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斌
[摘要]在課堂上,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兩種學習方式具體要怎么開展,適合在什么時候開展,效果呈現(xiàn)會如何,這些很實際的問題值得教師思考。文章結合實際教學案例簡要分析小學語文課堂中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開展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近年來,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不斷被提及?!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尊重個體差異,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現(xiàn)狀分析
根據(jù)實地訪談、研討和大量的聽評課,筆者認為,目前自主和合作學習的開展如火如荼,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是流于形式,自主學習并未真正發(fā)生。比如,有些老師將學生回家的預習課文就視作自主學習,以為學生自己完成了字詞的識記、課文的讀背就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倡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但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如精心設計的預習單),小學生根本無從下手。自主學習并未完全否定接受性學習,如果沒有接受性學習的引導和啟發(fā),自主和合作學習就只能是流于形式。
其次是浮于表面,合作學習并未深入發(fā)生。譬如,有些教師把合作學習簡單地理解為小組討論,他們碰到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便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之后,再請同學起來回答。這樣的“合作學習”是空有軀殼而沒有靈魂的,它不關心是否每個人都參與了、有明確的分工,是否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在出現(xiàn)分歧時小組成員是盲目聽從,還是熱烈討論。合作學習是為了讓小組內(nèi)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都得到促進和提升的學習方式,如果只是空有形式,那么合作很快就會變成優(yōu)等生的獨舞,小組內(nèi)的其他成員收獲的不是互相幫助后的共同進步,而是在“大樹底下好乘涼”中學習能力和興趣的喪失。
最后是避而不談,自主和合作學習從來沒有發(fā)生。有些教師只在上公開課、教研課的時候稍微“體現(xiàn)”這兩種學習方式。他們認為,不管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都需要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和探究,但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自主和合作學習的開展很可能影響教學進度。筆者認為,“磨刀”雖然會耽擱時間,但絕不會誤了“砍柴工”,當“刀”磨得夠快、夠鋒利時,我們一定可以看見課堂效率的提高。
二、解決措施
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說到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習而搭建的舞臺。在具體教學中,語文教師遇到最多的情況是怎樣讓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發(fā)生。
(一)適當放慢節(jié)奏,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以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荷花》為例,課文后面有兩道題目,其中一道是“說說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這一池荷花是‘一幅活的畫”。在常見的教學中,教師會采用提問的方式,問學生:哪些地方能夠體會到呢?機靈一點的學生很快就會說出“冒”,然后學生們會陸續(xù)舉手補充“挨挨擠擠”“馬上要破裂似的”。這樣一來,課堂可以很順利地就完成這個問題。但真正參與的學生僅是回答問題的同學,而其他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了答案,還沒有來得及完成思考,更有甚者根本就沒有思考。
實際上,三年級的小學生完全可以獨立自主地完成關鍵詞的歸納和提煉這樣的基本思維活動。所以,教師可以適當?shù)胤怕?jié)奏,把這個問題交給學生,展開課堂自主學習。教師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讓學生先默讀課文,然后找出能夠體會一池荷花“活”過來的關鍵詞。其中,“挨挨擠擠”“冒”“馬上要破裂似的”比較容易找到,在沉下心來思考后,學生們能夠找出“露出”和“才展開”這樣更深層次的關鍵詞。
像這般“跳一跳,夠得到”的問題,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成功的自豪感。學生在自豪感的推動下,更有利于學習的進行。所以,教師要適當放慢節(jié)奏,不“拖”著學生往前走,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通過課堂自主學習的開展,讓教學效果變得更好。
(二)圍繞語文核心素養(yǎng),開展合作學習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課堂合作學習就是方法之一。
同樣以《荷花》為例,課文后面的兩道題目,另一道是“畫出課文中你覺得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和同學交流”。很多語文教師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把重心放在了前半段,即“畫出課文中你覺得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在學生畫出來之后,讓幾個學生讀出自己畫出來的句子,然后說一下為什么覺得這句話優(yōu)美生動或者這句話優(yōu)美生動在哪里。實際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只是“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還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和“文化傳承與理解”。教師在處理這個題目的時候,教學重心其實應該放在后面的五個字“和同學交流”上。
教師可以開展合作學習,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并互相補充、說明;在形成小組共識之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介紹。小組發(fā)言人做主要闡述,組內(nèi)其他同學做補充、說明。教師通過課堂合作學習的開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
(三)合縱連橫,讓自主與合作一加一大于二
在戰(zhàn)國時代,著名的縱橫家蘇秦和張儀提出了“連橫”與“合縱”。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并不是只能“單兵作戰(zhàn)”的,兩者也可以“合縱連橫”,產(chǎn)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以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昆蟲備忘錄》為例,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對于略讀課文,教師通常只會安排一個課時,帶領學生快速閱讀和理解。而實際上,略讀課文應該是學生自己讀。至于學生具體怎么讀、讀什么,這時候就是教師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最好時機。這篇課文為汪曾祺所寫,講了蜻蜓、蒼蠅、瓢蟲、獨角仙和螞蚱這六種昆蟲。
在課前,教師先讓學生尋找六種昆蟲的相關資料,越詳細越好。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四個大組,一個大組閱讀課文的一個部分,分別是“復眼”“花大姐”“獨角仙”和“螞蚱”。在合作的基礎上,教師讓每個小組對本組負責的閱讀部分進行提煉,得出這些昆蟲各自的特點。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課文里描寫昆蟲的語句及原因。在小組完成閱讀后,教師將小組成員分散出去,讓他們和其他組的成員組成新的小組,并在新的小組中分享自己原來小組提煉出來的關鍵內(nèi)容。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很快地完成這篇略讀課文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班上的每個學生都參與了。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充當輔助的角色,而學生才是中心和主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展示自己的同時,學會尊重別人、傾聽別人。另外,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可以認識到互助互利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
不管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都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化被動為主動。在實際課堂中,教師要抓住合適的時機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從而保障課堂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渤卉.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5.
[2]徐惠琴.正確處理好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J].江蘇教育,201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