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君
9月10日晚上9點,舟舟剛看完一場線下開放麥演出。望著室外的傾盆大雨,沒帶傘的他有些失落,倒不是心疼36元錢的門票,只是覺得不少人的表演都有點“垮”(冷場)。當晚的開放麥,總共12名演員里大概有半數(shù)是新人,忘詞、讀稿……總之是不好看。
舟舟是綜藝節(jié)目《脫口秀大會》的忠實觀眾,但這是他第一次現(xiàn)場看脫口秀,實在有點失望。從開放麥現(xiàn)場出來,舟舟突然冒出了講脫口秀的念頭:“既然講成那樣都能上臺,我也可以上去講?!庇谑牵麖奈⑿湃豪锛恿藰泛舷矂∝撠熑藦垹q的微信,把準備好的稿件和讀稿視頻發(fā)了過去。
每年4萬人嘗試脫口秀
2009年,深圳較早有了脫口秀俱樂部。此后,上海、北京等地的脫口秀市場開始發(fā)展。
在張爍剛開始講脫口秀的2013年,脫口秀還很小眾。那時候的脫口秀演出多用英語表演,演員多為海歸或企業(yè)高管,臺下可能只有兩三位觀眾,觀眾甚至不知道演什么,演員也不管,就那么兀自演著。
2014年,張爍創(chuàng)立樂合喜劇,有一個硬性規(guī)定,新演員要來演開放麥,必須帶兩名朋友做觀眾,“當年來看演出的觀眾,很多都是朋友帶過來的,很少有陌生的面孔”。
變化始于2017年。《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兩檔節(jié)目橫空出世,許多人看完后主動搜索線下脫口秀表演。
以往,樂合喜劇的開放麥觀眾幾乎很難超過20人,如今開放麥的票價已經(jīng)漲到49元,且每場都保持有50人以上的觀眾。而脫口秀界“頂流”的“笑果”,每場300人左右的演出,搶不到票是常態(tài),200元一張的門票在黃牛手中賣到600元一張,竟也能輕松出手。
數(shù)據(jù)顯示,從2017年開始,每年至少有4萬人嘗試學習脫口秀表演。隨之而來的,還有演出場次和表演機會的增多。在上海,除了周一的“公休”以外,幾乎每天都有脫口秀演出。在長三角,脫口秀正在形成以上海為圓心,杭州、南京、寧波等城市共同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
門檻低,觀眾都能演
脫口秀正火,不少想要嘗試脫口秀的年輕人躍躍欲試。小菊和油條是從報名開放麥入行的,他倆如今都是杭州獨麥喜劇的脫口秀演員。
小菊第一次了解到脫口秀,是通過《今晚80后脫口秀》節(jié)目。這個早在2012年開播的節(jié)目,算得上是不少年輕脫口秀演員的啟蒙。2019年底,得知杭州有開放麥演出,小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報名參加。沒想到,她第一次開放麥演出效果非常好,全場熱捧,講到超時,現(xiàn)場起音樂,才把她“趕”了下去。
從某種程度上看,小菊或許挺適合脫口秀。大學時,她參加過學校辯論隊,表達欲強,加上略帶夸張的肢體語言,現(xiàn)場一度非?!罢ā保ǚ諊鸁崃遥?/p>
油條是2019年11月看了《脫口秀大會》第二季后,萌生了表演的想法。“那時候,杭州脫口秀演出的門檻真的特別低。”因為缺演員,很多開放麥只要報名就可以上臺。但油條的第一次表演,還是“垮”了,由于個性靦腆,一激動就臉紅,且段子素材平淡,舞臺表演經(jīng)驗不足,缺乏控場能力……
初次登臺,新人演員遭遇的挫敗往往直接而迅速——冷場。丟的包袱不響,預想的哄堂大笑沒有出現(xiàn)。在全場寂靜的那幾秒,聚光燈下的演員會緊張甚至喪失信心。
“出師標準”和“成功標準”
講開放麥或許容易,脫口秀要入門,門道還很多。
首先,需要會寫段子。如何一邊“冒犯別人”一邊讓人會心一笑,可是門技術活。寫段子是磨人的事情,對于小菊、油條這樣的新人來講,有時候兩三個月才能磨出一個可以表演的段子。
張爍告訴記者,過去,一個新入行的脫口秀演員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有第一個“tight five”,也就是經(jīng)過多次打磨、觀眾反響熱烈的5分鐘成熟表演。
在業(yè)內(nèi),5分鐘表演也被認為是入行的門檻,比如脫口秀公司單立人文化的“出師標準”是,1分鐘有4個笑點,能講5到7分鐘。
近年來,線上的綜藝節(jié)目帶火了線下的演出市場,隨著演出場次和表演機會的迅速增加,創(chuàng)作和練習的時間往往被縮短至一兩個月。
講了半年多脫口秀,小菊和油條都意識到,脫口秀需要系統(tǒng)學習,只有積累了經(jīng)驗,提升了表演水平,才能在臨場的互動和表演中始終保持熱度。上個月,小菊報名了上海的脫口秀比賽并順利通過了海選,她還計劃參加相關訓練營來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
在張爍看來,講脫口秀,開放麥只是入門,商業(yè)演出才是這個行業(yè)的核心,“再往上就是個人專場或是做綜藝成名,這些成功標準,對一般人而言很難達到?!睆垹q說,“好段子是有標準的?!北热纾瑪⑹龅碾p線結構搭得好不好,鋪墊是否自然,能否做出一語雙關、一語三關等。優(yōu)秀的脫口秀文本有著非常清晰的創(chuàng)作邏輯,還要看表演能力,以及文本和表演的契合度。
脫口秀演員,這個還算新鮮的行當,也許已不只是業(yè)余愛好,而正成為更多年輕人的職業(yè)選擇。
摘編自《解放日報》2020年9月30日,文中舟舟、小菊和油條為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