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安
狄金森一生中不懈地追求愛情,但是愛神丘比特最終也沒有射中她;盡管她一生中執(zhí)著地求索甜蜜的婚姻,但是她最終與婚姻擦肩而過。我們知道,由于狄金森一生中曾心儀過幾位男性,因此她曾經憧憬過甜蜜的愛情;她內心曾燃起過愛的火花,并且發(fā)狂地愛過,甚至在心底深處談過一次感天地泣鬼神的愛情;她也曾經歷過相思之苦、煎熬之痛;她經歷過愛的歡樂,同時也體驗了愛的痛苦。狄金森“一生未婚,但她對愛情的追求從未停止,她的愛情詩成了她整個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部分。迄今為止,國內還沒有學者通盤綜合狄金森的整個愛情詩,或作純文本解讀,或根據現有的有關女詩人愛情生活的權威考證,對她的愛情詩篇的來源作追蹤考察?!保?]150有鑒于此,筆者在此通過對狄金森愛情詩篇予以深刻的剖析,旨在透視狄金森所追求的愛情樣式,進而展現她的愛情美學。
柏拉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應該表現在精神方面,而不是表現在肉欲層面。他強調人類應該追求理性的純潔愛情。我們知道,愛默生“超驗主義十分強調精神層面的追求。”[2]1067而狄金森深受愛默生超驗主義的影響,重視精神生活超過物質生活,“狄金森注重精神內省,認為精神生活高于物質享受”。[2]107狄金森在婚戀中也在踐行自己的生活準則。狄金森一生中結交過幾位男性朋友,她和他們一直保持著十分親密的朋友關系。狄金森一生中追求純潔的友誼。事實上,盡管狄金森對這幾個男性朋友都十分心儀,但是她一直把愛情留在心間,不愿玷污神圣的愛情。狄金森“交往的幾位男士幾乎都扮演同一個角色,即教師的角色?!保?]12她相識的幾個男性無論是她的啟蒙老師牛頓或者是她的導師如沃茲沃斯、希金森無不是通過文學認識的,或者都是從心智認識的,之后她與他們開始了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這種心與心的交流和碰撞就是人類最純潔的感情和友誼。所以她愿意一直與他們保持朋友關系,而不愿意與他們把關系再拉近一些。狄金森認為,朋友關系會更加純潔,如她與沃茲沃斯保持28 年的友誼,與希金森保持24 年的友誼。這也是她終身未嫁的原因之一?;蛘叩医鹕试概c自己所愛的人維系一種若離若即的關系,堅持的是柏拉圖式的愛情模式。狄金森詩第640 首寫的是“她”寧愿自己與心愛的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也不愿與他走進婚姻的殿堂。這與狄金森所生活的19世紀的男權文化歷史語境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某種意義上,狄金森盡管渴望愛情,追求婚姻,但是她同時也懼怕愛情,恐懼婚姻。
狄金森詩第303 首宣揚的是柏拉圖式的純潔愛情:“靈魂選擇自己的伴侶,/然后,把門緊閉——/她圣神的決定——/再不容干預——//發(fā)現車輦,停在,她低矮的門前——/不為所動——/一位皇帝,跪在她的腳下——/不為所動——//我知道她,從人口眾多的整個民族——/選中了一個——/從此,封閉關心的閥門——/像一塊石頭——”(No.303)[4]84這首詩第一詩節(jié)的第一詩句“靈魂選擇自己的伴侶”就道出詩人的愛情觀,詩人選擇的伴侶是從精神層面考慮的,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生活伴侶。無論是從詩中的第一詩句來看,還是詩中的關鍵詞靈魂(或者心靈或者精神)(soul)來視之,這首詩表達的都是精神之戀或者柏拉圖式的愛情。詩中提出的放棄身份、地位、財產,為愛而愛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在19世紀的美國很少出現。我們知道,19 世紀的美國擇偶標準恰恰十分注重財產和地位。詩中的“神圣”不僅指代自己的決定是神圣的,而且還指代自己的靈魂是神圣的,因為只有神圣的靈魂才能作出神圣的抉擇。這種不俗的靈魂使“她”堅信自我,堅持在生活方式方面作出至高無上的選擇,絕不會向社會權貴妥協退讓。這種不俗的靈魂或者心靈或者精神使“她”義無反顧地拒絕權貴,甘愿居住在斗室。詩中的“她”為了追求純潔的愛情,拋棄社會地位和財富?!啊牧α恳舱窃诒拔⑴c尊貴和神圣的對立中得到彰顯和提升的”。[5]117因此,狄金森一生沒有婚嫁,因為她所追求的精神之戀在現實生活中難以企及。狄金森詩第456首闡釋的也是柏拉圖式的愛情。狄金森“寧肯耽于幻想中的完美愛情也不屑理睬皮肉的碰撞。而且,與置身于實際朋友之中相比,她更加珍惜保持一定距離的友誼。所以在理解她的詩作時,我們必須牢記她的這一心理因素。”[6]82
