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秀麗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時期,也是打基礎的時期,語文學科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的一門課程,教師更應該在語文上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在教學中科學運用微課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習效率變得更高。微課是利用信息化技術和教學理念想結合,利用數(shù)字化資源實現(xiàn)教學目的。運用微課進行教學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本文將主要探究如何結合實踐利用微課實現(xiàn)高效課堂[1]。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專注于課堂,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改變原有的枯燥教學,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低年級的孩子專注力較差,這會影響到學習質量,所以,在真實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微課這一新型教課方式,用視頻等有趣的內容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還可以將微課和教學內容相結合,配以合適的圖片、視頻加以輔助,讓學生更有興趣繼續(xù)學,更好地和教師互動,參與思考。
例如,學習《黃山奇石》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圖片的形式全方位展示黃山的景色,讓學生在圖片的輔助下談一談自己對黃山美景的想法,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作者身處黃山時的心情,學習的重中之重是讓學生通過黃山的美景,感受到祖國的美好河山,引發(fā)學生對愛國的思考,教師還可以就課文內容和圖片景色,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最喜歡黃山的哪一部分美景及原因,讓學生主動思考對黃山美景的感想,養(yǎng)成學生對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語文課本的編撰是經(jīng)過大量工作教育者和各大教師的共同努力,但是對學生而言還是會有一些很難理解的地方,有些學習內容依靠文字知識還是讓人難以理解,學習過程中學生還容易存在主觀判斷上的一些問題,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在生活方面尚且不能自立,面對一些比較難的內容時很容易出現(xiàn)沒有辦法理解的狀況。由于學生各不相同的自身原因,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局限于既有思維很容易造成片面的了解,并不能理解其更深層次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依靠書本知識加以微課的幫忙,讓學生迅速理解課本內容的知識,還可以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展現(xiàn)想象力,拓寬學生的見識。
例如,教授《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在紙上畫出自己認為的竹葉、梅花、楓葉、月牙等景色,有的同學畫不出來,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開闊思維,想一想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覺得楓葉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子,通過引導,讓學生積極開動想象能力,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給學生展示竹葉、梅花、楓葉、月牙等圖片,讓學生切實理解課文里所講的景色是什么樣子,可以讓學生在下次下雪的時候自己動手在雪地上畫出這些圖案。利用微課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際的動手操作,使其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結束以后,大多教師都會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家庭作業(yè),但由于學生在課堂上吸收內容不完善可能會存在某些問題,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也會受到影響,而采用微課的方式進行授課,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重新溫習課堂上的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溫習還能讓學生把課堂知識記得更加牢固,做到觸類旁通,通過這種課下的知識延伸,能讓學生在生活中將學到的東靈活應用,了解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還能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素質[2]。
例如,講解《火燒云》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眼中的火燒云是什么樣子的,等到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給學生們展示一下火燒云的各種形態(tài),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大自然的美麗,這對他們想象力的發(fā)展也非常有幫助,通過微課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上學到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后也注意學習和生活相結合,讓書本上的知識變得更加立體,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接受新知識的效率,也能促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建設。
總而言之,將信息化技術和小學語文統(tǒng)一對教學非常有幫助,可以改變語文教學的固有教學方式,讓枯燥乏味的灌輸式教育得到改變,還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科學地利用微課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速度,還能讓學生用一種嶄新的方式去接觸語文知識、掌握語文知識,還能促進學生全方位發(fā)展,促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