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些稅項在我們看來實在有點莫名其妙。比如在愛爾蘭,牧場飼養(yǎng)的每頭牛每年需要繳納18美元的放屁稅,因為它們排放了太多的二氧化碳;英國伯明翰市則會對超過一定尺寸的棺材收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部有一個濱海小鎮(zhèn)叫外尼密,規(guī)定凡是住在海邊、住宅面向海岸、可眺望沙灘和海水的居民,每年每戶需繳納“風(fēng)景稅”66至184美元。而本文要講的這項稅收就更加重口味了,那就是“尿稅”。
公元68年,尼祿皇帝自殺,由羅馬帝國開創(chuàng)者奧古斯都建立的朱黑亞—克勞狄王朝陡然消逝。之后經(jīng)過一年的皇位之爭,提圖斯·弗拉維烏斯·維斯帕先登上皇位,建立了弗拉維王朝(69—96)。
和之前的皇帝不同,維斯帕先的出身并不高貴。他參過軍,主要憑借自己的才能在軍隊中步步高升。登上皇位之后,出身卑微的維斯帕先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尼祿驕奢淫逸,加上內(nèi)戰(zhàn)不斷,帝國國庫幾乎彈盡糧絕。
維斯帕先的父親是稅務(wù)員,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消除財政困境的方法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即在全國范圍內(nèi)增稅。其中一項是:對人尿征稅。
雖然前皇帝尼祿是首位征收尿稅的人,但不久后他便廢除了這項稅收。公元70年,維斯帕先再度恢復(fù)征收尿稅。
但他為何要重征尿稅呢?尿有什么用處?
事實證明,人尿在古羅馬有很多用途。首先,人們多用尿洗臟衣服。古羅馬的“漂布工”靠洗衣為生,但卻多用不起肥皂。他們最常使用的“洗滌劑”是尿液。這是因為尿液中含有尿素,大約24小時后,尿素會轉(zhuǎn)化為氨。氨能強力清除羅馬長袍上的污垢與油脂,且能使白衣更白,彩衣更鮮亮。正如科學(xué)作家莫希·庫馬爾所言:“氨是有效的清潔劑,能中和微酸性的污垢和油脂。盡管早期的歐洲人知道肥皂,但許多洗衣工更喜歡用尿液中的氨去除衣物上的頑固污漬?!?/p>
但這不是尿液唯一的用途。除了是優(yōu)秀的清潔劑以外,制革工人還用它來生產(chǎn)皮革。他們通常會把獸皮浸泡在尿液中,使其脫毛,然后把糞便擦到皮革上,使其軟化。
這些特性意味著尿液也可被用于紡織業(yè)。
但這些還不是尿液最奇葩的用途。許多羅馬人甚至?xí)媚蛎腊籽例X,輔助制作臨時的牙膏。事實上,世界各地有許多國家,如葡萄牙等,都有這種操作。
正是因為認(rèn)識到尿液的種種用途,所以據(jù)說古羅馬人每家每戶都非常熱衷于收集尿液。后來,有人看到尿液有利可圖,便親自上門購買,這些人就是“尿商”。人們把自己的尿液賣給“尿商”,而“尿商”便將尿液加工后賣出,賺取高額利潤。
維斯帕先看到“尿商”靠尿發(fā)財后,也想分一杯羹,于是就有了對尿商的征稅。
除此之外,據(jù)學(xué)者考證,維斯帕先還下令在羅馬的大街小巷設(shè)立了酒桶狀的大陶罐作為募捐桶,提倡人們踴躍捐尿,同時派專人從公共廁所里搜集人尿,然后,對使用這些尿液的人征稅。
雖說尿稅確實幫助維斯帕先充實了國庫,但還是有一些人反對征尿稅。維斯帕先的長子、后來的皇帝提圖斯就公開表達(dá)了他對這種做法的厭惡。
羅馬歷史學(xué)家卡修斯·迪奧和蘇埃托尼烏斯稱,提圖斯向父親抱怨不該征收尿稅,維斯帕先便讓他聞了一堆硬幣,然后問他這些硬幣是否有臭味。提圖斯說不臭之后,其父親戲謔地說:“這些可都‘源于’尿?!?/p>
父子倆的這次對話催生了拉丁俗語“Pecunia non olet”。它的意思是:金錢不臭。它常被用來宣傳這樣的觀點:金錢的價值不受其來源的污染。
除了催生俗語、充實國庫以外,維斯帕先的尿稅還對現(xiàn)代歐洲語言體系產(chǎn)生了某些影響。最明顯的例子是,在意大利,老式的公共便池被叫作“vespasianos(維斯帕先)”。在法國,它們叫“vespasiennes”。
盡管這些詞語的由來令人忍俊不禁,但我們確實得承認(rèn)維斯帕先的尿稅起了作用。據(jù)史料記載,他給帝國繼承人留下了一大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