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風
Part1.電影
《小森林》
說起森林,似乎是個有些遙遠的詞了。從擁擠的人潮中脫身,從一個滿當當的建筑物轉移到另一個滿當當的建筑物,再迷戀城市的人偶爾也會想:去一個遠離喧囂、滿目蒼翠的地方,好好待上幾天。
小森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它是某個不值一提的小村落,去最近的商鋪也要騎行半小時,更別說雨雪天,來回耗上半天是常有的事??删褪沁@里,恰到好處地保留了自然的痕跡:綠得讓人忘了呼吸的森林,群山間茫茫的水汽,還有一片片種植著蔬菜的田野。它像是獨立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之外,固執(zhí)地堅守自己。
女孩市子從城市回到了小森。夏日的潮濕叫木鏟都發(fā)了霉,冬日里的食物要從一年的開頭就努力儲存。離開都市的代價并不只有這些,但好在,總有食物的慰藉。利用潮濕的環(huán)境烤出了香噴噴的面包,在堆滿白雪的屋檐下掛起了一串串小燈籠般的柿子。沒有繁復的做法和昂貴的材料,那種帶著曠野氣息的食物香氣,卻讓屏幕外的我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氣。
“寒冷也是重要的調味料之一?!?/p>
寒冷、炎熱、森林、泥土……我們的舌頭和心靈愈發(fā)難以取悅,是不是正因為離這些調味料越來越遠了呢?
Part2.書籍
《羊道三部曲》
當我們的坦坦大道上塞滿了鳴笛與叫喊時,還有那么一小群人,終生行走在荒漠與雪山之中,終生在路上。感謝李娟,她用充滿靈性的字句告訴我們,世界之外仍有世界,生活之外還有生活。感謝她將哈薩克牧民——這世界上最后的游牧民族——生活的一鱗半爪展現在我們眼前。
他們的生活需要忍耐。忍耐著幾乎每周一次的搬家,從一個草場到另一個草場的輾轉;忍耐著與大多數人背離,去走那一條陡峭的古道。三百六十日的風刀霜劍,將美麗的牧羊女磨成了堅韌的行路人。
但我不可憐他們,因為你瞧,李娟筆下的扎克拜媽媽和她的孩子們,還有那所有的牧民,他們是那么快樂、從容。每日里總要喝上八九遍的茶,佐茶的便是大家興致勃勃的閑談。新鮮事兒一遍談完了仍不覺過癮,就跑去下一家,再喝一遍,再痛快地談上一通。剛烤出來的馕格外好吃,帶著谷物特有的香氣,配上胡爾圖湯和奶油,是普通又珍貴的美味。他們櫛風沐雨,逐水草而居,在馬背上度過自己的一生。馬背上的顛簸,如同這顆星球的脈搏,他們永遠朝著這個世界最真實的地方走去。
“它依從自然的呼吸韻律而起伏自己的胸膛,它所憑恃的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力量……”
Part3.地點
太湖黿頭渚
我總是從年末就開始期待來年春天的景致?;ú萦徐`,要是沒人欣賞,一定有種說不出的寂寞。黿頭渚是個看花的好地方。大約三月初,各類櫻花紛紛開了,華彩滿天。天上、水里、肩頭,稍不注意就黏上了幾片花瓣,像是溫情脈脈的挽留?;ㄆ谠蕉痰幕?,開的時候越是絢麗,櫻花尤其是。那種全身心的綻放,那股鋪天蓋地的精神勁兒,實在叫人喜歡。
有心人在櫻花樹下系了一串串風鈴,鈴聲悠揚,伴隨著天空中無際的花海,如同畫中的場景一般。這里還設有櫻花驛站,可寄明信片給好友。想必收到的人,晚來入夢也會夢到這一樹繁花吧。
即使錯過了花期也不要緊。太湖滄瀾廣闊,是賞游的好去處。避開假日,要是能沿著湖畔一個人走走停停,看落日西沉,也能將往日里的郁氣散出。心里留出地方,好裝著這淡然清遠的湖景。要是時間充足,還可以點上一份太湖銀魚羹,暖暖喝進胃里,有種把太湖裝入腹中的滿足感。
四時之景不同,黿頭渚是值得人們留戀的地方。
Part4.人物
汪曾祺
少年時,更喜愛文風華麗繁復的作家,一句話里不認識的生詞越多,仿佛就顯得更厲害似的。精致的文筆像身著昂貴禮服的貴族少女,格外吸引我的心。等到年齡漸長,不知不覺拿起汪曾祺的書讀了起來。
汪老可真是個不得了的人。人們贊譽他是“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多厲害的評價,要我猜,這人應當像魯迅先生一樣,字字珠璣,針砭時弊。一個身著長衫、面容嚴肅的傳統文人形象登時浮現在我腦海中。誰知道竟是一個這么有趣的人。
他寫果園,寫十二個月的葡萄,寫炒米,寫家鄉(xiāng)高郵的咸鴨蛋,末了還自己吐槽:“我對異鄉(xiāng)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
看到這話時,就仿佛有一個愛生活愛美食的老頭兒,搬了張長凳,坐在我身旁絮叨開了。我一邊聽他講那些長長的往事,聽他講沈從文、西南聯大、咸菜、螺絲和蜆子,一邊在紅塵煙火氣里捧一碗茶,覺得人生的瑣碎中也充滿了詩意。
詩,不一定只在遠方。
Part5.生活方式
去掉生活的累贅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有種能把東西塞得滿屋子都是的特技。從前房間小,書桌上堆的書有半人高。下面的抽屜變成了練習冊的限定區(qū),時間久了連拉開都得費老大的勁。床下也被各種雜物占領,打掃的時候分外頭痛,只好當作沒看到。
搬了家,房間大了,東西也隨之一起增加,連床上都堆放著亂七八糟的布偶和書冊。打開筆盒,一袋子記號筆簡直擠得喘不過氣??勺屑氁幌?,其實一支也就夠了。囤積的物品一開始只是喜歡,后來逐漸變成了累贅,占領了我僅剩的小天地。
有一天,聽朋友說要來,于是壯士斷腕般從家里找出幾個大紙箱,把衣柜里一年沒穿的衣服、缺了腳的玩偶、旅行時帶回來的擺設,全都收拾了進去,咬牙放到樓下?;氐郊遥⒅K于清爽的房間看了一會兒,心都開闊了起來。
一個人需要占用多少空間?坐的時候一把椅子,躺的時候一張小床,也就夠了。一個人需要多少東西呢?也不過一些食物、一身衣服而已。而現在的商家都太過聰明,將過度的消費觀硬生生塞入我們腦海,反倒叫這些沒有生命的死物妨礙了我們的生活。
人生總有負重,希望我能減輕一些無謂的累贅,樸素前行。
編輯/胡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