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玲
(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半溝水庫是中部引黃供水工程隰縣縣域供水工程的調蓄水庫之一,位于朱家峪河支溝半溝川內,壩址距半溝村北約1 km。中部引黃供水工程在隰縣設置兩個分水口,1號分水口布置于中部引黃工程西干線末端,2號分水口布置于蒲大支線2號隧洞進口,總供水量3 610萬m3,流量1.41 m3/s,其中,1號分水口0.552 m3/s,2號分水口0.855 m3/s。
半溝水庫自中部引黃工程西干線末端1號分水口引水,通過加壓泵站和輸水管道,將水輸送到半溝水庫內,主要負責給城川河以西的唐戶垣灌區(qū)、任家垣灌區(qū)、后墕垣灌區(qū)、陽頭升垣灌區(qū)、刁家峪西垣灌區(qū)等5個灌區(qū)及下李工業(yè)園區(qū)、縣城工業(yè)園區(qū)和隰縣縣城居民生活供水,總供水量1 322萬m3,其中生活用水110萬m3,工業(yè)用水138萬m3,農業(yè)灌溉用水1 074萬m3,灌溉面積約0.64萬hm2。
半溝水庫總庫容592萬m3,其中興利庫容436萬m3。正常蓄水位1 014.02 m,死水位999.00 m,汛限水位1 014.02 m,設計洪水位1 014.50 m,校核洪水位1 015.35 m。樞紐由大壩和導流泄洪洞組成。大壩壩軸線長213 m,壩頂高程1 022.10 m,最大壩高39.82 m。導流泄洪洞位于大壩右岸的山體內,進口設進水塔,塔內右側設泄洪洞進水口,左側設供水管線進水口。供水管埋設在塔身混凝土內,經90°豎直轉角向下進入進水塔底板,在底板內轉至泄洪洞軸線處,然后沿泄洪洞軸線水平埋設在進水塔底板中。供水管平出進水塔底板后,進入泄洪洞洞身底板中心線下,沿隧洞埋設壓力鋼管,將庫水引出至壩下游,在水洞出口引渠段右側設控制閥。
大壩左岸修建上壩公路,瀝青路面,寬6 m,長約335 m,右壩端布設管理房。
中部引黃供水工程在隰縣境內設置兩個分水口,1號分水口位于中部引黃工程西干線末端,2號分水口位于蒲大支線2號隧洞進口,總供水量3 610萬m3,其中城鎮(zhèn)生活供水110萬m3,工業(yè)供水990萬m3,農業(yè)供水2 281萬m3,蒸發(fā)滲漏219萬m3。供水流量1.41 m3/s,其中,1號分水口0.552 m3/s,2號分水口0.855 m3/s。
根據《山西大水網中部引黃工程隰縣小水網規(guī)劃》,共設3座調蓄水庫,南峪調蓄庫總供水量為352萬m3,全部為農業(yè)供水;北溝河調蓄庫總供水量為1842萬m3,農業(yè)供水855萬m3,工業(yè)供水852萬m3,蒸發(fā)滲漏135萬m3;南峪和北溝河水庫從2號分水口引水。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 252-2017)中的有關規(guī)定,半溝水庫總庫容557萬m3,工程等別為Ⅳ等,主要建筑物級別4級,次要建筑物和臨時建筑物級別為5級,工程規(guī)模為?。ㄒ唬┬汀?/p>
調蓄水庫工程建筑物防洪標準為30年一遇設計,300年一遇校核。工程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 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5 s,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工程設防烈度定為Ⅶ度。
地形條件是壩址選擇的首要條件,根據水庫的灌溉范圍,適宜修建調蓄水庫的壩址有三個,分別為羊道溝骨干壩址、半溝1號骨干壩址和柴家溝骨干壩址,羊道溝骨干壩址和半溝1號骨干壩址位于半溝溝內,羊道溝骨干壩位于下游,半溝1號骨干壩位于上游,兩壩址之間相距約2.4 km,經土地調查,三個壩址庫區(qū)分別占有基本農田1.5 hm2、14.3 hm2和3.3 hm2。在半溝1號骨干壩和柴家溝骨干壩附近,有適合本工程的壩址,但在這兩個壩址區(qū)域內,大部分為基本農田。
基本農田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我國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痘巨r田保護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所謂基本農田是指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fā)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確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根據這一規(guī)定,基本農田是由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確定下來的?;巨r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變用途。