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建筑結構檢驗是確保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前提條件。因此,為了確保工程施工質量,先要做好建筑結構檢驗工作。而混凝土強度檢測作為結構檢驗的重點,在結構檢測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當前,在混凝土強度檢測過程中,通常采用回彈法、鉆芯法等多種檢測方法?;貜椃ㄗ鳛橐环N常用的檢測方式,由于具有應用便利、評定速度快,檢測結果準確等優(yōu)點,故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通過筆者的工作經(jīng)驗,著重探討了建筑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中回彈法的應用。
在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時,如果應用回彈法,在應用前,先確保結構構件外表層干凈,避免麻面蜂窩、浮漿等問題的出現(xiàn)。在使用回彈法檢驗工作當中,如果結構構件出現(xiàn)麻面蜂窩,在應用前,需將砂構件磨平,并加強檢測,看是否存在碎屑、粉末等,以確保檢測結果的精度。同時,為了避免混凝土含水量發(fā)生變化而影響到混凝土外表硬度,需要加強混凝土表面的干燥檢測,確保檢測標準符合要求。同時,要避免混凝土泡水,以提升混凝土外表硬度。在回彈法應用過程中,如果混凝土外表過于潮濕,應先進行干燥處理后再進行下一步的檢測,以免灼傷外層混凝土,提升檢測結果的精度。
在使用回彈法進行混凝土強度檢測時,通常使用回彈儀進行。因混凝土的強度易于受到表面硬度的影響,如果使用沖擊錘施加混凝土表面彈力時,其硬度與反彈高度成正比。在混凝土強度估算時,表面硬度應取其回彈值。
(1)回彈值與混凝土強度的關系。在測量工作中,測量點分布于0.2m×0.2m范圍之內。對于選定的測試區(qū)域,未出現(xiàn)蜂窩狀、麻點、裂縫等。按照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要求,不同測區(qū)回彈值控制在16個左右。另外,各個測量點之間的距離不小于20mm,元件邊緣不小于30mm。先將測區(qū)三個最大值和最小值消除,平均反彈值取最后10個反彈平均值。從測量強度轉換表上看,平均反彈值與混凝土測量值成正比。
(2)碳化深度與混凝土強度的關系。當水泥發(fā)生水化時,就會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生成碳化。同時,在碳酸化深度值測量時,應按照代表性位置的規(guī)定進行。根據(jù)混凝土強度轉換表分析,如果混凝土碳化深度值越大,其厚度的轉換值就越低。當碳化深度為1mm時,強度降低5%至8%。當碳化深度為6mm時,強度降低32%~40%。
在建筑混凝土結構檢測中使用回彈法進行檢測,可對混凝土表面的強度進行估算,如果表面強度與內部強度一致,就會影響到其估計值的準確性。當水泥發(fā)生水化時,就會釋放35%的氫氧化鈣,這有利于混凝土的固化。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若發(fā)生混凝土硬化,其表面與氫氧化鈣就會隨著發(fā)生變化,進而形成碳酸鈣,計算出回彈強度值。在項目施工時,混凝土回彈值易于受到保護層直徑的影響。若保護層厚度不大于20mm,回彈錘就會發(fā)生反彈,如波動較小,就代表它是無效的。另外,在混凝土強度檢測時,可以不考慮鋼筋的影響。
在檢測前,應優(yōu)選檢測區(qū)域,這也是確保檢測結果精準度的前提。首先,應構件長度在構件表面選取測區(qū),如果構件長度不大于4.5m,測區(qū)應為5~10個,以滿足檢測區(qū)域要求。測區(qū)面積一般為0.04m2。同時,要確保檢測區(qū)與構件端部的距離,在構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應布置測區(qū),避開預埋件。對于較小的結構構件,在結構表面受到重錘撞擊時,為了避免構件震動損失能量而影響到檢測結果,需對結構構件進行加固。通常情況,應將檢測區(qū)布置于構件對稱面上。
在回彈值測定時,應將重錘垂直跌落于構件表面,不能直接落在氣孔處。此外,要在每個測區(qū)將測點彈出;如果檢測面較少,應在每個測區(qū)均勻分布檢測點,在檢測時,各個測點彈擊一次,避免重復彈擊,彈距應大于20mm。
在建筑混凝土碳化深度檢測過程中,應采用工具將混凝土鑿成一個缺口,缺口深度為15mm,并清除干凈缺口,在其邊緣處滴入適量的酚酞酒精溶液,濃度為1%~2%。在混凝土碳化深度時,應采用碳化深度測量儀進行測定。每一個構件設置3個測區(qū),再在各個測區(qū)取三個讀數(shù),將讀數(shù)控制在0.25mm,其檢測結果取三個讀數(shù)的平均值,數(shù)值控制在0.5mm。在測量深度時,應采用垂直距離所測得的結果,即已碳化與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離。
(1)在計算回彈值時,應及時排除所測的數(shù)值,去掉最大值,再對剩余的數(shù)值計算,取其平均值。(2)回彈值的修正。在回彈值修正時,應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修正。(3)碳化深度的計算。先合理處理碳化深度數(shù)據(jù),再采用統(tǒng)計法進行碳化深度計算,得到處理后的數(shù)據(jù)。(4)檢測強度曲線的應用。先合理選取特定的曲線,在選取時,應結合結構構件進行選擇。在計算碳化時,如果缺乏專用曲線,可結合檢測區(qū)混凝土強度換算關系進行計算。
雖然使用回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具有較多的優(yōu)點,但同時在實際混凝土強度檢測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點:1.混凝土碳化深度較低,模板底面光滑,回彈值較大;2.對于磚混結構而言,由于結構支柱表面較為粗糙,導致回彈值較低,難以準確判斷混凝土的抗壓強度。
解決對策:
回彈法在混凝土部件檢測當中,要及時清理混凝土表面,確保表面無麻點。對于有麻點的必須在彈跳前用砂輪磨削。否則,結果很低并導致誤判。其次,提高回彈法的檢測精度。具體方法如下:
1.控制測試面的影響。在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工作中,通過應用回彈法進行檢測,在回彈前,應先將麻面的構件磨平,以確保檢測結果的精準度。因混凝土表面的硬度易于受到混凝土的含水率的影響,因此應合理控制混凝土含水率,以免出現(xiàn)含水率過大,從而導致混凝土表面硬度不足。
2.確保碳化深度測試的準確性。在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時,應使用測量儀器進行碳化深度檢測,在檢測時,深度值為它的垂直距離,不能采用估算方式,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3.合理修正回彈值。在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時,應對其回彈值進行修正,在實際檢測時,若回彈方向不垂直水平方向或測試表面在混凝土側面以外,就對回彈儀進行調整和修正水平方向,以修正澆筑表面的回彈值。
4.建立測強曲線。在使用曲線檢測時,應采用測強曲線進行檢測,以提高混凝土檢測的精準度。
綜上所述,回彈法具有操作簡單,檢測靈活,檢測結果準確等優(yōu)勢,故在建筑工程混凝土強度檢測中應用較多。目前來說,在建筑混凝土結構檢測過程中,主要使用回彈法、鉆芯法、超聲法等。其中回彈法具有較多的優(yōu)勢,故一直成為建筑企業(yè)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檢測方法。本文以自身的工作實踐,就回彈法在建筑工程混凝土強度檢測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地分析與探討,并提出了檢測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為今后建筑混凝土結構檢測工作提供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