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光澤縣氣象局 黃進亮
最近幾年,天氣預報已經成為我國大部分業(yè)務的重要組成,中小企業(yè)能夠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但是因為大氣變化的隨機性,即使探索到了規(guī)律還是會出現各種問題,這樣就需要在預報中加入其它天氣變化的元素,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預報,這也是目前我國預報部門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從某種層面上來看,天氣預報中不確定性是長期存在的問題,是沒有辦法嚴格地按照某個標準來對大氣的運動狀態(tài)進行衡量的,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已經能夠極大地提升天氣預測的準確性,因此,作為普通百姓,需要正確地理解和認識天氣預測的不準確性。具體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天氣預報是學術研究和經驗分析的重要結果,在數據的支撐之下,就可以做好推算,大氣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但是無法保證其會長期處于某種狀態(tài)不會發(fā)生變化,所以出現失誤屬于正?,F象;第二,目前已有的天氣預報技術知識分析大氣層顯示的近似數據,很多用戶需要了解到的是準確的數據,這樣對天氣預測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在無形中增加了天氣部門的工作量,目前已有的預測水平還存在有一定的問題,無法保障群眾在災害中減少損失,我國還處于剛起步階段,所以群眾對此需要加深認識。
伴隨著人民群眾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對天氣預報的不確定現象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在其中,需要靈活地運用不確定因素,對自身做出合理的決策,盡可能減少更大的損失,對此天氣預測部門需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全面地為用戶提供天氣資訊。
在調查過程中,需要明確天氣預報過程中較為常見的設備工具,要分析預測的數值,調查研究顯示,僅僅有一半的工作人員能夠清晰明確的認識到相關的數值,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人員不能認識到造成天氣不確定性的影響因素,所以針對這一情況,需要工作人員在上崗之前,就要接受專門的培訓,加深對數值的認識。
預報服務具體包括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以及氣象部門的服務水平,很多氣象服務的工作人員認識到了目前已有的天氣預報長期處在不確定的狀態(tài)下,簡單來說就是,雖然氣象研究的科學性明顯提升,但是天氣預報結果的準確性是不能完全保證的。這點很多群眾在認知上就存在一定的偏差,這主要是因為很多群眾只記得某次不準確的天氣預報對自己的工作和出行產生影響,但沒有認識到大多數情況下天氣預報是準確的,這使人對天氣部門產生偏見,再加上天氣預報部門會大力的宣傳天氣預報的準確性會讓大眾對預報部門產生較大的信任,差錯天氣基本上都是忽略的,這樣大眾會對天氣預報部門產生超出實際的期望。在實際的預報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真實地反映天氣情況,出現失誤也不能一味地的想要抹去,要向大眾解釋原因,之前的預報工作,單純地認為播報的專業(yè)性提升就能建立起良好的氣象部門的形象,其實并非如此,作為氣象部門需要加強溝通交流,構建平等互助的關系,這樣才能夠幫助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天氣情況。
天氣預報部門需要在國家政府的支持之下提出創(chuàng)新的觀念,需要配備先進的儀器設備對天氣狀況進行預測,預測設備的多樣化也深得預報工作人員的青睞,這樣預測出來的天氣情況的準確性就能明顯提升,設備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也可以幫助氣象部門及時的修正錯誤的信息。目前,一些群眾認為氣象設備預測出來的天氣不確定性不應該廣而告之,這會造成信息紊亂的情況,誠然,只有準備的數據信息的傳播才能提升氣象部門的信賴程度,所以需要轉變已有的天氣預報的思想,要轉換成大眾可以理解并且接受的方式進行信息的傳遞。
直接告知大眾天氣預報不確定性的理念也是一種好的方式,調查研究表明,社會大眾并不一味地強調預報的準確性,只是需要一個參考的天氣情況來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內容,所以氣象部門在告知大眾天氣情況時,可以將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同時播報,加強和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之間的聯系,從多個方面入手,并且要在中小學的教科書上展示出天氣預報的不準確信息,打破大眾對天氣預測的認知。
綜上所述,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也會得到保障,作為氣象部門,需要在過程中發(fā)揮出主觀能動作用,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要讓大眾更好的認識氣象監(jiān)測知識,同時要學習國外優(yōu)秀的經驗,找到播報天氣不準確性信息的方法和途徑,讓氣象預報工作能夠更好地為社會大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