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楊劍
“在社區(qū)兒童之家,我最喜歡書法和美術練習,也喜歡做手工,還可以和老師一起唱歌,雖然爸爸媽媽長期不在家,但我也很快樂?!?1歲留守兒童何宇帆,是一名從農(nóng)村來到城市生活、學習的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務工,和奶奶、弟弟在蓬溪縣赤城鎮(zhèn)生活。他是南北街社區(qū)“兒童之家”四點半課堂的第一批學生。南北街社區(qū)是全縣首個“社區(qū)兒童之家”,建于2016年,近400平方米,遵循“聯(lián)系青少年、凝聚青少年、服務青少年”工作宗旨,開展心理疏導、生活關愛、學習輔導、健康教育等各類關愛幫扶活動,讓留守兒童也能和城里的孩子們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得到了社區(qū)群眾的熱烈歡迎。
“兒童之家”有上萬冊圖書,有網(wǎng)絡視頻、低齡兒童陪伴、家長學校、教育講座、青少年書法、美術、手工、音樂舞蹈興趣班,有心理咨詢疏導、青少年維權服務等功能區(qū),為留守兒童專項開設“四點半課堂”,寒暑假舉辦“假日學校”,引進了蓬溪縣關工委家教輔導團、蓬溪縣智慧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等4支社會服務組織,服務社區(qū)青少年1600余人,留守兒童幫扶率達100%。
在“兒童之家”,陳怡軒小朋友最喜歡的是“創(chuàng)意手工”,她也是一名留守兒童,家中只有爺爺一人陪伴她,她覺得特別孤獨。在社區(qū)“兒童之家”,她的臉上又洋溢起快樂的笑容,在赤城幼兒園志愿者老師“戴媽媽”的指導下,一張張彩紙在她的手中變換出精巧的“千紙鶴”“溫馨小屋”,一團團粘土塑造成活靈活現(xiàn)的“小胖豬”“梅花鹿”?!皠?chuàng)意手工班”2019年7月到8月開辦2期12天,免費培訓留守兒童46名。
“謝爺爺,請檢查今天我寫的毛筆字。”曹家琦是一名11歲的小男孩,跟著奶奶生活,雖然年齡還小,但對書法有著濃厚的興趣。社區(qū)書法培訓班邀請國家級書法協(xié)會會員、社區(qū)黨員謝代勛、呂宗映在假期舉辦培訓班,親自為小朋友們授課。2019年7月到8月開辦2期20天,免費培訓留守兒童48名。
“楊叔叔,你們今年還開不開展讀書征文比賽?我還要來參加?!?月29日,社區(qū)假日學校讀書有獎征文頒獎結束后,康佳君小朋友拿著獎狀和獎品高興地追問著社區(qū)干部。
“唐奶奶,孟宗哭竹真是我們蓬溪的故事嗎?”楊捷麟小朋友聽完“重孝道·傳家風”主題講座,認真地詢問智慧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理事長唐永惠老師。
2019年,社區(qū)先后舉辦各類講座16期,參加學生和家長達2500余人次。以社區(qū)家長學校為平臺,以“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為主題面向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開展家庭教育培訓,受眾家長達1200余人次。
南北街社區(qū)以黨建統(tǒng)領帶動社區(qū)關心下一代工作,建立了含五老在內(nèi)的志愿者隊伍3支,引進社會服務組織4個,社區(qū)登記注冊志愿者327人,組織動員轄區(qū)單位積極參與,凝聚力量、多方聯(lián)手,共同開展關心下一代志愿服務活動。不斷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深入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三愛”主題教育,堅持“三知、三多、三溝通”原則,關愛社區(qū)留守兒童,廣泛開展助學、助困、助孤、助殘、助業(yè)和愛心幫教行動,形成了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