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生
臺灣地區(qū)的選舉落下帷幕。選戰(zhàn)中各方的表現都令人注目,其中國民黨與民進黨之外第三勢力的表現也不容忽視,尤其是柯文哲新成立不久的民眾黨,在“立委”選舉中奪得5席不分區(qū)“立委”,成為臺灣社會第三大黨,另外“時代力量”黨奪得3席不分區(qū)“立委”,其余像親民黨、新黨均未能贏得席次。
民眾黨當選的5席“立委”多數在臺灣政壇并不知名,主要依靠柯文哲的影響,在政黨票中按比例分配的席次贏得勝利。作為第三勢力的民眾黨在選舉中能取得如此成績,已表現不俗。事實上,臺灣的政治市場,在藍綠兩大黨的瓜分之下已經沒有多少市場。加上所謂的第三勢力政黨林立,票源分散,第三勢力的小黨要想站穩(wěn)腳跟并不容易。2016年新成立的“時代力量”擠下了“臺聯(lián)黨”,2020年新成立的民眾黨則擠下了親民黨、新黨等原有政黨。
從“立委”選舉的得票分布看,藍綠陣營的支持者都出現了分裂投票的傾向。國民黨在區(qū)域“立委”選舉中拿到了約563萬選票,但在政黨票中只拿到了472萬選票,少了91萬左右的選票,這些票流向了親民黨、新黨或其他小黨。民進黨在區(qū)域“立委”選舉中拿到了約633萬選票,但在政黨票中只拿到了481萬左右的選票,比區(qū)域得票少了152萬選票,這些票恐怕大量流向了民眾黨和“時代力量”黨。從政黨得票來看,民進黨與國民黨得票相差不大,這說明國民黨的基本盤幾乎與民進黨旗鼓相當。顯然,島內有不少人并非民進黨的堅定支持者。
第三勢力的小黨中,只有民眾黨、“時代力量”黨獲得了“立委”席次,這兩個黨在政治色彩上都是偏綠的政黨,在一定程度上說明2019年臺灣社會輿論主導權是掌握在以民進黨為代表的綠營手中的。蔡英文“反中抗中”的政治路線帶偏了臺灣社會整體的輿論導向,至少300萬是被帶偏了方向的選民。這部分民眾心底里可能對傳統(tǒng)的藍綠兩黨都有不滿意的地方。
柯文哲宣稱第三大黨不是他的目標,他的目標是要成為第一大黨。隨著島內政治生態(tài)和社會環(huán)境在未來出現深刻變化,如果傳統(tǒng)政黨不謀改革依然走下坡路,民眾黨未來吸引更多選民支持的可能性并非完全沒有。要看到,柯文哲及其民眾黨不僅威脅國民黨,而且也給民進黨帶來壓力。民眾黨宣稱兩岸政策將采中間路線,致力維持“現狀”。民進黨如果一意孤行,往“臺獨極端化”的方向發(fā)展,柯文哲和民眾黨同樣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接收民進黨放棄的中間地盤。
民眾黨處在一個左右夾擊也左右逢源的位置。而民進黨曾經利用柯文哲,也曾經打擊他,但他依然固守自己的理念和地盤??挛恼芤悦癖婞h為基礎,主張超越藍綠,試圖翻轉臺灣的政治格局。未來柯文哲肯定會利用現有的局面步步為營,第三勢力的影響不容忽視。▲
(作者是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