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濂
“囊螢映雪”的故事,可謂盡人皆知?!稌x書·車胤傳》說車胤勤奮讀書,但家貧沒有燈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說他以寒素博學(xué),知名于世?!渡杏唁洝穭t說的是孫康,少好學(xué),家貧無油,于冬月嘗映雪讀書。這樣,車胤和孫康就成了用功讀書的模范,二人的模范事跡從晉朝宣傳到明朝,從來沒有人敢懷疑。
千百年來,中國的一代代讀書人,一直都在受著這兩個勵志故事的教育,從來沒有人去質(zhì)疑其中的可信程度。不過,到了明朝末年,有個叫“浮白主人”的,在他寫的笑話集《笑林》里,把“囊螢映雪”的故事“戲說”了一番。
在這個笑話里,他讓車胤和孫康變成了一對朋友。有一年夏天,正是螢火蟲四處飛舞的季節(jié),孫康去看望車胤,卻不見車胤在家里讀書。孫康問車胤的家人:車兄哪里去了?家人回答說:去井臺邊草叢里捉螢火蟲去了。到了冬天,車胤回訪孫康,剛到孫康的村口,遠(yuǎn)遠(yuǎn)地就看見孫康站在門外,久久地仰著頭望著天空。車胤不解,走近后問道:這么好的時光,孫兄為何沒有用來讀書呢?孫回答說:我觀察了好久,這個天氣,不像是要下雪的樣子,今天恐怕是讀不成了。
雖然是笑話,卻一下子就把千百年的美談給徹底地“解構(gòu)”和顛覆了。這兩個讀書模范,一個是大白天去捉螢火蟲,到夜里靠螢光再用功;一個是晴天不讀書,單等雪天靠雪光去讀書。豈不荒唐可笑!
其實,從科學(xué)上講,無論是“囊螢”而讀還是“映雪”而讀,都幾乎不太可能。法布爾在他的《昆蟲記》里寫到過,“螢火之光雖然鮮明,照明力卻頗微弱。假如拿了一只螢火蟲在一行文字上面移動,黑暗中也許可以看得出一個個的字母,或者一個不太長的單詞;可是這狹小的地面之外,卻什么也看不見了。這樣的光芒自然會使讀者失去耐性的。”周作人曾經(jīng)引述法布爾的觀察,而寫過這樣的斷語:“螢光能有幾何,即使可用,白天花了工夫去捉,卻來晚上用功,豈非徒勞,而且風(fēng)雨時有,也是無法?!?/p>
這個笑話,世人覺得好笑,而車胤、孫康并不覺得可笑。東晉時期沒有科舉制度,世家大族的后代做官是世襲的,而平民當(dāng)官主要途徑是靠推薦(察舉),像車胤、孫康這種沒有背景的寒士,要想出人頭地,只有靠推薦。要想被人推薦,總得有點名聲。
于是,車胤、孫康利用囊螢、映雪的道具,明明知道照不清書上的字,卻還要煞有介事裝模作樣搖頭晃腦讀著。一場“讀書秀”,讓車胤、孫康出名了,成為千百年來學(xué)習(xí)的榜樣。那個孫康后來當(dāng)上了御史大夫,成為史上自我炒作的成功典范。
//摘自《文史博覽》202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