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烏江鎮(zhèn)中心學校 李琴琴
由于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農(nóng)村青壯年瞄準城市發(fā)展機遇,家長對優(yōu)質教育十分渴求,想方設法把學生送到城區(qū)學校讀書,農(nóng)村小學班額越來越小,班級人數(shù)在10人以下的比較普遍,且“雙困生”(學習困難和家庭生活困難)居多。留守兒童普遍存在求知欲淡薄、見識淺薄、視域狹窄和家庭教育良莠不齊等現(xiàn)實問題,這些使我深深感受到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的困惑越來越大,壓力越來越重,挑戰(zhàn)和突破自我的外在要求和內(nèi)在需求越來越強烈。基于農(nóng)村小學學生的現(xiàn)狀,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需直面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注重“三個抓住”,夯實知識基礎,開展思想教育,在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中注重情感滲透,強化品德滋養(yǎng),塑造完美人格,培養(yǎng)良好習慣。
識字是學習語文的敲門磚和基礎。在農(nóng)村成長的學生進入小學之前識字量很小,閱讀幾乎空白,而這正是增強學生求知欲,開展思想教育的有效契機。如開校報名時,我與學生進行對話,首先詢問他們能否寫出自己的名字?學生搖搖頭,我會習慣性地摸著學生的小腦袋說道:“我會教你認識自己的名字,并會寫”,這樣把識字的迫切感播種在學生的心田。
在識字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口語表達力強的特點開展識字教學,把說話和識字緊密結合。例如,在教學象形字中,充分利用現(xiàn)代媒體,呈現(xiàn)出如太陽、月亮、水、火等逼真、形象的畫面,開啟學生的想象力,啟發(fā)和引導他們自由說話,逐漸把畫面轉化為相應的漢字,以正音、認字、寫字為抓手,把每一個字都賦予鮮活的生命,使每一個字都散發(fā)情感光芒,在讀字音、說字形、品字義中實施有效的思想教育。
隨著拼音教學的深入開展,我緊緊抓住學生善于表現(xiàn)、渴望展示的特點,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朗讀,在人人朗讀中識記讀音。另外,打造和悅、寬松的環(huán)境記憶字形,以“你是如何記住這個字的”和“你在四線格怎樣寫這個字”,喚醒學生自我意識,滿足他們獲得認可的需求,并開展組詞、造句比賽,達到豐富學生語言、撥動思維的目的。
生活是漢字的載體,也是漢字的土壤,離開生活識字,漢字將失去生命和靈魂。在識字教學中,我著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把識字與生活融為一體,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學“打”字,我先讓學生們自己借助拼音嘗試讀,讓他們說字形,并上講臺扮演,相互品賞和分析,評選識字小能手,然后逐步深入,鼓勵他們用動作表示“打”,加深對“打”的感性認知,指導學生用“打”講一則生活故事,提升對“打”的理性認知,給“打”涂上了感情色彩。在引導學生用“打”組詞,并用組成的詞造句中,學生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紛紛舉手作答,并且對打人、打架、打罵等含有貶義意蘊的言語也有了正確的理解,也對“打球”“打水”“打魚”等伴著動作形象的詞語有了深入理解。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每一個漢字的情感力量,不失時機地滲透思想教育,喚醒生命覺悟,傳授識字方法,感悟每個字的意義,促進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和道德情感的升華。
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構筑了語文大廈,豐富多彩的文本內(nèi)容與鮮活生動的思想內(nèi)容相得益彰,這些都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營養(yǎng)佳品。要想每篇精品美文都對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德發(fā)揮積極作用,那么教師在強化字、詞、句、篇訓練中就要挖掘思想情感內(nèi)涵,提取相應的道德教育素材,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緊密結合,增強學生對美的感悟、善的啟迪和真的追求。
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努力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資源,采用音樂伴讀、教師范讀、個人品讀、師生賞讀等方式,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美,體悟作者遣詞造句的技能,領悟文本表達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情感升華、心靈激蕩和真善美的培養(yǎng)。一是抓住滲透點,在領悟語言文字中實現(xiàn)與文本思想的交融。二是抓住生長點,讓學生在品味語言美的過程中受思想教育。依據(jù)文本的內(nèi)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適時、適地、適當?shù)貙W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和傳統(tǒng)教育等,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為他們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抓好提升點,讓學生在閱讀中實現(xiàn)與文本的真情交流和對話,與偉人、名人、英烈思想有機融合,并將之轉化為做人的道理和對真、善、美的追求。例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中,我著力引導學生感受父親的慈愛、偉大和堅定,用飽含深情的語言作為“引語”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睿智而精巧地引用搭橋性的語言,在層層演繹中強化感知,促使感知有效轉化為深刻的感悟,使學生在濃厚的氛圍中被博大的父愛感動、感染,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然后再把他們帶到現(xiàn)實中,溫情地告訴學生其實他們每時每刻都沐浴在父愛、母愛的陽光里,使愛的力量得到增強,愛的含蘊得到深化,愛的種子在學生的心田生根發(fā)芽。
教給他們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有意識地把文本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使學生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克服無話可寫的問題。在作文訓練中,我努力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實際,為學生提供諸如“玩得真開心”“難忘的一天”“揪心的一件事”“說說我家”“班級是我家”等題目,引導學生記錄最能感動自己的人和事,讓學生在表達真情實感中感受愛、領悟美、內(nèi)化善。
學生寫作時難免有無所適從、無處下手的感覺,教師的下水文會起到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引領作用。如在“玩得真開心”寫作指導中,我將下水文《丟手絹協(xié)奏曲》深情地讀給學生聽,隨著情節(jié)的逐步展開,學生頭腦中呈現(xiàn)師生歡快地嬉戲、玩耍的場景,領悟到原來記敘文可以這樣寫。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頭腦中呈現(xiàn)多彩而有趣的活動畫面,按照教師給出的思路,寫出了感動自己又打動他人的作文,在寫親身經(jīng)歷事件中,學生的正能量會在心中縈繞,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自我判斷、自我辨析中形成和生長。
作文是內(nèi)在情感的抒發(fā),在作文訓練中,我有目的地選擇體現(xiàn)“剖析自己,表現(xiàn)內(nèi)心世界,抒發(fā)真情實感”等主題的作文。如“××,我想對你說”“我的心愿”“小小的我”等,做到讓學生敞開心扉、說真話、訴真情、吐心聲。當然,在實際作文中,有些學生入世比較早而比較事故,不敢或不愿完全展露心扉,會把心門關閉起來,封鎖自己情感,寫出的作文難免寡淡無味、牽強附會。為避免學生不愿表真情抒真意,我小心翼翼地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樹立“人與文”高度契合的榜樣,讓學生大膽地寫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在作文中展現(xiàn)真實的自我。
日記是道德長跑,越跑越有味,日記是鍛造機,越鍛造越堅強。在語文教學中,我從一年級第二學期就注意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每天抽出10 分鐘,讓他們上臺交流,給予恰當、真誠的評價。在可長可短的日記小練筆和展示交流中,學生漸漸愛上了日記,學會了觀察和積累,并逐漸能站在善的高度來表達觀點,升華情感,鍛造自我。另外,我切合作文講評機會,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給學生自我甄別、診斷的機會,讓學生在評賞中增強獲得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西部地區(qū)農(nóng)村小學存在,并將長期存在微小班額,教師應切實引導和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深深植入學生心田,發(fā)揮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讓語文真正成為學生建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擎、航標、人生動能和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