(zhàn)任務時畏首畏尾、優(yōu)柔寡斷的形象相比簡直判若兩人。即便如此,仍然有許多軍械、糧草和被服來不及處理,直接被棄之不顧。聯(lián)邦軍隊的奢侈浪費便宜了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南方叛軍,僅是跟著聯(lián)邦軍隊屁股后面撿拾槍支彈藥和糧秣物資就讓他們發(fā)了一筆橫財。
聯(lián)邦軍隊胡亂扔掉的軍械物資對于連彈藥供應都很緊張的南方叛軍誘惑實在太大,扔在路邊的槍支彈藥以及毛毯、背包、水壺、帳篷,惹得物資供應困難的邦聯(lián)士兵垂涎三尺,紛紛離開隊伍四處撿拾,一些人撿東西已經撿得忘乎所以,甚至連自己到這里究竟是來干什么都不記得了。托馬斯·杰克遜將軍的“石墻旅”一向以機動靈活、行動迅速而享有“步騎兵”的美譽,可偏偏在1862年6月下旬爆發(fā)的“七天戰(zhàn)役”期間行動遲緩,表現(xiàn)讓所有人大失所望,除了確實存在道路通行困難等因素,只顧撿拾北方佬丟下的各種物品耽誤趕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正是由于杰克遜和他的部隊貽誤戰(zhàn)機,未能在此次戰(zhàn)役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才使得聯(lián)邦軍隊在戰(zhàn)斗中避免更大的損失。在麥克萊倫決定率領波托馬克軍團撤退時,南方叛軍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兵力繼續(xù)追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北方佬倉皇而逃。
在戰(zhàn)場上疲于奔命時自然是沒辦法吃得太像樣,等到“七天戰(zhàn)役”激戰(zhàn)正酣之際,聯(lián)邦軍隊的補給基地從懷特豪斯碼頭轉移到詹姆斯河的哈里森碼頭。聯(lián)邦軍隊在擺脫南方叛軍的追擊,結束虎頭蛇尾的“半島會戰(zhàn)”之后,也于1862年7月下旬把大本營設在這里。背后就是后勤補給基地,日子自然要比以往好過許多,直到此時,波托馬克軍團里的所有人才能收到比戰(zhàn)役期間更多一些的肉、硬餅干、咖啡和糖?!拔覀兊娜兆舆^得不怎么寬裕,不過咖啡和公元前就已經烤好的硬餅干倒是管飽!”——對于半島會戰(zhàn)期間的伙食,隸屬于波托馬克軍團“鐵旅”的威斯康星州第二志愿步兵團的士兵科尼利厄斯·惠勒是這么評價的。當然,所有關于口糧的抱怨都少不了對硬餅干的嘲諷,士兵們經常開玩笑說,那些結實得要命的硬餅干肯定是在救世主降臨之前就已經生產出來,然后就一直堆在倉庫里等著大家來磨牙。8月15日,“鐵旅”的威斯康星州第七志愿步兵團里拉回來的口糧里居然還包括大量的豆子,這種非常少有的情況讓團里的弟兄們大為驚訝,因為平日里給口糧里弄些豆子作為點綴倒是有益健康,現(xiàn)在弄來這么多豆子當飯吃可不是什么好主意。作戰(zhàn)期間本來神經就高度緊張,容易引起腸胃不適,這時再往肚子里塞一堆豆子肯定會給腸胃增添更多麻煩。雖然不至于人人都跑肚拉稀往小樹林里鉆,不過行軍時肯定要在放屁形成的云煙里“享受熏陶”了。
撤退到哈里森碼頭之后,聯(lián)邦軍隊供應的伙食品種倒是沒有發(fā)生多大變化,不過各種食物的數(shù)量和品質都有很大提高,大家對口糧的評價也就沒以前那么尖酸刻薄了。大量的牛肉、硬餅干和咖啡發(fā)到波托馬克軍團的士兵們手里,基本上平息了作戰(zhàn)期間士兵們對于口糧的不滿,大部分人都對此時的口糧表示由衷的滿意。賓夕法尼亞州第八十三志愿步兵團的士兵奧利弗·諾頓對于自己現(xiàn)在吃到的口糧贊不絕口!他說這些口糧都是“非常有益健康的食品”,自己在軍營里完全“可以靠著山姆大叔供應的口糧過得舒舒服服”。
在1862年9月爆發(fā)的安提塔姆戰(zhàn)役中,麥克萊倫指揮波托馬克軍團在馬里蘭州北部趕走羅伯特·李率領的北弗吉尼亞軍團,挫敗南方把戰(zhàn)火引向北方地區(qū)的企圖,總算是掙回一些面子。不過,林肯總統(tǒng)已經對麥克萊倫徹底失望了,兩個月之后就任命安布羅斯·埃弗雷特·伯恩賽德少將接替麥克萊倫的職位,接下來在1862年12月爆發(fā)的弗雷德里克斯堡戰(zhàn)役期間,伯恩賽德少將同樣未能帶領大家贏得勝利,聯(lián)邦軍隊依然是一敗涂地,損兵折將近13000人。
慘烈的葛底斯堡戰(zhàn)役結束之后,聯(lián)邦軍隊的士兵們可以在餐桌上得到應有的安慰,南方叛軍的日子就沒這么好過了
