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娟
(昌邑市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山東 昌邑 261300)
慢性胃潰瘍作為一種消化內科常見病癥,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主要與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變化有關,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反酸、打嗝、胃脹、噯氣及胃痛等,具有病程長、復發(fā)率高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應重視合理治療及護理[1]。本研究選取74例慢性胃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慢性胃潰瘍護理中針對性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74例慢性胃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于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入院,按照護理方法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37例),另一組為研究組(37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1:16例;年齡29-73歲,平均(43.85±7.33)歲;病程1-9年,平均(4.08±1.63)年;疾病類型:7例復合型潰瘍,14例十二指腸潰瘍,16例胃潰瘍。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0:17例;年齡30-73歲,平均(43.97±7.46)歲;病程1-9年,平均(4.12±1.71)年;疾病類型:6例復合型潰瘍,13例十二指腸潰瘍,18例胃潰瘍。兩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模式: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合理使用藥物,安排作息時間,確保睡眠充足,并協(xié)助患者適當開展運動鍛煉,囑咐其保持一個良好心態(tài)等。
(2)研究組?;诔R?guī)護理選取針對性護理模式:①針對性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文化水平、理解能力,通過資料發(fā)放、播放視頻、舉辦講座及一對一講解等一系列方式開展健康宣教,講解慢性胃潰瘍相關知識,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交流、互動,了解其在認知上存在的不足,然后予以針對性講解,進一步深化認知。②針對性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心理狀況作出評估,然后根據(jù)不同評估結果制定并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方案,通過一對一方式,消除負性情緒,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并介紹治療成功病例,提升其醫(yī)療信心、配合度。③針對性用藥干預。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說明合理用藥對自身病情的重要影響,講解藥物副作用,使其規(guī)范用藥,如降胃酸藥物(樂得胃、氫氧化鋁等)使用時,說明每日早餐、中餐及晚餐后1h與入睡前服用,服用時需咀嚼,且使用乳劑藥物時應確?;旌暇鶆颍瑖澜c飲料、酸性食物及奶制品混合服用,若是發(fā)生不良反應第一時間告知醫(yī)師,根據(jù)不同不良反應給予針對性處理。④針對性飲食干預。囑咐患者嚴格遵循“少食多餐”原則,嚴禁進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酒,合理控制高熱量、高膽固醇及高脂肪食物攝入量,并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口味,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多進食新鮮蔬果。
觀察兩組護理后焦慮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及滿意度。焦慮情緒選取焦慮自評量表[2]評估,>70分即重度焦慮,60-69分即中度焦慮,50-59分即輕度焦慮,<50分即正常。睡眠質量選取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3]評估,得分越低即睡眠質量越高。滿意度選取調查問卷評估,總分100分,不滿意<60分,滿意60-80分,十分滿意>80分。
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由均數(shù)±標準()表示,成組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由%表示,χ2檢驗對比,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對照組,研究組護理后焦慮評分、睡眠質量評分明顯更低,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詳見表1、表2。
表1 焦慮評分與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表1 焦慮評分與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表2 滿意度比較(n,%)
現(xiàn)階段,慢性胃潰瘍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主要與人們飲食、生活、工作及作息變化有關,多伴有灼熱、噯氣及反酸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可能發(fā)生便血、嘔血等嚴重狀況,嚴重損害患者身心健康,對生命構成威脅[4]。從臨床治療方面來看,主要選取藥物方式,通過藥物消滅幽門螺桿菌,并通過質子泵抑制劑對胃液分泌予以抑制,同時可配合胃黏膜保護劑治療,對潰瘍面快速恢復予以促進;但是,雖然藥物方式應用于慢性胃潰瘍治療中具有良好效果,但是長期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緒,如緊張、焦慮等,造成其對治療產(chǎn)生抵觸情緒,因此應重視有效護理[5-6]。
本研究中,研究組護理后焦慮評分、睡眠質量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滿意度更高,兩組有差異(P<0.05)。由此可知,慢性胃潰瘍護理中針對性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顯著,主要在于針對性護理是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需求提供一個個性化護理服務的模式,其包含針對性健康宣教、心理干預、用藥干預、飲食干預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健康宣教可加深患者對自身病癥的認知,彌補其認知缺陷,消除因不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而產(chǎn)生的不良心理,如焦慮、恐懼等,使其以最佳狀態(tài)接受治療;心理干預可消除患者在治療期間的不良情緒,主要在于慢性胃潰瘍患者的病程比較長,極易復發(fā),因此患者容易出現(xiàn)不良心理,而焦慮會導致胃酸分泌量增加,導致胃潰瘍加重,而心理干預可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使患者在治療期間保持一個積極向上心態(tài),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以此確保療效;用藥干預可指導患者合理用藥,避免因藥物使用不當導致不良反應發(fā)生;飲食干預可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避免因飲食不當造成病情加重,還可確保患者飲食搭配的科學性、合理性,使其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在此基礎上使胃潰瘍發(fā)病率下降。
綜上所述,慢性胃潰瘍護理中針對性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情緒,提升其睡眠質量與滿意度,值得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