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芳芳
(江蘇省蘇州市昆山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國際學校 江蘇蘇州 215000)
為了提高學生對語法學習的興趣與熱愛,并確保其在面對大量復雜語法時的習得與掌握效果,本文將從兩個大方面出發(fā),對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趣味語法教學展開深入研究。第一個方面是結合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基本現(xiàn)狀,研究趣味語法教學實施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而后立足教學實況,以提高學生語法學習趣味性與實效性為雙重目標,設計一些切實、可行的趣味語法教學策略。
初中生在語法學習中會受到主觀與客觀層面等多方限制,導致最終的習得效果不佳,進而導致語言能力弱化與退化。從主觀方面來講,許多學生由于心理素質(zhì)不佳、畏難情緒嚴重,會將語法項目作為學習負擔,因為難度過大喪失信心、因為數(shù)量過大喪失熱情,又因過于復雜而喪失斗志,這種消極心理非常不利于其高效習得語法概念。從客觀角度而言,教師在語法教學中沿用的教法及指導方式也過于陳舊、單一與枯燥,這也會加重學生的消極心理,學生也難以找尋到良好的語法學習方式,導致習得與記憶效果不佳[1]。
從這些現(xiàn)狀看來,引發(fā)學生習得效果低下的因素源于學生心理建設與學習方法兩個方面。對此,教師須貫穿趣味語法教學策略,以趣味化指導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其消沉意志,并逐步幫助其建立對語法學習的信心與熱愛。在兼具趣味教學的同時,教師還要遵循實效教學原則,通過一些趣味化教法幫助學生高效理解、消化、掌握與鞏固語法知識,以此夯實語言基本功,進而促進其綜合語言實力的提高。這既是趣味語法教學的價值,也是改善教學現(xiàn)狀的必要途徑。
筆者立足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實際狀況,并基于趣味語法教學開展的必要性,接下來將深入探討趣味語法教學的具體開展路徑與策略。從教學情境構建、教學語境創(chuàng)設與學生學法習得等方面,對趣味語法教學方案展開全面化研究與實施。
語法知識是抽象的,在語法教學中學生對語法概念的理解與探索過程實則也是抽象的。為了讓學生在抽象思維運作中加深對語法概念的深刻印象與掌握效果,教師需要對以往口頭傳授的教學方式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讓學生能夠切實掌握抽象的語法知識。對此,教師不妨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搭建趣味化教學情境,如以集聲色為一體的多媒體設備向?qū)W生展現(xiàn)一些PPT或者動畫內(nèi)容,使之立足這些媒介資源,在大腦中建立深刻、鮮明的感官印象,再經(jīng)教師的點撥或指導,運作抽象思維,深入思考語法知識及概念,獲得較為高效的認知效果。
在講述定語語法知識的過程中,為加深學生對定語概念的理解,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展示多組PPT圖片,讓學生結合圖片中直觀傳達的情境,合理應用定語知識,進行基本表達與交際。
教師可呈現(xiàn)一幅年級教師的照片,之后指著正中間的一位教師向?qū)W生詢問,要求其利用剛剛了解的語法組建語句,描述這位教師在照片中的位置。由此,學生可能組建出“The person who stands in the middle is our math teacher”這樣的語句。教師可挑選不同學生針對圖片組建定語語句,以此檢測他們對語法概念的理解與實際運用效果,并對其失誤之處進行及時的糾正并提出相應建議。
在多媒體情境中既能讓學生結合趣味圖片消化語法概念,又能讓其將剛剛掌握的語法知識投入使用,可增強其習得效果。此外,在一些生活類圖片展示中,學生也能通過句子組建來領略語法在實際生活中的交際及應用價值,以此感知語言學習的魅力,可進一步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利用信息技術搭建趣味教學情境能給予學生全面的感官效果,讓學生立足一些趣味媒介資源中,提高交際表達的欲望,在對趣味圖片的思索中消化語法概念,并在對趣味圖片的描述中應用語法知識,強化掌握。這是一種立足信息技術的情境創(chuàng)建方式,但此外,脫離信息技術的使用,教師在語法教學中還可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能讓其理解、消化、品讀與實踐語法知識的趣味教學語境[2]。
比如,學習一些零散且多項的語法知識時,教師可讓學生表演情景劇,并使用剛了解的語法知識,組織情景劇所需臺詞。這樣的情景劇表演,還能讓學生獲取趣味學習體驗,可調(diào)動其感官、思維及能力,讓其做出充分的準備。這種方式能夠強化學生對語法概念的掌握,并推動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如在情態(tài)動詞語法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已獲悉的語法概念,表演任意主題的情景劇活動。如甲組為了全面運用到can、could、may與must等多項情態(tài)動詞,便想到了“旅行前的準備”這一生活話題,想要基于此話題設計劇本內(nèi)容、分擔角色,并利用情態(tài)動詞來設計臺詞,他們之間很可能會產(chǎn)生以下對話:
A:The number of people on this trip is small, so I think these preparations can be completed ahead of time.
B:I have a reservation for a car that can hold 20 people.
C: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city left,other friends may come if they like.
D:Yes, of course, but we must tell them about our travel plan in case of unnecessary trouble.
……
以此種方式展開情景劇活動,學生能將不熟練的語法知識在臺詞創(chuàng)編中加以深度思索,并與同伴交流語法的正確應用形式,以求進階掌握。在后期表達中,學生也能通過趣味化的體驗感知語法所創(chuàng)語句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及交際功能,能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語法學習態(tài)度,并促進其對英語知識的高效習得與掌握。
語法和單詞一樣,都不能脫離于句子而單一存在,也不能脫離于實際語境。但上述趣味教法都是借助信息技術或由教師虛擬構建的情境(或語境),總體而言,都是由教師為引導者實施的趣味化教學方法。而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及長久有效的記憶,還需依靠其自主性的消化與積累[3]。
鑒于此,除教學方式的趣味化改進,教師還應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指導學生掌握一些趣味的語法習得方法,讓其能通過自主學習與能力施展,更為真實地將語法知識納入自身的知識儲備之中。
如在語法的深入探索與操練之后,學生能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語法概念有深刻的印象,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大部分學生會漸漸忘卻語法的具體概念、細節(jié)或應用方式,導致前期的努力付諸東流。對此,教師可教授學生一些趣味的語法梳理與積累手段,讓其能維系較久的記憶效果。最佳的記憶方式便是運用思維導圖繪制有關語法概念的知識樹或其他形式的脈絡圖示。在導圖構建中學生能對語法的種類,以及此種類的概念、屬性、應用條件、方式與具體的例句加以精煉總結與歸納。學生對導圖的繪制過程便是其對整體語法知識的梳理過程,之后,學生可隨時將導圖拿出進行復習,提高持久記憶效果。
在研究并落實趣味語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高度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落實以生為本理念,設計兼具趣味性與實效性的教學方法及活動,還需指導學生掌握一些趣味化的學習方式,讓其能自主梳理、鞏固與高效歸整所學的語法要點,切實提升其對語法知識的理解,提高記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