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名強
(廣西理工職業(yè)技術學校,南寧 530031)
“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是中職電子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制冷等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同時也是銜接到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等專業(yè)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強、學生難掌握、重要性高的課程。高校在進行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時,通過增加課程的實踐學時來強化對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但教學效果不甚明顯,掌握該門課程知識與技能的學生比例相對較低,技術技能突出的學生也不多。
在分析“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學生技能團隊貫穿“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即學生技能團隊課余在“課程組”教師和上一屆學生技能團隊的指導下自我提高、自我學習、自我服務。課前,學生技能團隊先完成課程要開展的項目,并能較熟練地掌握所需技能。課堂上,學生技能團隊帶領和組織本小組成員按要求完成項目,共同進步。整個課程教學過程有學生技能團隊的引領,具有濃厚的做與學的氛圍,能夠帶動更多學生認真學習,提高中職和高職的課程教學質量。
第一,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差,需要更多的指導,但在課堂上教師所能給予的指導很少。
第二,在信息和網(wǎng)絡時代,學生人手擁有一部智能手機,休閑娛樂占據(jù)很大一部分學習時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又沒有教師進行引導和幫助,導致學生越來越厭學。
第三,課余時間學生基本上不會主動學習,進而出現(xiàn)課堂學不會、課余不去學、知識與技能掌握不了的情況,導致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下降。
第四,由于學情復雜,高職教師也沒有很好地根據(jù)學情因材施教,導致教學組織、模式不能很好地適應學情。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學生技能團隊貫穿“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教學全過程,進行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評價模式、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組織等方面的改革。
依托專業(yè)實訓室,以“課程組”教師為指導,組建系級課程技能團隊,如依托單片機實訓室,成立“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學生技能團隊,開設“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的班級都要有相應的成員在里面,“課程組”教師對學生技能團隊進行指導。“課程組”教師開發(fā)該實訓室的課程實訓項目,實訓項目包括演示性和基礎性項目、綜合性實訓項目、設計性實訓項目、創(chuàng)新性項目、開放性實驗、競賽性項目等,幫助學生技能團隊成員間相互學習和提高,再指導下一屆的學生技能團隊。由于項目是多層次的,因此同一個實訓室也可能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學情的學生進行選擇,因材施教展開教學。學生技能團隊運作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為主體,實行學生負責、教師引導和指導制,同時做好實訓室的維護與管理。學生技能團隊的共同目標是做課程技能的領頭羊,帶領班上同學共同提高。團隊除了利用上實驗或實訓課時間學習和鍛煉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課余時間鍛煉本課程技能團隊要求的各項技能。團隊成員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以老帶新,保證了團隊的穩(wěn)定性、技能性、專業(yè)性和傳承性。團隊平時要開展實訓室維護與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了實訓室的維護和管理水平。
由任課教師組織,成立班級課程學生技能團隊,上課過程中,分為多個小組進行教學,學生技能團隊成員分到各小組組織學生學習,協(xié)助教師做好實訓教學工作。由于有課程技能團隊的協(xié)助,任課教師更容易采用做學教一體、項目教學、任務驅動、分組教學法等方式,提高教學效果,這樣可以使每個小組的成員獲得更多指導,同時具有更濃厚的學習氛圍。
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手把手、放開手、育巧手,讓學生實現(xiàn)手腦并用。學生學習過程中要做到做中學、學中做、學會做,達到學做一體,確保課程實施的有效進行。表1為中職和高職“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項目設計表。
表1 中職和高職“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項目設計表Tab.1 Project design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對表1進行分析得出:第一,中職和高職同一門課程設計的項目有一小部分是重復的,這里也可以設計為不同名稱的項目,但所包含的知識點基本相同。第二,高職項目的綜合性、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和設計性更強,難度更大,對學生的要求也更高。第三,大部分項目都可以通過仿真進行教學,學生可不受時間、地點和條件的限制進行自主學習。第四,項目的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基礎性到綜合性,層層遞進。
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普遍較差,所以手把手的教學生“做”需要更多時間,學生也需要更多指導,否則學生很難跟上學習進度。因此,在教學組織上應采用分組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或任務驅動法等。首先,將一個班的同學分成若干小組,課程學生技能團隊成員分到各小組中,負責組織、指導本小組成員學習。其次,教師采用項目教學法或任務驅動法,將本課程分成若干大的項目或任務,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師巡回指導,課程學生技能團隊成員也輔助教師指導本組成員,這樣學生就能獲得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給他們更多的指導和幫助,讓他們增強信心,與其他同學共同進步。
高職課程的項目綜合性更強,在教學模式上應采用做學教一體、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混合式教學等模式。課前,要求課程學生技能團隊成員進入單片機實訓室掌握課程項目或任務,由“課程組”教師進行指導或由其他學生技能團隊負責人安排指導。教師把項目或任務相關的視頻、動畫、PPT等資料上傳到平臺,學生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前預習。課堂上,采用項目導向或任務驅動教學,由于學生技能團隊成員已基本掌握要做的項目,加上教師再次指導,使學生技能團隊成員對技能掌握地更加熟練,帶動、指導小組成員更加得心應手,同時還能培養(yǎng)其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互助奉獻精神。對于不易理解的知識點,可以觀看相關演示視頻、動畫,也可以讓教師或學生技能團隊成員指導,多管齊下,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對于接受能力和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或學生技能團隊成員應給予其更多幫助,讓所有學生共同提高,為后續(xù)的項目學習打下基礎,營造濃厚的班風學風氛圍。
“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是一門含有實訓(實驗)內容的課程,考核比例為:平時成績占20%,技能考核成績占60%,理論成績占20%。平時成績主要由作業(yè)、實訓報告、考勤、課堂表現(xiàn)等方面組成,側重過程性考核。技能考核成績包含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如:將“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分6個項目進行教學,每個項目分數(shù)占8%,每個項目教學結束后打分,打分時兼顧小組的整體成績,做得好的整體分數(shù)要高些,以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實操技能考試時再進行一次綜合技能考核,成績占12%,強化對學生技能的考核與培養(yǎng)。如果條件允許,綜合技能考核實行教考分離的評價模式,將選擇“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所有學生進行分批技能考核,由課程組或專業(yè)組教師統(tǒng)一對學生進行評價。本項考核主要強化對學生技能的考核與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能掌握真本領。
理論成績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實現(xiàn)無紙化考試。教師要提前了解包含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等題型的題庫,按題型分數(shù)比例隨機抽取題目進行考試。如果條件不允許,理論成績可采用筆試的方式進行,題型可包括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繪圖題、綜合題等。
“課程組”教師負責制訂崗位能力要求、實訓項目內容、實訓要點、技能考核標準、知識要點的重構、教學方法、課堂組織形式等,共同設計課程項目,共同開發(fā)課程資源,共同組織實施教學。首先,要指導、培養(yǎng)系級學生課程技能團隊,使其實現(xiàn)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自我提高。其次,成立班級學生技能團隊,課堂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技能團隊的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帶領小組成員共同進步和提高。“單片機技術及應用”課程開發(fā)了多層次的實訓項目,適用于不同層次和不同需求的學生,“課程組”教師根據(jù)學情進行選擇,學生在課余時間可到實驗室進行其他項目的學習,從而保證學生就業(yè)和發(fā)展的需要。為此,“課程組”教師要多開發(fā)課程各層次項目和相應的課程資源,提高課程教學組織能力,融入信息化教學,提高各層次學生的課程教學質量。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技能團隊在課前、課中、課余的作用,局部帶動整體,由點帶面,實現(xiàn)所有學生的共同進步,提高中職和高職課程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