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智慧
回望2019年,危機、蕭條和動蕩是全球經濟的關鍵詞。2019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全球經濟增速從4月預期的3.3%,下調至3%—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核心經濟體G4(歐元區(qū)、美國、中國、日本)普遍降速,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都令經濟形勢繼續(xù)面臨下行風險。
2020年徐徐在人們面前展開,國家、科技公司和銀行都是這幅波動圖像上的重要節(jié)點。隨著中美即將簽署第一階段協(xié)議,不少樂觀的分析師認為,動蕩中,曙光已經初現(xiàn)。
“不景氣”,這是大多數(shù)國家總結2019年的經濟形勢會作出的判斷。2019年就像一杯“苦澀的雞尾酒”,辛辣的味道正在喉嚨口打轉,能夠嘗到“回甘”的國家很少。
德國一直是歐洲大陸的經濟支柱,高就業(yè)率、大把預算,讓人們期待德國有著壓艙石般的穩(wěn)定前景。遺憾的是,這個“4萬億美元經濟體”正在陷入衰退。據美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的報告,德國2019年前三個季度的GDP增速分別僅有0.8%、0.0%、0.5%,而且,在歐洲經濟整體下行的趨勢下,核心國家德國的GDP增速不僅沒能高于外圍國家(例如意大利、希臘),反而顯著低于法國、英國。
德國非常依賴制造業(yè)的出口貿易,2018年,它的工業(yè)產品貿易額幾乎達到GDP的40%。因此,美歐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以及特朗普政府對德國汽車出口、知識產權領域的頻繁威脅,都令2019年德國的出口貿易十分低迷。雖然默克爾領導的聯(lián)合政府在吸引移民、養(yǎng)老金改革等方面下了功夫,但勞動力短缺、工資和房價上漲的風險已經冒頭。另外,由于政府近年未能在公共基礎設施、教育和電信網絡上充分投資,德國的潛在增長率并不樂觀。
過于保守的財政政策,導致穩(wěn)定經濟增長的壓力過度壓在了貨幣政策上。德國的審慎財政政策,來自“平衡預算”憲法修正案—所有公共支出都必須和新收入抵消,保證財政盈余,沒有結構性赤字。這造成德國政府未能為避免經濟衰退進行投資。不過,德國財政部長奧拉夫·舒爾茨正在爭取接任社會民主黨的領導職務,也許將推行大規(guī)模的財政刺激計劃。
基督教民主聯(lián)盟對此則有相反的意見。該聯(lián)盟成員、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表示,放棄預算平衡,將給子孫后代增加負擔。雖然社民黨和基民盟組成了執(zhí)政聯(lián)盟,但內部矛盾已經日益彰顯。除了財政政策的對立,社民黨選出的兩名左翼新主席,在2019年11月?lián)P言要退出執(zhí)政聯(lián)盟。12月,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多名成員被曝光與極右翼新納粹組織有聯(lián)系。
財長舒爾茨在2019年11月的一次會議上表示:“德國沒有陷入經濟危機?!焙芸?,《衛(wèi)報》上有人諷刺地說,這話好像英國時任首相吉姆·卡拉漢在1979年全國大罷工時的態(tài)度—“危機,什么危機?”3個月后,撒切爾夫人上臺了。
相比德國拯救經濟的猶豫不決,印度總理莫迪承諾“5年100萬億盧比”計劃,手段要激進得多。
德國的審慎財政政策,來自“平衡預算”憲法修正案—所有公共支出都必須和新收入抵消,保證財政盈余,沒有結構性赤字。這造成德國政府未能為避免經濟衰退進行投資。
2019年以來,印度經濟的下滑勢頭十分明顯。前三個季度的GDP增速先后跌破6%、5%和4.5%,已經到了6年來的最低水平;全年無望突破3萬億美元,甚至由于盧比貶值,按美元計算的GDP可能不及2018年。