這兩場戰(zhàn)役之間的幾個月時間里,聯(lián)邦軍隊的士兵們通常能拿到的口糧還是肉、咖啡和硬餅干這雷打不動的老三樣。在“鐵旅”當兵的喬治·帕特里奇寫給自己妻子的一封家書中談到這個時期的飲食:“我們吃的早餐里有帶點成味兒的硬餅干、新鮮的牛肉和咖啡;午餐是新鮮的牛肉、帶點成味兒的硬餅干和咖啡;晚餐總算換點兒花樣,是咖啡、新鮮的牛肉還有帶點成味兒的硬餅干……大約經過一周時間我們才能有一次改換口味兒的機會,只不過是口糧里多了一小點兒豬肉和豆子而已?!边@種單調乏味的飲食被士兵們戲稱是一種修行,一種為了讓大家習慣如何用千篇一律的口糧在軍營里活下去而進行的考驗。幸好偶爾還會有一些大米、糖蜜和果醋發(fā)給“鐵旅”的士兵們,否則按照帕特里奇信里所說的那樣,就這么一直吃下去的話,士兵們恐怕會忘記在軍營里除了硬餅干、牛肉和咖啡之外還有別的什么味道。
1863年6月底,波托馬克軍團的指揮官已經換成了喬治·米德少將,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里,波托馬克軍團的指揮官像走馬燈似的換個不停。除了接替歐文·麥克道爾準將的喬治·麥克萊倫少將任職時間超過一年,此后接任這一職位的伯恩賽德少將、約瑟夫·胡克少將連凳子都沒焐熱就匆匆忙忙退位讓賢了。
1863年7月初的葛底斯堡戰(zhàn)役結束之后,隸屬于波托馬克軍團的“鐵旅”在戰(zhàn)場上遭受巨大損失,在此后的幾個月時間里一直忙于休整,沒有對南方采取什么較大的軍事行動。直到11月底,舔舐好傷口的波托馬克軍團才在喬治·米德的率領下渡過拉帕漢諾克河的支流拉皮丹河,在弗吉尼亞州的奧蘭治縣與羅伯特·李率領的北弗吉尼亞軍團又干了一仗。
在這次行動當中,為了避免龐大臃腫的輜重補給影響聯(lián)邦軍隊的機動性,喬治·米德少將放棄讓笨重緩慢的貨運馬車跟隨部隊運送糧秣的慣例,給每個士兵準備8天的口糧。盡管米德少將已經盡可能地強調兵貴神速,決意要給南方叛軍來個出其不意的攻擊,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行動遲緩的部隊在渡河時發(fā)生嚴重擁堵,寶貴的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溜走了,羅伯特·李的部隊開始有所戒備,聯(lián)邦軍隊打算在南方叛軍反應過來之前發(fā)動襲擊的計劃已經變得毫無希望。這場發(fā)生在佩恩農場的戰(zhàn)役注定又是兩敗俱傷的結局,所幸南北雙方的傷亡都不算太嚴重,攻守雙方的損失加起來也不到2000人。對于這樣的結局,誰也不想接受,可惜馬上就要到來的冬天迫使雙方不得不趕緊收兵回營,北美大陸嚴酷的寒冬對于所有人都不那么友善,還是窩在營房里比較安全。雙方的指揮官都希望用一場勝利來為這一年劃上圓滿的句號,不過士兵們與指揮官的想法未必相同,他們老早就盼望著趕緊回到軍營里喘口氣兒了——能夠活著回到營地里,哪怕是天天啃硬餅干也比冬季在荒野里疲于奔命要幸運。
“鐵旅”在葛底斯堡戰(zhàn)役結束后的休整時期,一位士兵在給家人的信里這般描述自己的伙食:“我們的日常飲食當然算不上美味可口,好在給的份量還算夠實在,口糧里面包括豬肉、新鮮的牛肉、大米、咖啡、豆類、硬餅干或者是軟面包,還有一些果醋可以用來調味兒?!卑凑招爬锏拿枋?,每天供應的食物應該足夠填飽肚子,不過很明顯缺少蔬菜,所以后來軍糧供應部門也會發(fā)放一些蔬菜來給餐桌上增添點兒花樣。當然,蔬菜的品種并不多,一般都是土豆、洋蔥、胡蘿卜之類適合長期儲存運輸?shù)氖卟耍灿幸恍┬疫\的家伙甚至能收到西紅柿和黃瓜。能夠把這些容易腐爛變質的蔬菜弄到軍營里可是功德無量,可惜也僅僅是讓大家嘗嘗鮮而已,士兵們說,如果能遇到這樣的機會,每個人也只能分到“一小勺而已”。蘋果是深受北美地區(qū)民眾喜愛的一種水果,在那個新鮮水果儲存和保鮮技術不發(fā)達的時代,經常以蘋果干的形式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這也是北美各地都喜聞樂見的一種食品,在軍營里自然也極受歡迎,不光是在“鐵旅”,在其他任何部隊都能見到士兵們興奮地品嘗著偶爾送來的蘋果干。只要吃喝不愁,士兵們很容易滿足。
尸橫遍野的戰(zhàn)場很快就會引來貪婪的“禿鷲”,它們連干糧袋子都不會放過