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的規(guī)定,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修編涉及基本農田調整的,必須報國務院批準。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guī)定》的要求,對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調整、非農業(yè)建設占用及農業(yè)結構調整等涉及基本農田的,要實行聽證。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的規(guī)定,征收基本農田的,要經國務院批準?!秶鴦赵宏P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在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要求,經批準占用基本農田的,征地補償標準按法定最高標準執(zhí)行。所以半溝1號骨干壩和柴家溝骨干壩附近這兩個壩址是不可行的。
經綜合考慮,工程壩址選在羊道溝骨干壩上游約300~1 000 m范圍,壩體和庫區(qū)占地范圍均不占用基本農田,所以該壩址的選擇是唯一的,即為羊道溝骨干壩址上游300~1 000 m范圍。
水庫管理范圍為賠償線以下:大壩管理范圍為上游至壩軸線上游65 m,下游至壩腳以下基本農田范圍外,大壩兩端向外50 m,占地6.72 hm2。
水庫保護范圍:壩址以上為庫區(qū)兩岸土地征用線以上至第一道分水嶺脊線之間,下游及兩岸為工程管理范圍邊界線外延100 m。
本次工程根據實際地形及不能占用基本農田的限制條件,壩軸線應選擇在羊道溝骨干壩上游基本農田范圍之外,但越向上游庫區(qū)地形越狹窄,庫容條件較差,壩高較高,加大工程投資;所以將壩軸線選在庫容條件較好,直線距離較短,兩岸壩肩山體有足夠的高度和厚度的下游區(qū),即距離羊道溝骨干壩軸線上游約300 m處。
壩型應與壩址區(qū)的自然條件、工程地質、水文條件相適應,且技術合理、經濟節(jié)約,充分利用當地材料;施工簡便,便于采用大型機械設備施工。
庫區(qū)地貌上屬黃土丘陵溝壑區(qū),庫區(qū)受長期流水侵蝕切割,地形較復雜,溝谷發(fā)育,黃土梁與溝谷交錯排列。沖溝大小不一,較為發(fā)育,多垂直于主溝發(fā)育,具典型黃土溝谷地貌特征。主要發(fā)育半溝川及其支溝,半溝川總體走向為S45°E,溝谷寬10~150 m,溝底高程988~1 020 m,兩岸多為土質岸坡,庫尾部分岸坡出露基巖。岸坡較陡,兩岸邊坡自然坡角35°~65°。左岸地面高程990~1 187 m,右岸地面高程991~1 178 m,受岸坡卸荷及雨水沖刷淘蝕影響,地表溝壑縱橫,土體裂隙較發(fā)育,河谷斷面呈“V”型。
溝底出露地層為全新統(tǒng)洪沖積(Q4pal),巖性上部為低液限粘(粉)土,具弱~微透水性。下部為低液限粘(粉)土含少量卵石混合土,局部含砂量較大。僅在距庫尾180 m范圍內出露地層為三疊系中統(tǒng)二馬營組下段(T2er1)厚層中細粒長石砂巖夾泥巖、頁巖,該層地表出露厚度25 m。
結合本工程地形、地質及地材,該工程地質條件不適宜修建重力壩,適宜修建當地材料壩,但當地缺乏石料,有豐富的土料,且土質和儲量均可滿足工程需要,所以本工程壩型選擇碾壓均質土壩。
水庫泄洪設施一般為溢洪道或泄洪洞,或二者共同泄洪。
本工程泄量受下游骨干壩泄量限制,最大泄量為骨干壩溢洪道最大泄量51.8 m3/s。
半溝水庫為調蓄水庫,如果單獨采用溢洪道泄洪,溢洪道宜采用開敞式,堰頂不設閘門。水庫正常蓄水位1 020.90 m,下游河道高程990.0 m,上下游水位高差30.9 m,根據工程區(qū)的地形條件泄槽坡度較陡,部分槽段需要回填,且地基為土基,安全穩(wěn)定性差。該段河谷較狹窄,兩岸地形陡峻,施工導流宜采用全斷面河床圍堰導流方式,溢洪道堰頂高程1 020.90 m,高于上游河床約30 m,也不能同時兼作施工導流設施,必須另建導流隧洞。所以不考慮溢洪道單獨泄洪。
本次設計擬定,泄洪洞單獨泄洪、溢洪道與泄洪洞共同泄洪兩個方案。方案一泄洪洞單獨泄洪,右岸布置泄洪洞單獨泄洪,隧洞寬3.0 m,洞高3.5 m最大泄量51.8 m3/s,經調洪計算,校核洪水位1 021.41 m。方案二溢洪道與泄洪洞共同泄洪,右岸布置泄洪洞,左岸布置溢洪道,泄洪洞與溢洪道共同泄洪,最大泄量51.8 m3/s,溢洪道寬5.0 m,堰頂高程1 020.90 m,與正常蓄水位齊平。隧洞寬度考慮施工因素確定為2.5 m。經計算,在相同校核洪水位1 021.41 m時溢洪道泄量14.2 m3/s,泄洪洞泄量37.6 m3/s,泄洪洞高3.502 m。由此可見,泄洪洞與溢洪道共同泄洪時,溢洪道泄量較小,且占用基本農田需要繁瑣的審批程序,適當加大泄洪洞斷面即可滿足泄洪要求,可以將導流洞、泄洪洞合一布置為導流泄洪洞,工程布置簡單,不占用基本農田,工程投資小,運行管理方便。因此,泄洪設施采用導流泄洪洞。
半溝水庫壩址初選位于朱家峪河支溝半溝川內,壩址距半溝村北約950 m。從地形和地質條件上看,該工程壩址只能選在羊道溝骨干壩上游約300~1 000 m范圍內,方案壩軸線選擇在距離羊道溝骨干壩軸線上游約300 m處。結合本工程地形、地質及地材情況,該工程壩型選擇碾壓均質土壩??紤]到不占基本農田,泄洪設施采用導流泄洪洞。