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大漠孤煙直,我感覺我的前世屬于大漠戈壁,也許是樓蘭其中一位走丟的公主。
沙漠雅丹風往往很大,吹的人步子在沙窩里像擰秧歌,走一步退一步,臉部扭曲。被風撕扯著話說都不利落,話不知饒了多少彎順著頭頂子過去的。在沙漠里彎腰弓背走起來,仿佛在拉著一匹駱駝前行。行走,鞋比腳都疲憊。風大的時候,帳篷就成了搖籃。一切好的和壞的念頭在這里都被風刮得七零八碎了。
頭一天先看距離雅丹最近市區(qū)的天氣預報,天氣好得出奇。第二天拖家?guī)Э诔霭l(fā),可雅丹的氣候往往在意料之外。遇到天氣不好,風從第一天下午一直刮到第二天天亮,沙在頭頂旋繞,帽子吹的離開頭頂而去,腳下的沙窩已經(jīng)被風削平,鼻孔,耳蝸灌上了沙粒,如果遇上狂風身體好像被活埋半截了一樣。在這里淚粘不住沙粒,因為淚無法浸透沙之心。
手電筒是戶外必帶品,不只是照明,還起到威懾作用,也是給自己壯膽,使得侵入者害怕,形成一種精神鎮(zhèn)壓,讓對方不敢輕舉妄動。帳篷里各自打開自己的睡袋,帳篷拉上拉鎖不是透氣,睡袋拉的太嚴熱得心煩,拉開胳膊甩到外面感覺肩膀又涼,怎樣睡都不舒服。
大漠雅丹難得下一場雪。一但遇上漂亮的大雪,會把黑夜下成白晝。被雪覆蓋不同造型的雅丹地貌,一個個像剛出土的竹筍,太陽下有雪的,雪化的部分和沒有落雪的部分形成明顯對比,拍出了照片層次感也很強,也很漂亮。晚上再看有雪的雅丹地貌,仿佛就在另外一個星球。這里的雪不張揚,是那種含蓄的美。這里的雪是天上的盛世,人間的清歡。仰頭,任雪花漂亮滿臉,手腳和嘴已經(jīng)凍的麻木,接住一朵又一朵,雪花慢慢融化,是她流淚了。荒無人煙之地,沒有了五味雜事參雜,只有心一次次被洗禮,空曠無邊的屬于你。再來二兩白酒暖暖胃,你的心就暖了,喝到高興處,會化成淚水,化成往事。
那一刻,我似乎讀懂了大海道沙和雅丹的對話。我在《雅丹與沙對話》這樣寫道:冒著迷路的風險去看你,為的就是你那迷人的姿態(tài),無法想象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頑強的堅守自己這方陣營,沙不流失,雅丹不走,就這樣常年廝守,沙對雅丹說你是我的頂梁柱,雅丹對沙說你是我的最愛,我要守護你到永遠,無論你遭受嚴寒酷暑、風沙塵埃我將不離不棄,風來了我抵擋,雨來了我遮擋,太陽出來我們一同沐浴,月亮出來我們靜靜的一同數(shù)星星,云兒來了我們不爭不吵,靜靜等云兒飄過,我們的衣服在藍天白云下更加漂亮,我們俊人的臉龐不用化妝更加迷人,我們的身子更加婀娜,我們想就這樣一直陪伴下去,無論多少人來看我們,贊嘆我們美,我們不能驕傲,我們也不會因為城市的繁華而動心,大凡來的人都沒有帶禮物給我們,時常還會踩痛我們,我們會忍受著直到他們離去,不是我們不痛,而是我們痛并快樂著,因為有這些人還記得我們的存在并不多余。它們守住彼此的尊嚴,沒有虛榮心,沒有嫉妒心,隨和大度,與世無爭。
拍日出當然要起早,尋找合適的拍攝點,沙漠雅丹日出往往有種朦朧感,還沒有看見太陽露臉,雅丹就出現(xiàn)紅暈,太陽一點一點挪著步子,從遠處的地貌開始憑著自己心情升起,陰陽面都展示了出來。此時會陶醉在這里,仿佛你就是待嫁的樓蘭公主,住在樓蘭城,遇上印歐人里的美男子。
