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湖北工業(yè)大學 工程技術學院,武漢 430068)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運用數字化技術將建筑工程項目中所涉及的各種信息及數據資料進行集成,構建相應的建筑模型來實現(xiàn)仿真模擬建筑工程項目真實狀況的一種新興技術[1]。通過BIM,可以實現(xiàn)建筑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不同參與方、不同專業(yè)之間的信息交換、共享和協(xié)同工作,實現(xiàn)建筑工程項目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2]。BIM與工程全過程造價管理進行結合,必然會成為工程造價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和熱點,通過BIM使工程造價管理工作實現(xiàn)可視化、動態(tài)化、系統(tǒng)化[3]。具有BIM能力的工程造價管理人才將逐步成為用人單位的擇“才”導向,只懂計量與計價,不懂BIM知識的造價人員將逐步與行業(yè)脫節(jié)。
工程概預算課程作為很多高校培養(yǎng)工程造價管理人才的重要核心課程,在其教學過程中引入BIM技術,對其進行基于BIM技術的相關教學改革,合理確定該課程的BIM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BIM造價管理人員已迫在眉睫。以湖北工業(yè)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工程概預算課程為例,分析目前工程概預算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探索與實踐。
工程概預算課程包括理論授課、上機實訓和課程設計三大環(huán)節(jié)。理論課涉及的主要內容有工程造價文件的分類、工程計價的依據、工程計價方法、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結算和竣工決算等內容,其中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部分又包括土石方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工程、鋼筋工程、屋面防水及保溫工程、裝飾裝修、措施項目等內容。在工程概預算課程傳統(tǒng)的理論課教學中,基本是按照教材的章節(jié)順序和教材內容進行授課,不涉及任何與BIM相應的知識點,學生對工程概預算中BIM技術應用方面的了解近乎一片空白,并且由于教學內容繁多、課時受限,教師往往以建筑工程工程量的計算及計算結果精確程度的控制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幾乎占據了整門課程至少三分之二的課時,對于不同建設階段工程價格的分析、確定與控制方法則不夠重視。
在工程概預算課程上機環(huán)節(jié),主要進行廣聯(lián)達鋼筋算量軟件、廣聯(lián)達土建算量軟件和廣聯(lián)達計價軟件的操作學習,依托一套簡單、完整的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紙進行軟件的操作教學。首先運用廣聯(lián)達鋼筋算量軟件進行鋼筋算量模型的建立,再將鋼筋算量模型導入廣聯(lián)達土建算量模型進行土石方工程、裝飾裝修工程等內容的補充與完善,最后再將土建算量模型和鋼筋計算結果導入廣聯(lián)達計價軟件進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文件的編制。在這三個軟件的操作學習與應用中,鋼筋算量軟件和土建算量軟件的講授與操作占據了上機環(huán)節(jié)的大部分時間,而計價軟件的應用學生則練習得較少,對計價軟件中的相關功能不夠熟悉。
傳統(tǒng)的工程概預算課程教學內容以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的講解為重心。為了讓學生掌握工程量的計算原理與規(guī)則,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也相應的以手工計算工程量為主,要求學生根據圖紙手算整個案例工程的全部工程量,忽略了軟件的應用與價格的確定,不能滿足實際工作中要求造價人員運用軟件迅速準確編制造價文件的要求。
同時,在理論課程的講授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PPT中的文字和圖片形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雖然也會依托實際的工程案例進行計量與計價的講解,但是展示給學生的案例工程往往以二維平面圖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部分學生識圖能力弱,無法理解圖紙所反映的信息,對施工工藝也不甚了解,導致在工程量的計算和價格的確定上出現(xiàn)錯誤,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
