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文旭
(遼寧省綏中縣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遼寧葫蘆島 125200)
苗木培育、苗木移植是造林工作中的基礎,對林業(yè)工程造林質(zhì)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更是推動林業(yè)工程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因此,在建設林業(yè)時需要特別重視這兩項工作,也只有這樣才能為林業(yè)工程高質(zhì)量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這些年,城市建設快速發(fā)展以及政府的不斷支持,我們國家各林業(yè)工程得到了良好發(fā)展,苗木生產(chǎn)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大,生產(chǎn)品種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但苗木培育、苗木移植技術仍有極大的上升空間,為更好促進林業(yè)工程可以更好更快發(fā)展,需要做好苗木培育的工作,但是這兩方面的工作在技術方面,仍有極大的提升空間,為更好促進工程的發(fā)展,第一步是要提高苗木存活率以及優(yōu)化生長情況,提高造林工作效率,增加投入對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可提高綠化的進度。
合理、科學選擇育苗地,可明顯增強育苗的效果,育苗地塊應當具備良好的排水條件,以免由于積水對育苗效果造成不良影響。同時,還應當保持育苗地良好的土壤肥力、交通便利,有效減少運輸時間,提高成活率。壤土以及沙壤土和輕壤土是利于苗木生長的主要土壤類型。沙土、粘土以及鹽堿土等土壤條件不適宜進行育苗。應當對這些土壤進行有效改良,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促進苗木生長。為了有效提高育苗成活率,還應當科學合理的控制土壤條件、溫度條件、水分條件、光照條件等。并將育苗配套設施逐步完善,便于育苗操作與管理,增強育苗效果。
在苗木具體種植時,與其生長要求完全符合的條件非常少,如果土壤具有較重的酸堿性,粘土成分較高,可以通過改良措施對土壤進行優(yōu)化。偏堿性的土壤,可以將松林土以及草炭灰通過消毒與土壤混合,使其蓄肥、蓄水能力進一步提高。針對酸性的土壤可適當加入草木灰、石灰、改良土壤。而粘性土壤,可以將沙加入到土壤當中,改良土壤粘性;如果是砂質(zhì)的土壤,可以將泥炭土混合攪拌之后加入其中;如果土壤肥力不足時,應當增加有機肥的施入。而且在育苗過程中,若土壤有病害的情況,會對幼苗的發(fā)芽以及生長造成不良影響,所以要充分重視土壤消毒工作,并結合耕地與播種將地下害蟲殺死,土壤利用硫酸亞鐵噴灑能夠有效控制病原菌,為苗木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
苗木的成活率以及保存率還受到種子性能的影響,因此育苗需要科學、合理選擇育苗用的種子以及其性。樹種選擇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種子外形以及其抗病、抗旱能力,播種時先行催芽工作,洗凈后開展相應的消毒工作,并在合理的溫濕度條件下進行催芽。
播種過程應當在春季進行,合適的溫濕度條件、氣候條件與水分條件對苗木的生長非常有利。種子播種之后需要及時的灌溉,利用地膜覆蓋方式,增加地溫,為種子發(fā)芽生長提供合適的溫度,促進種子生長。種子播種之后如果天氣干旱,應當適當?shù)倪M行澆水,保證種子有著充足的水分供應。
幼苗的生長需要充足養(yǎng)肥供應,需要合理的進行施肥,促進種子發(fā)芽生長。施肥過程中,需要達到定時定量,并對肥料的種類進行固定,確保合適的用量,不可盲目的加大肥料的用量,引發(fā)燒苗問題。整地過程中可以有效增加腐熟肥料用作基肥,保證土壤肥力,苗木出苗之后,應當根據(jù)苗木具體生長實際,合理的進行追肥,當幼苗出苗整齊一個月之后,進行首次追肥,主要應用氮肥和磷肥1hm2施尿素10~12kg,半個月左右再進行第二次追肥。
幼苗苗期生長階段,抵抗力仍存在極大不足,因此要對苗木開展有效管理,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避免幼苗遭受病蟲害的侵擾,并增加一些抗倒伏措施,加強中耕除草,控制土壤板結問題,也可選擇應用除草劑進行雜草清除,首次進行中耕之后,每30d 開展一次。
苗木移栽造林時,必須要對造林時間合理選擇,這是確保苗木成活率的關鍵。但為了保證苗木栽培過程中最佳的栽培時間,應當對苗木習性充分考慮,并與當?shù)貧夂蛱攸c充分結合,很多地區(qū)在苗木移栽過程中,都是選擇春季3—5 月進行,這時溫度適宜,同時具有良好的降水條件,對苗木生長非常有利。
為了保證苗木正常生長,應當合理控制移栽密度,于當?shù)貙嶋H充分結合考慮土壤氣候條件等因素,合理地確定種植密度,大型喬木保持間距在100cm 以上,小型的樹木品種可以按照50cm設置間距。