柏拉圖堅持,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恒的情感,真正的愛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狄金森一生追求真愛。狄金森認為,為了與愛人相見,如果等待一生還不夠,那就等上千年、萬年,甚至更多(No.511)。同時,狄金森堅持,真正的愛情都會經過時間的考驗和煎熬。經過考驗的愛情才能天長地久,才能經得起風云變幻,才能風雨同舟。那些只能同甘而不能共苦的愛情不屬于真正的愛情。狄金森認為,真正的愛情能夠經受起時間、地域、經濟條件的變遷。所以真正的愛情超脫一般人的認知和感悟,是牢固的、恒久的。狄金森體認的真愛,也許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所以她常常把真正的愛情留在幻想中,或者美好的希冀之中,甚至只有天堂上才有。盡管真正的愛情在現實生活中很難企及,但是狄金森一生堅持不懈地求索,而且無怨無悔。她甚至愿意付出生命代價去尋找真正的愛情。
狄金森詩第781 首闡釋的是真正的愛情:“等待一小時,太久——/如果愛,恰巧在那以后——/等待一萬年,不長——/如果,終于有愛作為報償”(No.781)[4]224什么是真正的愛情?詩人并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用對比的方式“等待一小時,太久——”和“等待一萬年,不長——”來探討真正的愛情,詩人旨在闡釋自己或者詩中人對愛情的渴望。同時,他們在得到真正的愛情的時候,無論是自己或者是自己所愛的人一定都經歷過長時間的煎熬痛苦。在情人眼里,一個小時的等待太久了,因為愛人在等待的過程中必須經歷難耐的煎熬,那種急于投身到對方懷抱中的心情是急迫的。因此,一個小時的期盼比一萬年還長久。同時,兩個相愛的人在思念中的牽腸掛肚也是一種煎熬。我們知道,真正的愛情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故而,真正的愛情不僅值得等待和期盼,而且值得長久的期待。真正的愛情即使讓我們等待一萬年也是值得的,也是心甘情愿的。在狄金森看來,愛蘊含在等待中、思念中、希望中,某種意義上,愛意味著等待,這樣等待中的愛情意味著痛苦,不過這是甜蜜的痛苦。等待是對愛情的遐想,是對未來的向往,是對愛情最幸福的追憶,是對愛情的升華。只要愛會補償,長久的等待也是短暫的;愛情像一壇老酒,越久越醇香;只要愛會補償,長久的等待反而會更加美麗、甜蜜和溫馨。
狄金森的唯美主義愛情包括追求精神享受、完美的愛情、永恒的愛情、共同的理想以及一生中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對于狄金森而,愛情就是生命,甚至比生命還重要。
狄金森詩第453 首闡釋的就是這樣的愛情觀:“愛——你太高/我不可攀——/但,若是兩人——/誰知道我們不敢——/輪番——沖擊欽博拉索峰——/公爵一般——最終——與你比肩——//愛——你太深/我蹚不過——/但如果不是一個/而是成雙——/劃手——快艇——某個炎炎的夏天——/誰知道——我們不會抵達太陽?//愛——你輕紗蒙面——/很少人——把你看見——/微笑——變臉——嘮叨——死亡——/極樂——沒有你——便是怪事一樁——/上帝給了綽號——/地久天長——”(No.453)[7]326-327狄金森詩第453 首詮釋的是永恒的愛情。永恒的愛情是愛情的最高境界。狄金森詩中描寫的真正的愛情在現實生活中是罕見的。盡管狄金森一生從未邁進婚姻的殿堂,但是她追求并且贏得了自己所幻想的那種真正的永恒愛情。實際上,狄金森所追求的愛情是一種烏托邦式的愛情模式。這種愛情在現實生活中難以企及,除非是愛倫·坡詩歌中所描繪的在遠古時代或者遙遠的海邊會有這樣的愛情故事發(fā)生。柏拉圖認為,最崇高的愛情是精神之戀,是雙方對真善美的共同追求。這就要求愛人與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及審美傾向大致相同。狄金森所要求的愛情或愛人都是白壁無瑕的。狄金森所追求的愛人是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侶,精神的棲息者,人生中痛苦的傾訴者,男權社會和宗教反叛者的伴侶??梢?,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對真善美的共同追求也是愛情的最崇高的境界。正是為了追求最崇高的精神之戀,她一生都在追求靈魂的棲息地。為了追求最崇高的愛情,狄金森渴望愛情,卻又拒絕傳統(tǒng)形式的婚姻;她追求愛情,可又擔心被婚姻的牢籠束縛。狄金森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愛,求索真愛,但是陰差陽錯最終也沒有找到一個如意的郎君,這也與她對愛情的期望太高有關,也許是她追求過度完美的愛情所致。狄金森最終“嫁”給了她一生中所摯愛的詩歌,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盡管狄金森一生中沒有得到真正的愛情,但是她把真正的愛情視為神圣的、永恒的和不朽的,一生中都在追求真正的、純潔的愛情。狄金森視愛情為生命,她認為得到了純潔的、真正的愛情就贏得了不朽的生命。純潔的、真正的愛情能把人的精神生命一直延續(xù)下來,直至地老天荒。也正因為此,狄金森追求的愛情是神圣的,她所期望得到的愛情是熾熱的,比人間所有的情感都真摯、熱烈,這種愛情是感天動地的。