隨著BIM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與應用,軟件計算工程量也越來越高效精準,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工程造價人員繁瑣的工程量計算與統(tǒng)計工作,其工作重心應由工程量計算轉向計價控制,工程造價人員應盡快掌握基于BIM的全過程造價管理與控制方法。因此,在工程概預算理論課程中講授不同建設階段工程造價文件的確定時,適當引入不同階段BIM技術的應用點及應用模式,如:A.投資估算階段。介紹新項目可以運用BIM技術積累的類似工程的歷史數據和模型,結合新項目自身特點,快速地完成投資估算。B.設計階段。向學生展示通過BIM將土建、機電、給排水、電氣等不同專業(yè)的三維模型進行碰撞檢查,找出不同專業(yè)設計圖紙的沖突問題,進行及時調整與修改,減少施工階段的設計變更和返工率,從而控制造價。C.招投標階段。介紹運用BIM快速準確的進行招標控制價和投標報價的編制。D.施工階段。運用BIM模擬施工進度計劃,直觀展示施工過程中不同時間點人工、材料、資金等資源需要量,促進資源合理有效的安排。E.工程結算。通過運用施工過程中依據實際施工進度和變更情況修改和完善的BIM模型提供的信息及數據資料進行結算,提高工程結算工作的效率等[4]。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及網絡資源等方式在工程概預算課程中融入BIM理論,使學生對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造價控制有了總體認識,從而在學習過程中的目標更加明確清晰,有利于學生基于BIM技術背景下的工程造價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BIM技術的出現(xiàn)能夠幫助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完成工程量的統(tǒng)計和校核工作,BIM三維模型建立后可自動完成工程量的計算,工程量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也得到了提高。由于各企業(yè)和工程造價人員主要應用軟件來編制工程概預算,在工程概預算課程中安排軟件教學勢在必行。軟件的學習需要緊跟理論課程的學習,防止學生在知識更新的過程中遺忘前面的知識,但同時軟件學習的安排也必須是在學習完相應的理論知識后再進行,否則學生只懂軟件操作卻不懂得其中的計算原理,學習起來非常費勁,工程量和計價的準確性也得不到保證。
在工程概預算課程的上機環(huán)節(jié),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廣聯(lián)達BIM鋼筋算量、土建算量、計價軟件的基本操作與應用外,同時還關注了BIM設計模型到造價軟件中的打通應用,讓學生體驗了建模多次利用的優(yōu)勢,如利用建模軟件REVIT建立的模型導入到算量軟件中,直接利用導入的模型進行算量,無需在算量軟件中重新建立模型,從而節(jié)約大量的時間。利用更多的時間運用計價軟件確定價格的準確性,如強調綜合單價的組成、定額的正確套用與換算、熟悉計價軟件中的價格調整、費率修改等功能[5]。
在實際工作中主要通過軟件來完成造價文件的編制,尤其是BIM技術出現(xiàn)以后,將大大減少工程造價人員工程量計算的勞動強度。為了適應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基于BIM模型的計量與計價能力,在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應當以BIM造價軟件操作為主,輔助手工算量與計價,改變了以往課程設計中要求學生根據圖紙手算整個案例工程全部工程量的情況。選取了案例工程中具有代表性構件進行手算,結合BIM軟件進行計量與計價,并將軟件計算出的結果與手算部分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異,尋找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進行修正,確保學生對計量與計價基本原理掌握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BIM軟件應用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BIM技術建立三維模型可以增強學生的空間感性認識,將二維平面圖紙與三維模型對應起來講解,提高了學生的識圖能力,幫助學
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避免了因識圖和理解錯誤造成工程量計算和價格確定上的錯誤[6]。通過BIM技術中的虛擬施工、漫游檢查,加強學生對施工工藝及步驟的熟悉與認知,提高了其學習興趣。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BIM軟件實時查看對應的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和定額數據,提高工程量計算和價格確定的準確性與效率。
在BIM技術發(fā)展背景下,工程概預算課程中融入一定的BIM基本理論知識,注重對學生BIM算量模型創(chuàng)建能力和識圖能力、基于BIM模型的計量與計價能力、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造價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利用BIM模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有利于提升學生將來的就業(yè)競爭力,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具備BIM工程造價軟件操作能力和工程造價BIM管理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