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文主要圍繞“樹”和“旅店”展開記敘,以“一棵樹一個旅店”為題,文題照應,結構嚴謹。寄寓作者感情,通過對樹的描寫,將樹比作旅店,寄托了樹像旅店一樣的構造給作者帶來的溫暖的感受,表現了樹在接納方面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吸引讀者注意,為什么樹會是旅店?在標題當中暗設了疑問,引發(fā)讀者的好奇心。
2.本文構思新穎,有創(chuàng)造性。樹對于鳥的意義相當于旅店對人的意義,作者用比喻的形式巧妙地將二者聯系了起來,將樹當成旅店來描寫,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的感情的同時,將人的內心渴望歸宿的情感寄托給樹,情景交融,使文章整體上達到了形神統一的效果。
3.樹是“孤零零的”,“我”同樣也是獨行,突然的相遇讓“我”的心理上的孤獨感得到了緩解。并且樹可以給遠行的飛鳥提供休憩的場所,“我”同樣需要休息,與樹相遇讓“我”產生了歸屬感。
4.不同。拍照片的人的幸福,來源于長久等待之后心愿的達成,鳥兒的幸福來自于與同伴長久旅行后,找到了供共同休憩的旅店,找到了暫時的歸屬。生活中無論要獲得什么樣的幸福都是需要付出和等待的,只有經歷過長久的堅持、努力后得到的幸福才珍貴。無論走到何處,只要有親人的陪伴,就是幸福的。
1.文章講述了“我”兒時在家鄉(xiāng)的快樂生活和“我”為了上龍巖師范學校讓父親立字據的故事。
2.B
3.(1)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河水人格化(賦予河水以人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河水流淌時聲音的美妙動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小河的喜愛之情。(2)運用了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我”去上學途中的愉悅的心情。
4.如果兒子考上了既不要學費還管飯的學校,我就允許他去上學。
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點明中心;設置了懸念,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6.因“我”去上學家里少了勞動力,生活更加貧困,所以“苦”;又為“我”考上龍巖師范學校而高興,所以“笑”。
1.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利用列數字能更準確說明連香樹樹形高大挺拔、姿態(tài)優(yōu)美的特點。
2.作者在描寫其花時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把紅紅的花比喻成“振翅欲飛的蝴蝶”,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其花在微風中翩然起舞,突出了它的動態(tài)美。
3.其葉色季相變化特別豐富,春天為紫紅色,夏天呈翠綠色,秋天轉為金黃色,冬天又變成了深紅色,可謂四季變換,多姿多彩,是典型的彩葉樹種,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4.不僅增添了文章的文學色彩,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更說明了連香樹在人們心目中成了堅貞愛情的化身。
5.文章最后一段交代了連香樹的藥用價值,表達了作者對該樹的喜愛之情。
1.A.顛覆常識的可燃冰;B.沉睡在海底的“寶貝”。
2.可燃冰由若干水分子組成的“冰籠”中,“囚禁”著一個甲烷氣體分子。構成“冰籠”的水分子是以氫鍵相互吸引的,并與被鎖在其中的甲烷分子形成穩(wěn)定的籠形水合物。
3.作比較。可燃冰與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對比,突出了可燃冰是一種能量密度很高的能源,更是一種很好的清潔能源。
4.可燃冰深藏于海底巖石之中,開發(fā)利用難度很大;可燃冰的資源量相當于全球已探明傳統化石燃料碳總量的兩倍,是能夠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
5.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扇急牟划旈_發(fā)有可能導致甲烷氣體的泄漏,不僅會增加地球的溫室效應,還有可能造成海洋生態(tài)的變化以及海底滑塌事件等,這無疑都會加大可燃冰的開采難度。
1. “魏晉風韻”難以超越
2. 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引用明代王世貞的話(名人名言)論證了“時代審美和承續(xù)動機使趙孟頫成為‘魏晉風韻’追隨者”(“元代趙孟頫直追‘魏晉風韻’,研習時間最長,功夫最足”)的觀點,使論證更具權威性,更有說服力。
3. 后期書家只注重審美,沒有像魏晉書家一樣自覺地深入思考生命的真諦與意義,證明自身的存在與價值。
4. C
1. ①干凈的人善良、無邪念;②干凈的人行為端正、坦坦蕩蕩;③干凈是一種修養(yǎng),不邋遢,不潦草;④干凈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美德。
2. (1)喧囂是指炫耀自己的成就;(2)無論命運多么不公,都沒有一絲怨懟,無論處境多么艱難,始終保持外表干凈與得體。
3. 舉例 對比 心存善念的人內心光明、干凈
4. 原句:一個地方如果干凈的人多了,這個地方的環(huán)境會更為清朗、清爽。心得:群眾的力量是龐大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干凈,那么我們國家自然會民風淳樸,政治清明,就像疫情發(fā)生時,我們每個人都為疫情控制做出了巨大貢獻,最終我們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