小動物的腳印在這里更明顯,曲曲歪歪的小蹄子猜不透是狼還是什么?晚上帳篷里確實進來了一只小白鼠,是和我同住一個帳篷的閨蜜先看見的,驚叫聲是我躺下的身體不由自主坐了起來,白鼠就在我倆的腳那頭,身體不大,賊溜溜的眼四處張望,藐視我們不存在似的,閨蜜很是害怕,也許是攝影人本能反應,我很鎮(zhèn)靜,拿起手機說不要動讓我先拍一張,可是還沒來得及,閨蜜連喊帶抖把它嚇跑了。
第二天早晨我們把白鼠進帳篷的事告訴他們,誰也不相信,說我倆在做夢吧,也難怪不信,我來了大海道六七次也是頭一回見。我不知道它從何而來,怎樣生存下來的。
對于攝影人而言,外拍幾天不要臉是常事,水在荒漠地方就是命,所以都很自覺節(jié)省。馕和雜菜也是外出攜帶的必備食品,也有喜歡美食的朋友,自己鹵些肉甚或雞鴨魚帶上大家席地共食。
無情的人在這里都會動情,大海道雅丹地貌竟然這么豪華,有形似12屬相,有孔雀開屏,還有圍城,恐龍蛋,金龍吞珠,競天石筍,石化了一樣是駱駝群等等。
我第一次去大海道是馬老師帶路,我們?nèi)チ?輛越野車,那天還沒有到地方就狂風作妖,剛進入大海道,風刮得車身無法移動,車距很近,互相都看不見,兩驅車或者城市越野在這里只是擺設,只能靠更強勁的霸道一輛一輛拖著走,而且車上人都下來,只剩下司機。記得那天拖車花費了大半天時間,到了目的地,風并沒有罷休,像拉仇恨一樣,所有人都不敢下車。
大海道是古代敦煌與吐魯番之間最近的一條道路,開通和使用始于漢代,唐代以后官方的利用趨于停止,大海道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成為停留于歷史記憶中的絲綢之路古道。
其中大海道為東通中原必經(jīng)的要路之一,“大海道,右道出柳中縣界,東南向沙州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誤,有泉井咸苦,無草,行旅負水擔糧,履踐沙石,往來困弊?!边@是一片方圓約500公里的殘積——洪積戈壁灘,并多有流動沙丘,石磧渺渺,沙浪滾滾,除少數(shù)幾處苦澀的露頭泉水處,地表幾無徑流,且人易迷向,又不便車馬,其路途之艱險困苦自可想見。然而該道較為順直,行程較短,可由吐魯番徑達敦煌,無須向南繞向蒲昌海(今羅布泊),或向東經(jīng)伊州(今哈密)再折到敦煌。古城堡、烽燧、驛站、史前人類居住遺址、化石山、海市蜃樓、沙漠野駱駝群、以及眾多罕見的地理地貌隨處可見。
我的筆觸對這片瘠薄的土地從不吝嗇,一首小詩《沙漠寂寞令》權當總結:
披星戴月
車緩行
不在于路多遠
而在于遇見誰
路難行而擇道
愛不在四季,在萬里
是誰把撒野的風帶到這里
肆無忌憚的吼個不停
平原、海洋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
驛站消逝
駝鈴聲渺無
沙流淚
地貌凸起
成了風的雕塑
心寒冷,誰人知
前行
看那綿延起伏的流金
觀那高低錯落的雕塑
那是一座曬干的海洋公園
天為房,地為床
撐起帳篷當新房
沙漠雅丹做伴娘
史無前例的浪漫
豈不向往?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