能夠活著離開尸橫遍野的戰(zhàn)場,全須全尾地回到后方休整,無疑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不過在營房里還有一件更值得高興的事情等著大家,那就是蔬菜和干果的供應比在前方疲于奔命時更加充裕。1864年6月中旬,為“鐵旅”送來的口糧當中有豬肉、面包、糖、鹽、蘋果干、土豆、圓白菜、洋蔥,甚至還有一些非常適合德裔官兵口味兒的酸泡菜!這樣的日常飲食足以讓一些容易滿足的“鐵旅”士兵感激涕零,“我們過得非常不錯,”魯夫斯·道斯在給家里的一封信里表示“我們的蔬菜還是挺多的”。
除了“鐵旅”之外,波托馬克軍團的其他部隊在營地里休整時吃得也不差,日常供應的口糧基本上都包括豬肉、牛肉、硬餅干、咖啡、糖和鹽。至于豆類、軟面包、大米和糖蜜,這些就不是天天都能享受到了,需要根據一定的規(guī)則定期發(fā)放。隨著戰(zhàn)爭的持續(xù),聯(lián)邦政府及其戰(zhàn)爭機器經過戰(zhàn)爭初期的混亂之后全力運轉起來,后勤部門也竭盡所能地為部隊弄來更多的土豆、洋蔥、蘿卜等各種蔬菜,人見人愛的蘋果干也時不時地送到軍營里。當然,所有這些口糧并不是每天都能一樣不差地提供給全體士兵享用,也會受到各種原因影響而出現(xiàn)口糧不夠豐盛的情況。
洋蔥與大蔥(也就是美國人所說的“綠洋蔥”)都很受士兵們的歡迎
士兵們在休整期間既然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地待在營房,不必背負著沉重的武器裝備東奔西跑,那么身體對于熱量和營養(yǎng)的需求也就相應地有所下降。只有當日常飲食的供應標準降低到正常情況下的3/4,并且持續(xù)相當長一段時間,才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只會造成碳水化合物缺乏,不會對身體每天的脂肪和蛋白質需求造成任何影響。因為在聯(lián)邦軍隊正常標準的每日口糧里,脂肪和蛋白質的供應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人體每天的正常需求量,所以士兵們的每日口糧即便是突然降低到正常標準的2/5,也仍然可以滿足人體每天對于脂肪和蛋白質的正常需求。
熱量、脂肪和蛋白質的需要都容易滿足,只有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不好解決的老大難問題,特別是維生素A、C、D、E這4樣,還有葉酸和鈣也是口糧里所欠缺的。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有助于人體補充這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許多蔬菜并不包含上述口糧中缺乏的營養(yǎng)成分,對士兵們沒有太大的幫助。
盤點一下聯(lián)邦軍隊能夠經常見到的各種蔬菜和水果,愛爾蘭土豆無疑是補充維生素C的最佳來源,其次是西紅柿和洋蔥。新鮮土豆的維生素C含量遠遠超過常見的水果,比現(xiàn)在人們熟知的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西紅柿高出將近一半,比美國人鐘愛的蘋果更是高出整整9倍。與西紅柿和洋蔥相比,土豆的另外一大優(yōu)點就是經得起長期儲存,這樣的優(yōu)勢對于蔬菜需求量巨大、運輸路途艱難的軍隊來說尤為重要。不過在實際操作中,表面上看起來幾乎是完美無缺的土豆對于彌補口糧中的營養(yǎng)缺失也是無能為力:要滿足一個士兵對維生素C的正常需求,只有在每天規(guī)定的口糧標準之外再額外供應131g土豆。如果是這樣,土豆的發(fā)放數(shù)量就得相當于每天正常標準的大約1.7倍,想要達到這種供應標準,對于一般的聯(lián)邦軍隊士兵來說根本就是白日做夢。如果在聯(lián)邦軍隊1861年8月標準的口糧當中加入193g西紅柿,基本上也能夠保證一個士兵每天正常的維生素C攝入量,不過極易腐爛變質的西紅柿很容易壞在半路上。只有威斯康星州第七志愿步兵團偶爾能做到每人分到“一小勺”,即便是每天都能有這樣的好運氣,按照士兵們常用的湯勺容量來計算,每天也只能勉強滿足每日維生素A需求量的0.8%,維生素C需求量的2.4%,維生素E需求量的0.3%,葉酸需求量的0.5%。至于鈣就更是少得可憐,只能達到每天正常需要量的0.06%,畢竟西紅柿不是排骨湯,也沒人指望能用西紅柿來補鈣。(待續(xù))
編輯/魏開功
本文下篇將主要介紹南方叛軍的飲食。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