印度的基建落后,拖慢了整個印度的工業(yè)化進程。莫迪一直把基建視為王牌,這100萬億盧比(約合1.4萬億美元)將用于開展多項大型基建項目。投資基建,除了可以刺激經濟增長,還可以打通大陸南北東西的交通,使地區(qū)均衡發(fā)展。
和德國正相反,印度的財政赤字就像個“大窟窿”。莫迪再度當選后,還推進了國有企業(yè)民營化進程,目標是籌資以削減財政赤字。有分析機構指出,2019/2020財年,印度的財政赤字為8.5萬億盧比左右,再加上“5年100萬億盧比”的“撒錢”計劃,光靠出售國有資產可謂杯水車薪。
而印度議會兩院近日通過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因為沒有授予穆斯林非法移民以公民身份,引發(fā)了多地的強烈抗議和騷亂。2019年8月取消印控克什米爾的自治權后,當?shù)孛癖娨脖l(fā)了大規(guī)模騷亂。騷亂加上經濟下滑,恐怕令印度的發(fā)展態(tài)勢雪上加霜。印度前首席經濟顧問Arvind Subramanian警告,印度經濟正走向“ICU”(重癥監(jiān)護室),第二波“雙重資產負債表危機”將發(fā)展成規(guī)模更大的金融危機,并在2020年展開。
對于被迫放棄了WTO“發(fā)展中國家”優(yōu)惠待遇的韓國和巴西來說,經濟形勢則是一下一上。
出口依賴程度較高的韓國,出口額占GDP的45%,對中國的出口占整體出口的1/4左右。日韓、中美貿易糾紛,讓韓國經濟遭到“重創(chuàng)”,被《金融時報》稱為“面臨50年來的最糟糕情況”。
作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韓國2019年前9個月的GDP增速僅為1.9%,遠低于2018年同期2.6%的水平。按季度核算,2019年第三季度增速為0.4%,第二季度為1%,第一季度為-0.4%。除非第四季度增速超過0.9%,否則韓國沒法達到全年2%的增長目標。即使一年內已經兩次降息,韓國的經濟放緩也不會立即得到扭轉。
巴西中央銀行在2019年12月發(fā)布了季度通脹報告,將當年經濟增速預期從1.12%提高到1.16%,將2020年預期從2.25%提高到2.28%。2019年是總統(tǒng)博索納羅執(zhí)政的首年,兩度下調利率、養(yǎng)老金改革計劃獲批之后,股票市場創(chuàng)下新高,巴西經濟顯出了復蘇的曙光。
不過,龐大的公共債務,以及4年來最低的貿易順差額,都有拖累經濟增長的可能??梢哉雇?,在未來一年里,巴西的主權信用評級可能在“樂觀”和“穩(wěn)定”之間上下浮動。
創(chuàng)業(yè)減少、就業(yè)困難、市場需求下降以及經濟分化,都沒能給數(shù)字經濟巨頭帶來困擾,它們依然是笑傲江湖的擎天柱。特別是2019年,“姜還是老的辣”的態(tài)勢十分明顯。
老牌巨頭微軟表現(xiàn)搶眼,2019年大幅擴展了云業(yè)務,并獲得了美國國防部的“JEDI”合同,10年為期,價值100億美元。這一合同內容,包括將所有美國軍方的計算機系統(tǒng)轉移到單個云系統(tǒng)。領先市場的亞馬遜網絡服務云平臺,市場份額約為33%,而微軟的Azure占16%,丟掉訂單的亞馬遜CEO貝索斯氣到起訴特朗普,說這是總統(tǒng)對他的個人偏見。
2019年,微軟的市值增長了4080億美元,達到1.19萬億美元,與蘋果并駕齊驅,一起名列“萬億俱樂部”。自2009年以來,微軟的股價升了417%,超過了標普500指數(shù)189%的漲幅。
作為微軟的“宿敵”,蘋果在2019年經歷了一次大逆轉。2018年年底的時候,iPhone的銷量下滑,投資者都不再看好蘋果,對其創(chuàng)新能力大加懷疑。2019年,蘋果找到了新的戰(zhàn)略方向,將注意力集中在服務和可穿戴設備上。Apple Watch和AirPods的熱賣,令銷售量十分醒目。
同時,新的Apple TV+和流媒體服務,包括音樂和云存儲服務,都讓蘋果的服務列表更加豐富。2019年,蘋果的市值增長了4970億美元,總市值近1.25萬億美元,其股票在2019年下半年屢創(chuàng)新高。而且,2020年,隨著無線運營商推進5G建設,新的設備和新的帶寬,又將刺激新一代智能手機和移動設備升級,蘋果的新增長周期也指日可待。
