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慧娟
(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 新密452370)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期常見疾病,患兒表現(xiàn)為鞏膜、黏膜、皮膚黃染。黃疸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與肝腸循環(huán)及膽紅素水平變化相關,部分新生兒因膽紅素升高轉入兒科治療[1]。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臨床常采用藍光照射治療,療效較佳,但治療過程中僅對皮膚進行光照治療,無法確定血液中膽紅素水平是否降低[2]。我院采用中藥湯劑藥浴、腹部穴位按摩聯(lián)合傳統(tǒng)光照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162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1例。觀察組男38例,女43例;日齡5~18 d,平均(11.56±1.23)d;致病原因:溶血因素16例,母乳因素25例,感染31例,其他9例。對照組男39例,女42 例;日齡 6~19 d,平均(11.57±1.25)d;致病原因:溶血因素17例,母乳因素23例,感染30例,其他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相關診斷標準[3];(2)家屬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臨床癥狀退而復現(xiàn)。排除標準:(1)合并膽管閉鎖;(2)合并肝炎綜合征;(3)家屬不同意參與研究。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光照治療。采用北京三優(yōu)巨龍科技公司提供的嬰兒培養(yǎng)箱(B-1000G)進行光照治療,光療強度設定為 10~12 μW(cm2/nm),波長設定為 425~475 nm,在光照期間,采用眼罩遮住眼睛,紙尿褲擋住生殖器官,密切觀察患兒臨床癥狀及膽紅素水平。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湯劑藥浴、腹部穴位按摩治療。藥浴湯方采用茵梔參黃湯,方劑組成:茵陳30 g,丹參、梔子各20 g,柴胡15 g,大黃10 g,生甘草6 g。將以上藥物放置藥桶中,加水浸泡后采用大火煮沸,文火煎煮30 min,雙層紗布過濾去渣,留濾液備用。采用新生兒專用盆,進奶后1 h進行藥浴,在肚臍處貼專用防水貼,將頭頸部露出水面,藥液量以可浸沒軀干為宜,15~30 min/次,2次/d。在藥浴結束后選取患兒天樞、中脘、外陵、關元、滑肉門等穴位,給予環(huán)形有節(jié)律的揉按,各個穴位按摩100次。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療效:痊愈,黃疸癥狀明顯消失,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顯效,黃疸癥狀明顯改善,膽紅素水平趨近正常水平;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傆行?(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4]。(2)抽取兩組患兒治療前后清晨空腹血,經(jīng)離心后取上清液保存待檢,采用改良J-G法測定兩組間接膽紅素、血清總膽紅素水平。采用WTS-1測定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使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治療前后丙二醛(MDA)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5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48%(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間接膽紅素與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間接膽紅素、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間接膽紅素、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間接膽紅素與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比較(μmol/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間接膽紅素與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比較(μmol/L,±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血清總膽紅素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間接膽紅素治療前 治療后81 81 tP 302.31±31.25 301.25±30.26 0.219 0.827 182.64±12.25*214.36±21.31*11.614 0.000 315.26±21.34 314.26±32.25 0.233 0.816 176.54±12.56*210.36±23.25*11.518 0.000
2.3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MDA、SO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MDA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SOD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MDA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SOD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U/m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U/ml,±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SOD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MDA治療前 治療后81 81 tP 5.05±1.21 5.07±1.23 0.104 0.917 6.42±0.25*6.13±0.22*7.837 0.000 22.61±2.35 22.62±2.41 0.027 0.979 15.23±1.41*17.69±1.25*11.750 0.000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也稱為黃疸,當體內的膽紅色素高達一定程度則會誘發(fā)膽紅素腦病,造成永久性神經(jīng)損害。因此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進行科學、及時、有效的干預是臨床研究的重點[5]。藍光照射是常用的治療手段,療效確切,可明顯改善黃疸癥狀,但其治療作用單一。藍光照射治療作用部位在皮膚表層,皮膚表層的膽紅素降低后光療作用減弱,但并不代表血液中的膽紅素含量降低,因此尋找科學、有效的治療手段十分關鍵[6~8]。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歸屬于中醫(yī)學“胎疸、胎黃”范疇,《諸病源候論四十六》記載:“小兒在胎,其母臟氣有熱,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兒體皆黃,謂之胎疸也”,認為新生兒黃疸與胎稟有關,胎黃的病變位置在脾胃、肝膽,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是因為脾胃濕熱、寒濕內蘊,導致肝臟失去疏泄,膽汁外溢引發(fā)黃疸[9~10]。本研究中采用茵梔參黃湯對患兒進行藥浴治療,主要是通過多種中藥的配伍作用,將藥物中的藥用成分復雜化,起到疏肝利膽、活血化滯、清熱消積作用。新生兒毛細血管豐富,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藥效,在熱浴下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加速體內膽紅素的排泄[11~13]。有研究[14]指出,新生兒胎便延遲排除可能會影響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進一步加重黃疸,而對患兒給予按摩治療可促進胎便的排泄,減輕膽紅素的重吸收,進一步緩解患兒黃疸癥狀。
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5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48%(P<0.05),這與陳宗禮等[15]的研究結果相似,提示中藥湯劑藥浴、腹部穴位按摩聯(lián)合傳統(tǒng)光照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確切。治療后兩組間接膽紅素、血清總膽紅素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MDA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SOD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MDA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SOD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中藥湯劑藥浴、腹部穴位按摩聯(lián)合傳統(tǒng)光照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顯著改善患者膽紅素水平,降低機體氧化應激反應。綜上所述,中藥湯劑藥浴、腹部穴位按摩聯(lián)合傳統(tǒng)光照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確切,可顯著改善患者膽紅素水平,降低機體氧化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