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 鑫
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常常會抱怨物理知識難度太高,使其在學習期間產(chǎn)生困惑、迷茫的心理。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圖文并茂”法應用在物理解題中,實現(xiàn)對抽象內容的直觀體現(xiàn)。實際上,此種方式具有較強的藝術性,能夠對物理狀態(tài)、解題過程進行清晰描述,便于加深學生的理解。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實際,對“圖文并茂”法予以合理應用。
在解題過程中,如果僅憑借想象很難掌握題意,甚至會出現(xiàn)條件遺漏的現(xiàn)象。但是如果可以應用“圖文并茂”法,則能夠實現(xiàn)對物理情景的重現(xiàn),在了解題意的前提下掌握規(guī)律、完成解題。
例1:汽車行駛方向的正前方有一座山,而該輛汽車的行駛速度為15m/s(勻速)。在汽車鳴笛以后的3s,司機能夠聽到回聲。
1.汽車、山之間的距離為多少?
2.汽車需要多長時間到達山腳下?
解題思路:經(jīng)過3s 的時間,汽車所在的位置發(fā)生變化,需要通過畫圖的方式,掌握山、車之間的關系。其中,可以通過線段與各個線段的關系,對題目所涉及的內容進行呈現(xiàn),具體如圖1 所示。其中,端點表示位置、長度表示路程。在這一基礎上,可以實現(xiàn)對“圖文并茂”法的充分應用,提高題目內容的清晰性,為解題奠定基礎。依據(jù)圖1 的內容可以發(fā)現(xiàn),聲音往返傳播的路程與行駛距離之差,等于汽車、山之間距離的2倍。因此,二者的距離計算公式為:s=(s聲-s車)/2。然后結合其他的已知條件,便可以計算出汽車到達山腳下的具體時間,完成解題。
圖1
初中物理課程與日常生活存在緊密的關系,導致學生常常會因為生活經(jīng)驗而產(chǎn)生錯誤觀點。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應用“圖文并茂”法引導學生解題,實現(xiàn)對物理思維的澄清。
例2:在X 城市的中考項目中,排球墊球是重要的內容之一。在排球垂直向上、垂直落下期間,必然會受到空氣的影響。假設排球上升時的合力大小為F1,而下落時的合力為F2。請比較F1、F2之間的大小。
解題思路:由于該題目為選擇題,選項分別是F1>F2、F1<F2、F1=F2、無法確定。通常情況下,學生會想當然地做出選擇,無法保證解題結果的正確性。因此,需要在解題的過程中,結合題目內容實現(xiàn)繪圖,以此實現(xiàn)對物理思維的清晰呈現(xiàn),提高解題結果的精準性。其中,在繪圖時應該繪制兩個相等的“球”,并且沿著不同的方向運動,即向上運動、向下運動。然后可以結合所掌握的知識,對排球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描述。學生在完成作圖后,為了確保思維方向的正確性,可以結合空氣阻力等已知條件,發(fā)現(xiàn)F1=G+F1阻,而F2則等G-F1阻,故而正確答案為F1>F2。
結合初中物理課程的內容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涉及的物理學模型較為抽象,導致學生無法看見、觸摸,影響其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影響課程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應用“圖文并茂”法完成知識講解,使其中隱藏的思路展現(xiàn)出來。此種教學方式,便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例3:A 學生在掌握“光沿著直線傳播”的物理知識以后,明確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因此在中秋節(jié)時與同學一起制作了“投影儀”。其中,將直徑等于5cm、長度為50cm 的直筒套起來,具體如圖2 所示。為了便于操作,直筒M的直徑比N的直徑略大,目的是為前后移動提供幫助。當A與同學發(fā)現(xiàn)明月當空時,使用小孔對準月亮,此時月亮成像的最大直徑為9.1mm。已知月球、地球之間的距離等于3.8*105km,求解月球的直徑。
圖2
解題思路:在本題中,解題的難點為模型抽象化,必須將“圖文并茂”法應用在其中,實現(xiàn)對模型的具體呈現(xiàn)。因此,在解題期間需要結合光的傳播路徑,實現(xiàn)對光路圖的繪制。結合圖像確定O點、A點、B點、A′點、B′點,再結合所掌握的物理知識即可輕松解題。
綜上所述,本文從多個角度入手,談及了初中物理解題中應用“圖文并茂”法的方式,發(fā)現(xiàn)其對提高解題質量、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正因如此,教師將其融入在教學中,獲得了廣大學生的認同,同時獲取了更加優(yōu)異的教學成果。對于“圖文并茂”法的應用而言,踐行了“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使得學生掌握了解題方法、技巧,為其日后的學習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