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端端
摘 要: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不斷推進,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越來越重要,并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中占據(jù)著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們要通過加強校園物質文明建設,提升精神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度以及強化制度文化建設來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關鍵詞:教育現(xiàn)代化;校園文化建設;思想政治工作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其思想品德教育不僅是關乎個人發(fā)展的小事,更是涉及國家命運的大事。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結合,能讓學生教會學生自我防范與保護、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yǎng)其團結協(xié)作精神、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儲備人才的作用。
一、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
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其范圍比較廣泛,一是物質文化建設,即與學校相關文化的基礎設施;二是精神文化建設,即學校內有沒有形成各種文化氛圍以及有沒有積累文化底蘊;三是制度文化建設,即學校有沒有制定良好的制度和規(guī)章來促進校園內文化的熏陶和傳播。這三者協(xié)同推進,形成合力,共同推進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與發(fā)展。因此,在中小學校園內要同時加強物質、精神、制度文化三方面的建設,并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引領。
無論是對中小學校園還是其他學校來說,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相同的,在實施中是能夠相互促進、共同積累的。因此,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妥善地將兩者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實現(xiàn)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動,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的問題。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必須很好地與社會文化建設形成協(xié)同效應。校園文化建設需要以思想政治工作為指引,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xù)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青少年能夠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要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屬于意識形態(tài)領域,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因此,校園文化建設作為物質載體對于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它從根本上決定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高低。
二、協(xié)同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
(一)加強校園物質文明建設
對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來說,擁有良好的學?;A設施,才能夠在良好的條件下進行精神文明建設。因此,良好的物質文明建設非常重要。一個基礎設施非常差、環(huán)境非常糟糕的學校,不可能營造出優(yōu)雅的教學氛圍以及濃厚的文化底蘊。為此,中小學校園必須強化物質文明建設,不斷完善和提升學校的環(huán)境布局,讓學校的基礎設施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激情,讓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能夠全面推進。
(二)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巧妙地滲透紅色文化
思想品德課堂是開展小學德育的主要陣地,而教 學則是滲透紅色文化的主要途徑。所以教師要充分挖 掘教材內容,找到紅色文化或與之緊密相關的內容, 選怪恰當?shù)那腥朦c,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當然, 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要考慮學生的年級段、認知規(guī)律、學 習特點等因素,尊重其主體地位,自然而然地滲透紅 色教育,而不是生硬地灌輸給學生。教師可以從學生 的興趣愛好出發(fā),抑揚頓挫地向學生講述革命歷史故 事,使其產(chǎn)生情感共鳴,提升教學效果。
比如,講解“我的祖國多遼闊”前,教師做好完善 的準備工作,搜集與紅色文化有關的故事,最好是當 地或者是本省發(fā)生的故事,這樣學生容易產(chǎn)生親切感, 可以拉近其與紅色文化的距離。教師還可以搜集香港、臺灣、澳門的戰(zhàn)爭故事,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我國的34 個省級行政區(qū)的名稱、簡稱和分布后,教師詢問: “大家知道其中哪些地區(qū)曾經(jīng)被搶走,但后來又重新回歸祖國的懷抱嗎? ?大家想不想聽有關它們的故事?”接著向學生聲情并茂地講述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后,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租借給英國,但是隨著革命的進行與新中國的建立,我們的祖國愈發(fā)強大,香港也得以回歸的故事,讓紅色文化進校園,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三)提升精神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度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學生在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校園精神潛移默化的熏陶,自發(fā)或自覺地弘揚校園精神,增強作為校園主人翁的責任感、義務感和自豪感。校園精神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力,雖不具有強制性,卻能使個體有意無意地受到啟發(fā)和感染,進而形成一種自覺的、內在的驅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完善自己。思想政治工作正是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但它必須植根于現(xiàn)有的文化基礎和環(huán)境氛圍之中逐步推進和穩(wěn)步提升,否則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就是說,我們要推進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必須把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貫徹始終。
(三)強化制度文化建設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動作用
學校制度的制定可以很好地約束學校組織內所有人員的行為規(guī)范。制定制度的初衷不同,制度的詳細規(guī)定也就會有所不同,也就會形成不同的制度氛圍和文化。學校的制度包括學校的方方面面,有約束教師教學規(guī)范和考勤的制度,有規(guī)范學生日常行為和健康安全的制度,有學校食堂和宿舍管理的后勤保障制度。學校制度是根據(jù)學校發(fā)展的需求不斷變化和完善的。要使學校所有成員對制度更加地敬畏,制度文化建設至關重要,它為學校的有序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為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內部環(huán)境,使校園環(huán)境更加和諧。但需要注意的是,通過建立規(guī)章制度來充實制度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必須要有專人去執(zhí)行和督促,所以在制度形成后還要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來督導。另外,還要充分凝聚好學校各成員之間的力量,建立學校工會組織,定期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家長委員會和學生代表會,及時公開校務信息,形成學校管理者、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擁護和自覺遵守的校園制度文化,在校園中形成積極向上、講文明有道德的良好校風。
三、結語
由此可見,在新時期的時代背景下,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的政治思維,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就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與小學的思政教育的契合度,讓小學生在濃厚的校園文化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讓學生去認識社會,從而促進學生在社會中更好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樂農.我國大中小學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銜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 ,2019.
[2]申淑征. 紅色經(jīng)典音樂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xiàn)途徑[J]. 沈陽建筑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20( 02) :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