狄金森詩第809 首這樣寫道:“鐘愛的人不會死/因為愛是永生,/不,它就是神——//愛人的人不會——死/因為愛把生命/改造成神性?!保∟o.809)[7]236我們知道,盡管狄金森最終沒有走進教堂,但是由于她長期深受基督教的浸染,她的詩中充滿基督教色彩。十分明顯,這首詩中的永生、神是基督教中的常用詞匯。詩人在詩中特意選擇這樣的詞匯去描寫愛情,可見詩人把愛情視為是崇高的或者是神賜的。在西方人眼中,基督教作為神明的上帝是不可替換的,是獨一無二的。它在人們的政治生活中是不可置疑的權威,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梢?,狄金森把愛情視為神明,是神圣純潔的、至高無上的。在這首詩中,狄金森認為,因為愛是永恒的,所以得到愛情的人不會死去,他們的生命是永恒的。得到愛情的人是不朽的,即使他們的肉體死亡,但他們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世長存的。他們的精神將會與日月同輝,他們的愛情將會成為人間愛情的楷模。狄金森把愛情與人的永恒生命聯系在一起,因此擁有愛情的人就擁有了不朽的精神和不朽的生命。因為愛讓生命具有神性,愛會把生命延續(xù)(No.918)。狄金森把愛情視為人類貢獻的力量,繁衍人類的手段,延續(xù)人類生命的方式。狄金森詩第1643 首詮釋的也是不朽的愛情。詩中人說,“她”看到“你”就如同看見了藍天。詩中的“她”把自己的愛人比作藍天,可見,自己的愛人在“她”心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詩中人還說,如果“她”能夠與“你”一起生活,那就是一種不朽的感受。
狄金森對愛情寄予很大希望,她“終生未婚,對愛情寄予厚望,但一生找不到理想的感情歸宿,只好在心靈中體驗愛的滋味,從上帝身上感覺愛的溫暖。有人說上帝變成她鏡中的‘丈夫’?!保?]243狄金森認為,愛情和婚姻一樣,不僅需要呵護而且更需要付出。真正的愛情就是,當我們真心實意地愛上一個人后,我們就要把一切都奉獻給對方。奉獻意味著我們不僅要給對方帶來物質財富,而且還要帶給對方幸福和快樂,同時還要給對方帶來自由。甚至我們還要時刻準備為對方的歡樂、幸福和自由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狄金森的這種為愛情奉獻一切的觀點是為愛而愛的延伸。
狄金森詩第725 首展現的是她對愛人的奉獻精神:“你所在之處——那——就是家——/克什米爾——還是髑髏地——差別不大/尊貴——還是羞辱——/地方的名字我看沒啥——/所以我都可以前去——//你干的事情——就是歡喜——/束縛如游戲——甜蜜——/因禁——滿意——/判刑——圣禮——/只要咱倆——相遇——//你不在的地方——就是悲哀——/盡管香料成堆——一排又一排——/你不干的事情——絕望——/先生——盡管加百列——將我贊揚——”(No.725)[7]179-180詩人用第一人稱“我”的形式來定義或者闡釋愛情的自由意義或者愛情的內涵。詩人認為,愛情應該給予對方或者愛人自由?!拔摇闭J為,無論對方(愛人)做什么,都讓“我”感到十分歡樂。只要“我”和你在一起,即使“我”被束縛,“我”也覺得好比游戲一樣讓“我”感到甜蜜;即使“我”被囚禁,“我”也感到滿足;即使“我”被判刑,“我”也覺得圣神;即使失去自由和自我,“我”也愿意和對方在一起。詩中的圣神一詞與宗教有密切的關系,這樣的詞匯將女性對男性的愛上升到宗教境界,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梢姁矍槿绱酥睿掷镄虚g表達的是真真切切的愛情,為愛而愛,愛情至上的愛情觀。為愛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甘愿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狄金森為讀者所描繪的愛情美學模式緣起美國19世紀以追逐財富為核心的美國夢。19世紀,在美國人精神生活領域中以上帝為主導,在世俗生活中以追逐物質財富為基本原則。狄金森不僅追求精神獨立,而且積極完善自我的人格,以此與追逐物質生活的主流社會抗衡并以此反駁被扭曲的現行價值觀。狄金森一生恪守自己的愛情美學,將這樣的愛情美學譜成曲,吟為詩。當然因為她信奉的是柏拉圖式的愛情,盡管她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愛情,但是她一直未能如愿。狄金森一生追求幸福的愛情,在詩中歌頌美好的愛情,以此為人類憧憬美好的明天及幸福的婚姻和愛情。雖然狄金森給讀者勾畫了一個美好的愛情,但是它終歸屬于烏托邦式的愛情。盡管如此,狄金森所描繪的愛情對今天現實生活中的愛情觀、婚姻觀仍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