苗木運輸時應當采取有效保護措施,確保苗木安全性,合理的進行包裝,嚴格按照運輸流程進行運輸,以免對苗木造成損傷,尤其要對苗木的根部加強保護,可以蘸些泥漿,包住苗木的根部,運輸時應當避免發(fā)生較大顛簸,保持育苗袋的完整性。苗木運輸?shù)皆灾驳刂螅瑧敿皶r進行栽種,對移栽時間科學控制,提供苗木成活率。移植后的苗木還應當進一步加強護理工作,對溫濕度條件合理調(diào)節(jié),保證土壤肥料供應,對土質(zhì)合理調(diào)整,完善病蟲害的防治,對苗木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生長環(huán)境,促進其健康生長。但在苗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發(fā)生較多,應當盡早預防,加強綜合治理,對病蟲害加強監(jiān)測,與苗木種植區(qū)域歷年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充分分析,并對本年度病蟲害發(fā)生情況進行充分預測。采用有效措施,防治病蟲害,減少這類因素對其生長造成的不利,保證苗木成活率與成材率,創(chuàng)造更大的經(jīng)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
選擇初冬季節(jié)栽植苗木時,需要在土壤封凍之前,做好苗木根部的培土工作,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對苗木的根莖進行保暖,防止其根莖受到凍傷。同時,還需要對苗木的主干、主枝涂白,避免出現(xiàn)凍害或日燒的情況。苗木的葉片落了之后,需要重視針對冬天的蟲害進行處理,還要注意將落葉以及一些病枝及時清掃,去除雜草。注意保護,防止人為破壞。
春天對于苗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養(yǎng)護管理季節(jié)。俗語說,樹需三分種,養(yǎng)則占七分。苗木管理者特別需要做好有關苗木在春天的養(yǎng)護以及管理工作。一般來說,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對苗木進行整形、修剪。需要修養(yǎng)苗木已枯萎的枝條,以及把一些交叉的、叢生的枝條全部修剪干凈,對于越冬受到凍害的枝條同樣需要修剪處理。注意枝條剪口的消毒以及殺菌工作,同時對較大剪口,需要涂抹一些促進愈合的藥物。有的苗木需要在葉芽發(fā)這子后再行修剪的工作,如槭樹科,這類苗木如果過早的進行修剪工作,對于苗木可能造成傷害。
(2)預防倒春寒。在春季時常見到倒春寒的情況。對于已開花或是正在發(fā)芽階段的苗木而言,有著極大影響。倒春寒可能造成苗木的花苞以及新發(fā)的新葉被凍傷,甚至凍死,對苗木的正常生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需要特別注意苗木在這種天氣下的生產(chǎn)情況,多關注天氣方面的變化,如果遇到極端的天氣,需要立刻噴防凍劑保暖,對苗木加強保護。同時,注意苗木的保溫材料,如防風賬等,拆除工作可在4 月再進行。
(3)春天的灌溉工作。一些地區(qū)的春季雨水較少且風大、地面蒸發(fā)量較大,為了防止出現(xiàn)春天的干旱情況,需要及時澆灌解凍水。苗木有澆水方式非常多,如噴灌、漫灌、滴灌等等,具體選擇哪種方式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定。一般來說,需要在2 月中下旬、3 月中下旬開展一次。春灌水需要澆透徹,保持土壤的濕度。
(4)中耕、松土。春季施肥應在3 月底至4 月初進行。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栽培。該方法的目的是優(yōu)化土壤,提高土壤透氣性,增加幼苗根系的生根能力,破壞雜草的生長,減少雜草的危害。例如,有必要改善土壤的質(zhì)地,增加其透氣性。早春出苗落葉后,可施用有機肥。有機肥在腐爛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些酸性物質(zhì)。中和鹽堿能提高土壤肥力和親和力,對于苗木根系的吸收生長非常有利,并且能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不同的幼苗有相應的樹形。在綠化苗木整形修剪過程中,要對專業(yè)人群進行操作和引導,避免對苗木造成不必要的損害。初冬插秧時,不要修剪太多,需要等到次年的春天再進行修剪工作。對于在修剪中開展比較大的剪口,需要及時完成整形修剪的工作,同時作好保濕的工作。
當苗木移植完成了之后,需要開展有關病蟲害的防治措施。由于苗木在生長中,可能會受到各種蟲害、病害,因此開展大面積的治理是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做好相關的預防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定期對苗木開展健康檢測。當蟲害仍處在幼蟲階段時,針對主要危害樹葉蟲子,利用樂果乳油(400)處理,一些以腐爛苗木為食蟲害,調(diào)配處理后911 乳液防控。
在林業(yè)項目實施過程中,科學合理的育苗和移栽造林技術的應用,可以保證苗木成活率高,同時保證苗木較高的質(zhì)量。為了使林業(yè)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更要注重相關技術的科學性應用、以及生態(tài)性應用,不斷地通過優(yōu)化技術來實現(xiàn)林業(yè)資源培育和發(fā)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