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喬
(貴州聯建土木工程質量檢測監(jiān)控中心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從檢測的角度來看,路橋的檢測范圍相對廣泛,檢測內容也相對繁雜,而目前大部分的路橋表面缺陷檢測仍未采用自動化設備。因此,在路橋檢測中,需要對缺陷特征加以準確辨析,對缺陷性質及形成原因和危害程度加以準確查明,進而制定出合理的修復方案。在檢查與觀測時,需要注意以下內容:(1)對缺陷發(fā)生的位置、走向以及形狀大小進行觀察,能夠把握修補的大方向;(2)對缺陷的分布情況以及損壞程度進行檢測,能夠有針對性的采取修補措施;(3)對缺陷的變化及發(fā)展狀況進行檢測,能夠有效追蹤與預防缺陷漏洞。產生缺陷的幾點主要原因如下:(1)施工時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施工材料的質量差異、工作人員的流動性以及氣候環(huán)境的不穩(wěn)定性等不確定因素都會對路橋工程建設造成影響,此時需要對眾多的不確定因素進行風險評估,并提前做好風險應對;(2)橋梁施工中的高危因素。由于我們的研究重點往往放在了整體建設上,因而許多施工細節(jié)常常被忽略。而這些施工細節(jié)恰恰是構成路橋工程的基本元素,如果不進行全面而細致的探究則同樣會給工程建設帶來麻煩。因此,在施工階段,施工人員需要依據質量手冊對工程細節(jié)加以關注和處理,避免在基礎環(huán)節(jié)埋下安全隱患,給路橋工程造成不利影響。
在施工過程中,用于識別安全風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定性識別。該識別手段通常依據的是以往的工程建設經歷或者是資深專家的相關意見。在使用該識別手段進行安全風險排查時,多依靠理論數據。通過將理論數據與有關標準進行對比分析,可以準確定義安全風險等級。此外,在識別過程中,由于需要應用一些數學方法及公式,因此對于識別結果具有一定的技術支持。(2)定量識別。該識別手段主要是利用科學實驗和數學測算等方法來得出最終結果。由于該識別手段背后有著強大的理論支持,因此可以得出十分準確的識別結果,進而能夠大大降低安全風險等級。隨著量化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廣泛應用,該識別手段必然也將會成為風險識別的重要方法之一。除上述兩種識別手段之外,風險識別還存在其他方式,在應用不同類型的風險識別手段時,應提前明確風險識別目標,進而挑選合適的風險識別手段,以達成更好的風險識別效果。
在檢測混凝土灌注樁時,施工人員常使用超聲波儀器,而該儀器則采用了電子信息技術。從儀器功能的角度來看,依據超聲波投射原理,該儀器可以測量樁徑大于0.8 m的灌注樁的完整性。具體來講,當預埋聲測管內產生了超聲脈沖之后,接收換能器會在樁體另一側接收到該超聲脈沖。此時,檢測超聲脈沖在灌注樁中的傳播時間與速度,能夠有效判斷混凝土灌注樁的密度大小。如果混凝土灌注樁的密度較大,則傳播時間較短,速度較快,反之則傳播時間較長,速度較慢。如果混凝土灌注樁的內部結構受損,出現了空洞或是裂縫等現象,超聲脈沖的傳播路徑就會發(fā)生變化,但最終仍可以被接收環(huán)能器所接收。此時,由于超聲脈沖走過的距離發(fā)生了增長,因此測得的聲速會降低。依據上述超聲傳播原理,施工人員可以對混凝土灌注樁的完整性進行檢測。與此同時,根據測算能夠將缺陷所在位置以及缺陷性質進行準確判斷,進而為制定解決方案提供可靠依據??偠灾?,利用超聲波的透射功能檢測灌注樁結構完整性的效果十分顯著。在此過程中,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十分重要,通過數據分析能夠加強缺陷的鑒別力度,有利于查明缺陷的性質與等級。目前,該方法是檢測技術中較為先進的一種類型,可以繼續(xù)推廣使用。
道路路面上的紋理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微觀紋理,另一種則是宏觀紋理。兩種紋理能夠分別反映出車輛在低速行駛與高速行駛時具備的抗滑能力。構造深度是指宏觀紋理的深度,因此我們將其作為反映路面抗滑能力的一項指標,可以將其用于評價路面的安全系數。激光構造深度儀內部采用了高精度的激光位移傳感器, 利用該傳感器并施加對路面骨料的深度測量,然后依據人工鋪砂原理來處理數據信息,最終就能得到構造深度的數值大小。由于傳統的人工鋪砂法易受風力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且自身的檢測速度較慢,因此亟需采用新型的檢測方法。而激光構造深度儀恰好能夠彌補傳統手段的應用缺陷,同時還提高了測量的準確性,因此可用于路面構造深度檢測。在使用激光構造深度儀時,不僅可以對某處的構造深度進行檢測,而且還能對某一路段的平均構造深度進行檢測,因此該手段具有良好的適用性。
具有便攜特點的電子測溫儀是我國建筑行業(yè)內常用的測溫儀器。該儀器不僅能夠迅速、準確地顯示出測量溫度,而且應用范圍較廣,便于施工人員操作。目前在測量瀝青混合料溫度時,常使用該測溫儀器,同時該儀器還能為溫度控制提供技術支持。
在進行樁基檢測時,施工人員主要使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動力測量,另一種則是鉆芯法。通常情況而言,動力測量的使用頻率較高,一般與樁數相一致,而鉆芯檢測的應用頻率在百分之三左右。對比兩種檢測方法可發(fā)現,動測中的低應變反射波檢測技術需要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下才能得以應用。具體來講,該技術需要將樁看作為截面大小相同、質量均勻的一維直桿。且桿長應當遠大于橫截面直徑,桿的密度遠大于桿側與桿端物質的密度。只有符合上述假設,工程樁的完整性測量思路才能被準確構建出來。鉆芯檢測法是具有明顯優(yōu)勢的一種檢測技術,雖檢測效力突出,但需要支付高昂的檢測費用,且檢測所需時間較長,因此難以廣泛使用。此外,雖然鉆芯法能夠對短樁以及離析等問題進行有效檢測,但鉆芯法測量樁身完整性的結果是否具有代表性也是需要繼續(xù)探究的問題,當出現縮徑等問題后,鉆芯法是否能夠實現對樁身完整性的有效測量更是不得而知。
路橋工程建設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動力來源,隨著人們對路橋質量需求的與日俱增,路橋工程建設也面臨著許多難題。在面對眾多挑戰(zhàn)時,需要對各類路橋問題進行溯源分析,全面、細致地了解問題的形成原因,并結合現有的科學技術來解決路橋問題。本文著重對路橋試驗檢測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進行了探究,分析了若干混合技術的應用情況,以期為推動路橋工程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