亞馬遜雖然喪失了百億美元合同,但得益于云計算和廣告業(yè)務的強勁增長,股票市值增長了近1500億美元,達到8870億美元。
在過去10年里,亞馬遜的市值激增了1233%,大部分要歸功于云計算和云服務。根據Jefferies在2019年11月的分析報告,這一塊業(yè)務占亞馬遜市值的40%,而且該部門太過龐大,以致受到了反托拉斯審查。
與亞馬遜競爭“萬億俱樂部”的谷歌,搖錢樹是廣告部門,不過這棵搖錢樹的長勢不太喜人。
騷亂加上經濟下滑,恐怕令印度的發(fā)展態(tài)勢雪上加霜。印度前首席經濟顧問Arvind Subramanian警告,印度經濟正走向“ICU”(重癥監(jiān)護室)。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2019年7月公布的第二季度報告中稱,谷歌的廣告收入達到32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6%,但是獲取該收入的成本也在增長,比2018年同期還高了12%。谷歌在廣告業(yè)以外的業(yè)務,沒有什么成功的“跡象”,包括Pixel手機、Nest相機、Google Play商店和谷歌云服務。
很多人認為,谷歌的云服務潛力無限,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AI技術部署者。然而,同樣是2019年第二季度,微軟公布它的云服務收入是114億美元,亞馬遜公布它的云服務收入是83億美元,可從谷歌的財報里卻看不出來云服務有什么收益。
谷歌把“寶”押在另外的領域:自動駕駛汽車公司Waymo、互聯(lián)網公司Loon、健康科學部門Verily等等,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些賭注花的錢遠比賺的錢多。同一份財報里顯示,它們花了9.89億美元,僅產生了1.62億美元的收入。
雖然谷歌廣告業(yè)務收入正在放緩,但2019年谷歌的市值增長了2140億美元,總市值近9340億美元。不出意外的話,它將在2020年躋身“萬億俱樂部”。
相比“老大哥”谷歌的波瀾不驚,年輕的巨頭臉書,兩年來麻煩不斷,CEO扎克伯格成了聽證會的??汀?/p>
臉書的股價在2018年夏季達到巔峰,然后一路波動。“劍橋分析”抖落出來的丑聞、歐盟GDPR(《通用數(shù)據保護條例》)的實施,以及飽受爭議的數(shù)字貨幣“天枰座”,都讓臉書的前景略顯暗淡。
臉書的營收全年增長了20%,低于2018年的37%。臉書的收入來源和谷歌一樣,都是廣告挑大梁。有分析師指出,臉書的廣告業(yè)務為2019年的全年收入貢獻了665億美元,占總收入的99%。
盡管監(jiān)管審查即將到來,但其核心平臺以及Instagram和WhatsApp等服務,一直在吸引新用戶,收入繼續(xù)上升。隨著推特和谷歌禁止了政治廣告,臉書又迎來了好機會,兩位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的宣傳資金,將重新流入該平臺。2019年,該公司的市值增加了2130億美元,達到近5870億美元。
相比科技巨頭,銀行業(yè)的日子頗不好過,特別是歐洲銀行。
2014年起,歐洲央行實行負利率,以應對通縮風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歐元區(qū)刺激經濟的辦法已經極其受限。當官方利率為負,商業(yè)銀行存于中央銀行的準備金不僅沒有收益,還要為此支付費用,增加成本。而且,這項本應“救急”的臨時措施,實行了5年依然沒帶來起色,歐洲銀行業(yè)也只能“負重前行”。
資產總規(guī)模一度達2.16萬億歐元的老牌銀行—德意志銀行,多年來都是歐洲第一大行,近來卻是連年虧損,面臨破產危機。
德意志銀行CEO克里斯蒂安·索英預計,將在全球裁員約1.8萬人,在2022年之前將員工人數(shù)降至7.4萬。這是繼2011年匯豐裁員3萬人以來大型投行的最大規(guī)模裁員。而在2018年,德意志銀行就已經裁掉了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