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艷
(莒縣招賢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山東日照 276526)
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鋼筋水泥叢林里,人們更加渴望生態(tài)園林,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城市園林綠化也不斷發(fā)展。園林綠化中苗木的生長狀況,影響城市的綠化水平和綠化程度。目前在我國的園林綠化中,存在苗木栽種方式不恰當、存活率低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在園林綠化過程中,要注意相關知識技術的掌握,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以及城市園林的綠化水平。
苗木的栽植包括栽植一年生的苗木和栽植一年生以上的苗木。在對苗木進行選擇時,要根據苗木的苗齡進行合理選擇,既要考慮栽植苗木的種類,還要考慮苗木的實際生長情況[1]。不同種類的苗木,進行栽植的年限是不同的,有些苗木一年就可以進行移栽,而有些苗木是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以進行移栽的。比如多數的闊葉樹種和一部分針葉樹種,如刺槐、國槐、落葉松、側柏等,生長期相對要快,只需要一年就可以進行移栽。而像銀杏、冷杉、紅松等,則需要兩年左右的生長期,才可以進行移栽。像白皮松、云杉、油松等,則需要的時間更長,生長比較慢,需要三年左右才可以進行苗木移栽。即便是同一種苗木,由于培育環(huán)境不同,苗木生長情況不同,可以進行移栽的年限也不同。如果選擇的苗木苗齡比較短,就有可能導致苗木的形態(tài)不如人意,還會浪費人力和物力,如果選擇的苗木苗齡比較長,苗木的根系就會更發(fā)達,進行移栽后,需要一段較長的緩苗期,移栽的效果也不理想。
不同的苗木有不同的特點,需要根據苗木特性、移植地和栽種地的氣候條件來綜合考慮,選擇適宜的移植季節(jié)。一般來說,苗木移植的最佳時間是苗木的休眠期,常綠樹種比較特殊,可以在常綠樹種的生長季節(jié)移植。大多數落葉植物移栽時,最好安排在第二年春天發(fā)芽。如需反季節(jié)移栽的植物,應特別注意其生長狀況,隨土栽植,并控制澆水次數和枝葉形狀。
大部分苗木都需要在春季進行移植,在北方一般是在早春時期,苗木還沒有萌動,土地剛剛解凍。但也需要根據不同的樹種,不同的發(fā)芽時間具體確定。一般針葉樹種的移植期,要比闊葉樹種的移植期早。也有部分樹種需要在秋季進行移植,這種苗木適用于冬季室外溫度較高,不會凍傷苗木,春季溫度適合苗木生長而且比較濕潤的地區(qū)。
在移植過程中,應根據苗木的特點確定移植時間。例如,對于闊葉樹,當幼苗的葉子人工或自然脫落時,就可以移植幼苗。對于常綠樹種,可以選擇在其直徑生長高峰后進行移栽,當其根系生長時,此時可以使傷口在移植過程中迅速愈合[2]。
在進行苗木移植前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盡量縮短苗木的移植時間,防止苗木水土流失。要提前根據移植需求,挖好種植穴。根據要移植苗木的樹種需求,結合園林圖紙設計的移植位置,進行測量放線定點,確定規(guī)格后,按照要求進行施工[3]。比如喬木的種植穴,要在土球規(guī)格的基礎上,多留出50cm,以適應喬木的根部生長需求;灌木的種植穴深度,一般不能小于50cm;草坪的深度不能小于3cm。在對種植穴進行挖掘時,還需要考慮地面積水的收集和排放,注意與既有構筑物、地下市政管網、架空管線之間的關系。對種植穴附近的雜物進行清理,并準備好需要的種植土。
在移植前,提前一周左右的時間,測量移植苗木周圍土壤的含水量,并根據含水量進行合理灌溉,方便進行苗木挖掘,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對苗木進行打包時,要注意保護苗木的水分,防旱、防凍、防土球脫落、防止損傷苗木。
在對苗木進行栽植時,把苗木放入種植穴后,調整苗木的朝向,保證苗木豎直,放少量的種植土,對土球進行固定,然后再把混合好基肥的種植土填滿樹穴,把松土插實填滿,再澆定根水。
在苗木養(yǎng)護中,要保證苗木有足夠的水分。苗木養(yǎng)護人員在澆灌養(yǎng)護苗木時,應根據園內土壤條件和苗木生長規(guī)律,確定澆水量和澆水間隔。澆水時,要徹底澆水,不能表面濕潤,并不宜過多。表層濕,水分無法達到根系,水分多,如果遇到陰雨天氣,積水較多,無法自行排出,會導致苗木過澇。因此在苗木附近還需要設置一些排水溝,防止大量降水,積水過多的情況發(fā)生。澆水的時間一般選擇早上或者晚上,不要選擇中午太陽正大的時候,避免水分蒸發(fā),水源最好是河水或者池塘水,水分營養(yǎng)比較多。有條件可以選擇噴灑的形式,一來可以增加葉子的水分,二來可以對葉片上的灰塵進行沖洗,增強苗木的美觀效果。
