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平
(盤錦遼油寶石花醫(yī)院沈采社區(qū)醫(yī)院,遼寧 盤錦 110316)
充血糜爛型口腔扁平苔蘚屬于口腔黏膜類疾病,以頰部位多發(fā)位置,并由于疼痛度高而影響到患者的正常進食和日常生活。本次實驗選取了2008年7月30日至2018年6月30日前來本院進行疾病檢查及治療的患者為對象,經(jīng)過專業(yè)的科室檢查其確診為充血糜爛型口腔扁平苔蘚,并需要開展對癥治療。在重點關注藥物治療成果和安全性下,做出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本次實驗選取了2008年7月30日至2018年6月30日前來本院進行疾病檢查及治療的患者為對象,經(jīng)過專業(yè)的科室檢查其確診為充血糜爛型口腔扁平苔蘚,并需要開展對癥治療。在自愿參與實驗調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幣隨機法,對50例患者進行病情結果討論。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齡在34~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6±3.6)歲。所有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從排除標準上看,對存在藥物過敏、妊娠期女性進行剔除。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措施,即連續(xù)使用硫酸羥氯喹,每天2次,每次1 mg;隨后可使用西吡氯銨含片,每隔3 h可以服用1片,可自然溶解,每天3~4片;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結合曲安奈德口腔軟膏,每天2次,涂抹于病損位置,連續(xù)應用2周。
1.3 評價標準:本次實驗需要進行治療效果的分析,一方面分析患者的病損面積和黏膜狀況,做出客觀的評價,關注患者是否有無充血糜爛癥狀,以及萎縮面積是否得到好轉。另一方面對患者進行疼痛度評價,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最后,則為安全性檢查,則針對血糖水平、肝腎功能指標進行實驗室分析。
1.4 統(tǒng)計方法:在本研究中對充血糜爛型口腔扁平苔蘚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討論,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以SPSS19.0專業(yè)計算軟件為基礎,確保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可靠性。在臨床數(shù)據(jù)的對比中,首先要對兩種方案的實際情況做好記錄,在本次實驗中,針對黏膜狀況、疼痛度采用計量統(tǒng)計,以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治療前的數(shù)據(jù)上看,患者的黏膜狀況評分差異不大,分別為(3.75±0.81)分和(3.84±0.75)分,兩周后觀察組患者的病損面積明顯縮小,從黏膜情況上看為(1.09±0.33)分,對照組為(1.68±0.51)分,組間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此同時,在VAS疼痛度的調查上,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4.78±1.25)分和(4.69±1.74)分,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為(2.12±0.74)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3.28±0.87)分,因此,我們認為觀察組治療效果更佳。
最后,在安全性比較上,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異常狀況,無不良反應,具有安全性上的保障。
充血糜爛型口腔扁平苔蘚屬于慢性免疫性炎癥,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得到明確定論,據(jù)相關研究顯示該疾病的發(fā)病率在0.5%~4%,可發(fā)生與口腔黏膜的多個部位[1]。在臨床上主要出現(xiàn)了口腔黏膜的充血、糜爛和萎縮,患者具有強烈的疼痛感,從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對患者也產生了較大的治療壓力。
在現(xiàn)階段的治療措施上包括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和光化學療法等。在常規(guī)用藥上則包括了硫酸羥氯喹和西吡氯銨含片,但由于利用率不高,治療效果差強人意[2]。而曲安奈德口腔軟膏則為近年來的新型藥物,其能夠針對該疾病提供更好地治療方案,可以防止口服藥物帶來的首過效應,并不溶于水,在涂抹于病損位置后可以發(fā)揮穩(wěn)定的藥物濃度,更有效的改善病癥[3]。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療過程中藥防止過度使用糖皮質激素而導致的真菌感染,這對于患者的安全治療也十分關鍵。
綜上所述,采用曲安奈德口腔軟膏對充血糜爛型口腔扁平苔蘚患者開展治療能夠縮小皮損面積,有利于緩解臨床病痛,并具有安全性保障,肝腎功能、血糖水平不受到影響,可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