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姝含 莫斯科國立大學(xué)新聞系
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zé),雖然自媒體是普通人通過網(wǎng)絡(luò)進行本身事實與新聞的傳播方式,但是網(wǎng)絡(luò)并不是法外之地,披上網(wǎng)名的“馬甲”也并不能逃脫言行責(zé)任。作為新聞的傳播者,如果為了點擊量、熱度隨意的夸大事實,會使事實扭曲,會使新聞成為“謠言”,對事件的當(dāng)事人造成危害、影響。由此可見,在自媒體環(huán)境下保持新聞嚴謹?shù)谋磉_方式有多么的重要。
聽風(fēng)就是雨是人們一直以來的特點,比如山東的某品牌的奶棗核酸檢測呈陽性,有人買了被隔離了,傳著傳著就變成了誰誰誰賣東西來著被隔離了,都不知道他為什么要賣東西。當(dāng)前的新聞就是如此。很多人為了蹭熱點,隨便的編造了新聞或者夸大了事實,使得聽眾受到了誤導(dǎo),使事態(tài)變得嚴重。
作為新聞工作者,作為陳述事實的人,需要保持正確的立場、價值觀,要對不熟的事物提前進行了解,要為群眾傳播事實真相。
作為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都有著自己的價值觀,在看到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受到價值觀及思想的影響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所以在編輯新聞的時候,人難免會帶入自己的主觀情感進行評價。但是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作為引導(dǎo)的人,需要客觀的對事件進行陳述,而且需要正確的對事件進行評價。而想要做到這些,新聞工作者首先要做到自身的立場和價值觀保持正確。而且在到陌生的地方進行采訪的時候,切記不能不做了解就去,否則會使采訪變得一塌糊涂。在去的時候,首先要對當(dāng)?shù)氐那闆r有一個了解,比如當(dāng)?shù)氐牡厍椤鉁?、地貌,并根?jù)其做出相應(yīng)的措施、準備;如果采訪的是人物,就需要先對人物本身有一個了解。這樣一來,新聞工作者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站在適合的角度上對事件進行闡述,才能為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媒體的工作是對社會主義事業(yè)進行傳播,進行宣傳,進行教育,所以其并不是說發(fā)出一篇報道就行的。因為其的影響力較大,如果隨隨便便發(fā)出一篇報道,會對受眾群體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影響,若是好的方面還好,如果是不良的報道,會使受眾體盲目去模仿。因此,新聞工作者要使輿論導(dǎo)向保持正確。由于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所以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要做到真實、客觀。簡單來說,在報道某個事件的時候,要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上、不沾油加醋的進行闡述,不能報喜不報憂,不能光說壞處不說好處。即:在闡述完之后從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入手,對其進行客觀評價。而且新聞工作者在進行報道的時候要注意一點,就是自己和受眾群體是保持平等的,要進行雙向的交流。另外,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不能用說教式的語言,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面對不同的類型的新聞的時候會站在不同的立場上。作為新聞的報道人員,需要根據(jù)新聞靈活的選擇報道方法。
新聞報道雖然并不屬于文學(xué)作品,不需要多么華麗的辭藻,但是干巴巴的對事件進行論述會使人感覺到枯燥乏味。因此,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可以適當(dāng)?shù)倪M行潤色。不過要注意,這里的潤色是在保持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的前提下的。而且在用詞造句的時候,要注意一定要符合新聞報道的現(xiàn)狀。只有這樣,才能使新聞報道愿意讓人去閱讀,而且達到事件傳播的目的,還不會影響到其的真實性。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自媒體環(huán)境下雖然使得普通人也能進行新聞的傳播與報道了,但是網(wǎng)絡(luò)并不是法外之地,發(fā)表報道的人仍舊需要為自己的言行所負責(zé)。所以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新聞工作者要保持嚴謹?shù)谋磉_方法,比如要保持正確的立場、價值觀,新聞報道要真實,新聞報道要進行客觀陳述。只有這樣,才能對新聞進行有效的傳播,才能在復(fù)雜的事件中挑選出最真實的東西進行反饋,才能使新聞報道形成雙向交流,才能讓人們愿意去閱讀新聞報道,從而使新聞報道為和諧社會所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