在對苗木進行施肥養(yǎng)護時,要根據園林的土壤情況,以及苗木的生長需求,進行營養(yǎng)的補充。苗木在發(fā)芽、開花和結果等不同時期,對土壤中養(yǎng)分的需求是不同的,養(yǎng)護人員需要根據苗木的需求,進行增肥。不同的苗木對肥料的需求也不同,要根據苗木的種類,選擇肥料的種類。比如針葉樹與闊葉樹相比,對磷的需求少,對氮的需求多。
城市中的土壤,沒有農村的土壤肥沃,而且還存有一些有害物質、生活垃圾等,土壤的酸堿性都不利于苗木的成長,因此養(yǎng)護人員,需要根據園林的土壤情況,對苗木進行合理施肥養(yǎng)護,保證苗木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養(yǎng)分[4]。沙質土肥料流失比較快,在施肥時可以選擇有機肥,以量少次數多的方式進行施肥;粘質土的溫度偏低,土壤透氣性差,可以選擇羊糞、馬糞等熱性肥;還可以用不同酸堿度的肥料,對土壤的酸堿度進行調節(jié),以改善土壤的狀況。
此外,不同的苗木,施肥的方式也不同,養(yǎng)護人員要掌握相關的知識。比如高大的喬木,根系相對較深,可以從土壤中汲取養(yǎng)分,如果發(fā)現高大喬木的長勢減弱了,就需要對它進行開穴施肥,如果是有機肥,可以用水稀釋后再使用。而小型的苗木,只需要進行松土,施加液肥就可以了。
防治病蟲害是苗木養(yǎng)護的一大難題。傳統(tǒng)的病蟲害防治辦法,就是噴灑農藥,雖然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對苗木的傷害,但是也對園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人們建造園林就是為了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但農藥在殺死病蟲的同時,也傷害到園林的土壤、空氣等環(huán)境。因此人們也正在探索新的方法,來解決病蟲害對苗木的傷害。比如預防苗木病蟲害,不要等到病蟲害發(fā)生,再去殺蟲,而是想辦法防止病蟲害的發(fā)生,減少病蟲害對園林綠化的傷害。也可以采用更加科學、生態(tài)的辦法,來解決病蟲害對苗木的傷害,比如利用自然規(guī)律,控制食物鏈,引進一些病蟲害的天敵,用生物的方法解決病蟲害的問題,但是這種方法,一定要控制好食物鏈,避免出現水葫蘆事件。還可以通過科學技術,解決病蟲害對苗木的傷害,通過研制生物農藥,替換化學農藥,使農藥更加環(huán)??煽浚粚θ祟惖慕】诞a生威脅[5]。
除草技術也是苗木養(yǎng)護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因為雜草等其他植物會與苗木搶奪土壤中的養(yǎng)分和水分,也會影響園林的美觀,因此在對苗木進行養(yǎng)護時,也需要對苗木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清理,對雜草進行清除。
傳統(tǒng)的除草方法是中耕除草,通過人工或者機械,對園林苗木周邊的雜草進行清理。中耕除草及時且干凈徹底,人工操作,方便簡單。尤其是菟絲子等生命力頑強的藤蔓植物,一定要及時清除,而且最好是人工清除,一方面人工清除可以比較徹底,另一方面這些藤蔓植物纏繞在苗木上,而且生命力頑強,直接噴灑農藥也會對苗木產生一定的影響。此外人工除草,還可以對苗木周圍的土壤進行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使土壤可以更好地蓄水保濕,更加有利于苗木的生長。
化學除草也是比較常用的一種除草方式。化學除草需要根據苗木和雜草的種類,選擇適當的除草劑,而且還要遵循正確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時間。除草劑的用量、配制方法、操作程序,都需要按照規(guī)定進行使用。藥量過小起不到作用,藥量過大又會對苗木造成傷害,而且在噴灑除草劑的過程中,還要做到噴灑均勻,沒有漏施,也沒有重施。
園林綠化可以美化城市環(huán)境,凈化城市空氣,給人們提供茶余飯后的棲息地,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和生活需求。在對園林綠化進行苗木移植時,要注意苗木的移栽技術和養(yǎng)護技術,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從而美化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在選擇苗木時,要注意苗木的苗齡;在進行移植時,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移植;移植過程中,要注意保護苗木不受到傷害;移植后,要注意對苗木的灌溉、施肥、除草和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