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群
古人云:“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币簿褪钦f,從一個大主題單元的全方位分析,可以得出總結課的設計范式。下面筆者以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幾篇文章:《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金字塔》為例,探討大主題單元中總結課的一般設計策略。
一、管中窺材
1.分析選材。不同的單元有不同的主題,其表達特色也完全不同,老師可以先分析單元主題選材的特征。筆者選取的這幾篇課文都是寫景的文章,它們表達特色各不相同:有的是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有的是豐富翔實的資料,還有的甚至有詳細的圖片作為說明,是一個介紹景物、景點的很好的示范。這一單元的教材在表達特色上適合教師將其作為教學推進的抓手,經過筆者的教學經歷,老師在教學中適當應用、引導學生模仿這些不同的介紹特色,會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前期準備。在初期的推進課的教學中,筆者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注意每次學完一篇課文就讓學生總結本篇文章的寫作特色,并嘗試自己使用這種特色的寫作方法來介紹一個景物或旅游景點,作為總結課的前期準備。
3.多元匯報。本單元的導讀中明確了讓學生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的目標要求。在總結課的課堂中,筆者就應用了推進課中的成果。在前面充分嘗試的基礎上,老師“讓學”于生,讓學生自己上臺介紹自己所選的景物,這些介紹的方式也可以是多元的:PPT匯報,手抄報展示,或者是個人直接匯報,由此,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總結提升。學生可以自評、互評,教師也可以總結學生的發(fā)言,并結合學生發(fā)言來進行點評,從而達到將這一類知識總結、內化為學生的知識的目標。此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嘗試課內的不同方法之間的轉化應用。比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荷蘭的牧場、埃及的金字塔,這幾者之間的介紹方法都是互補的。尤其是《金字塔》一課,以迥異的兩種文風來介紹,第一篇十分感性地描寫金字塔的雄偉壯麗,另一篇則是以圖片結合數字等資料來客觀介紹金字塔的高大神奇。教師在總結后可以追問:那么你是否可以用資料、圖片加上理性客觀的表達形式來介紹荷蘭牧場、威尼斯的小艇呢?這樣的介紹,讓學生又有了不同的體驗:不同的題材適應的表達方法不同,不同的表述特色帶來的表達效果也完全不同,從而達到深化學生思維,提升語文基本素養(yǎng)的目標。
二、管中窺法
在初步分析、感悟教材特色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深度挖掘大單元主題中的特色閱讀、寫作方法,并引導學生內化、應用。
1.品味閱讀方法。《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講到:“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像掛在天邊的新月……仿佛田溝里的水蛇?!边\用了列數據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而《不可思議的金字塔》中,也運用大量的數據、做比較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尤其以后者的例子更加明顯。教師可以將其作為抓手,對比訓練學生的說明方法,促使其掌握,并運用該方法來嘗試介紹其他幾篇課文的內容。例如:你能用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的方法來介紹一下荷蘭的牧場嗎?嘗試這樣改編一下《牧場之國》。這樣就將這一大主題單元打通了,以說明方法為節(jié)點,將這一大主題單元連接為整體,從而使學生浸潤在單元主題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
2.品味寫作手法?!锻崴沟男⊥А贰赌翀鲋畤贰督鹱炙φ铡愤@三篇課文,都以極優(yōu)美的語言,用動靜相諧的方法寫出了各自的景物特點。老師應在立足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深度挖掘作者是如何做到“動靜相諧”的。比如,《威尼斯的小艇》中描繪道:戲院散場后,人們走向各自的小船離開,河道中傳來一片歡笑和告別聲。人們坐在船上,像一幅定格的畫面,而笑聲和人們的告別聲又像是畫外音,加上小船去向遠方,使得動靜景物相交融了。此處,是充分應用多種感官:視覺、聽覺相融合的方法來寫作的,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關注“動靜相諧”的寫作手法,分析這種寫作手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遷移至本單元中的同類寫法。
3.嘗試內化、應用。在充分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了解動靜相諧的寫法基礎上,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自己應用這種方法來描寫一個場景。這一單元的“語文園地”就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放學后的校園”“群鳥飛過的湖面”“火車進站之后”等場面。此外,老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自身經驗,讓學生提出一些自己印象深刻的場面:如課間學校的小花園、下課后的教室等。以此,再讓學生進行寫作,相信學生也不會再言之無物了。而學生寫作的過程,也是一個將“動靜相諧”的寫法內化的過程。這樣,在寫作訓練中,學生的分析、寫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管中窺思
最后,老師還應注意深挖本單元內容表達的內涵,思考文本的內在價值。教學完本單元這三篇寫景文,老師也許會單純地總結出它們都表達了“對美麗景物的熱愛”這一結論。但是,這樣就忽視了作者如何表達出這一思想的路徑,老師應順著課文內容的路徑,探索其內在價值,啟發(fā)學生進入深度思考,讓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yǎng)得到更大的訓練。
以《威尼斯的小艇》為例,統(tǒng)編版教材在本課后的“閱讀鏈接”中,為我們提供了另外兩位名家寫的威尼斯,作為對比參考。一段是朱自清的《威尼斯》,另一段是法國喬治·桑的《威尼斯之夜》,這兩段內容都與本文有一個共同點,圍繞“威尼斯的小艇”,寫了無論是不同季節(jié)、夜晚與白天的威尼斯景色都是動態(tài)美與靜態(tài)美相和諧的。但又有所不同:《威尼斯的小艇》條理清晰,表述的內容邏輯清楚,圍繞小艇介紹了外形、功能和其他相關的景物。朱自清用較詩意的散文語言描述的威尼斯更加空靈。而喬治·桑筆下的威尼斯又充滿了浪漫氣息。在對比中,老師應引導學生思考,本單元選取的《威尼斯的小艇》更適合作為課文,因為它表述更加規(guī)范,用詞準確又不失優(yōu)美的修辭。這樣的行文方式適合學生模仿寫作,也更容易讓學生清楚了解其架構,快速了解主旨——對威尼斯的小艇和美景的喜愛之情。以此為抓手,引申至本單元的《牧場之國》一文也是一樣,用牧場中的動物們在牧場中的動作、狀態(tài)和叫聲為主要內容,凸顯出牧場的靜態(tài)、動態(tài)之美,從而寫出荷蘭的美,從運河到草原,從白天到夜晚,條理清楚,是學生模仿創(chuàng)作的良好范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反思這樣寫作的優(yōu)點,在深入思考下、在對比閱讀探究中,學生也會慢慢養(yǎng)成深度思考的習慣,也會嘗試使用課文的表達方式,這也就達到了訓練的目標。
總之,老師在深度分析教材特點、深度挖掘教材寫作方法、深度思考文本的內在價值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對大主題單元中值得深思的部分再進行對比分析,以“大主題單元之管”窺“總結課策略之豹”,促使學生主動構建、深度思辨,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